光伏市场曙光初现

2011-02-13 13:13俞露
中国石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规模化太阳能发电

□本刊记者 俞露

光伏市场曙光初现

□本刊记者 俞露

2010年底,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宣布,将通过进一步实施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多项举措,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力争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光伏发电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兆瓦,形成持续稳定、不断扩大的光伏发电应用市场。

这是国家开始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明确国内光伏发展路线的信号,光伏市场曙光初现。

我国光伏产业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

与水电、风电、核电、火电等一系列的新能源相比,光伏以装机潜力大、成本下降潜力大、营运环节无污染、不需要发电资源、可分布式发电等优点,逐渐成为新能源的最佳选择之一。

欧盟在“2050年能源发展路线图”中明确提出,乐观情况下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构成的80%以上,其中太阳能将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部分,占能源总构成19%左右的比例。即使按照略微保守的估计,光伏也占据12%的比例。

当全世界都把新能源重心放在光伏上时,中国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光伏发电产业。

我国幅员辽阔,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每平方米超过4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因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稳健发展期。步入21世纪,我国相继实施包括“光明工程”、“西部新能源行动”等促进光伏发展的电力和科技扶贫项目,与荷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实施的光伏发电双边援助计划,极大加快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推动了我国光伏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十一五”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从硅材料提纯、电池制备到组件生产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较高。2009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400万千瓦,占全球的40%,居世界首位。

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随着今后市场潜力的释放与政策措施的完善,国内的光伏产业已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条件。

全球光伏发电产业规模化应用也对我国光伏发展起了拉动示范作用。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竞相实施“绿色新政”,加大对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投入。2009年,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达到7300兆瓦,比上一年增长33%,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这预示着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正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我国要充分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加快国内规模化应用,“下决心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形成国际国内协同拉动,继续保持和扩大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在国际领域的竞争优势。”

财政补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光伏发展问题

占据未来光伏应用的制高点,各国都通过政府补贴来降低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成本。在此次的四部委联合会中,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运用示范项目关键设备,得到了按中标协议价格50%的补贴,其他费用按不同项目类型,分别按4元/瓦和6元/瓦给予定额补贴。这是“给企业一个信号,让他们知道将来有大希望、大容量的市场是在国内的”。

作为中标企业,英利能源集团销售公司副经理张哲坦言,英利集团90%以上的销量面向海外,在获得国家补贴及相关政策支持后,其国内的业务必然剧增。“国内的业务明年肯定要超过10%了,而现在不到5%、6%”。

尽管四部委公布的补贴政策利好,但是目前我国光伏行业还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单纯的财政补贴并不能解决光伏行业面对的成本以及并网难题,”一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外采取的是电价补贴模式,我国采用的是安装补贴的模式。”前者是长效机制,后者是一次性模式,这必然会给企业盈利能力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很难根本解决中国光伏产业长期以来的“两头在外”的问题。

所谓“两头在外”,即原料来自国外,终端市场在国外。一方面,近几年来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对技术和工艺掌握尚不到位,多晶硅生产能耗和成本高企,使得国家对多晶硅产业的发展缺乏肯定。目前多晶硅的自给率仍在50%左右,多晶硅产能的增长已赶不上光伏电池产能增长,大量需要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光伏系统成本高企,国内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不成熟,中国光伏行业绝大部分光伏产品都出口国外市场,主要是欧洲市场。2009年全球光伏市场份额中,欧洲占80.1%,北美占7%,中国仅占2%。

“制造环节在国内,使用环节在国外;能源消耗在国内,节约在国外”,这是如今光伏行业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有专家认为,如从“全产业链”角度看,光伏行业能耗大的问题其实并不足虑,因为上游耗费的能源可在使用环节的实际节能效果上获得补偿,但由于“两头在外”,中国的光伏产业还并不能为我所用。

更让人担忧的是,尽管今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好于预期,刺激了国内光伏生产商扩产热情,但从目前已有市场公开信息看,明年欧洲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美国、日本光伏市场则难以出现超预期增长。而中国现有上千家企业涉足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众多的企业耗费巨资买进国外材料、设备和技术,加工同样的产品去争夺国内外十分有限的市场,为获得订单不计成本、竞相压价,甚至降低质量和环保标准。有经营者抱怨:光伏产业尚未成型已经畸形,新兴产业变成微利产业。

如何有效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以消化国内迅猛增加的光伏产能,这是摆在我国光伏发展试卷上的一道必答题。

启动国内市场需建立有效商业模式

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财政补贴并不是一个长效之策,关键还是需要核心技术的引进及有效光伏发电商业模式的建立,以此来全面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集中连片示范,是国内光伏应用的一个落脚点。四部委在会议上联合会表态,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光伏发电商业模式,而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重点。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开发区已经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一期建设规模达到170兆瓦。今后还要进一步增加示范区数量,争取使园区内具备条件的企业厂房上都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初步估计,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均每个开发区面积都在几十平方公里,可安装光伏发电规模约在100兆瓦,如果这些区域都实现规模化应用,仅国家级开发区就可以实现1000万千瓦装机。国家要求把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国内扩大光伏发电应用的重点,目的就是针对工业园区用电量大、电价高的特点,通过光伏发电就地消化,来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

此外,我国还将建立“财政-科技联动新机制”,通过实施示范工程启动市场,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使光伏发电成本持续大幅度下降。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关键技术的突破是今后我国光伏产业推广道路上重要一环。科技部将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明确列为“十二五”能源领域科技发展重点方向。

据科技部介绍,我国已经在“973”、“863”、科技支撑计划中围绕高性价比电池材料、高性价比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组件和系统等方面都部署了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将根据这些技术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重点支持。近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经分别在两家落户企业——保定英利集团和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完成设计招标,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计划将在2011年11月左右竣工。在这个国家牵头建立起的开放的研发平台,将通过原始创新、技术孵化、成果应用转化等方式,用技术去支持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占有一席之地。

保证光伏发电顺利应用除了光伏发电产品本身外,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并入、相关建筑设计的配套等,都会对光伏发电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帅军庆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同时将光伏发电发展作为“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予以考虑,积极支持两大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

猜你喜欢
规模化太阳能发电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发电”
柠檬亦能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