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2011-02-19 18:23李智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差距矛盾

李智勇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很容易掉入“拉美陷阱”。这个发展阶段,也是矛盾的多发期,而贫富差距的不断增大则是矛盾产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研究贫富差距,以及贫富差距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①它通过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占有形式和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生活方式的差异、精神面貌及健康状况的好坏等表现出来,是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根节点和集中体现。

一般认为,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但如果贫富差距过大,特别是如果这种贫富差距是由于生活机会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造成的,就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矛盾冲突,也会激化人们的不公平感,严重情形下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一)贫富差距的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了两个趋向:一是基尼系数的绝对值增大,从改革开放前的0.2~0.3增长到目前的0.49以上。二是系数持续上升,增幅较大。国内官方媒体称,2008年和2009年的基尼系数同为0.48,2010年的基尼系数为0.49。在经济形势总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2011年的基尼系数预计还会维持现有水平,甚至有所上升。据此,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在30年来持续扩大,且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

(二)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历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前,为建立良好的城市工业基础,抵御外来势力的侵袭,我国采取了城乡二元分立的局面,这当中的措施牺牲了部分的农村人口的利益。1978年,占全国人口17.92%的城镇人口在收入分配总量中占全国的34.05%,而占了全国人口82.08%的农村人口只占了收入分配总量的65.95%。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00元,相当于农村居民138元的2.93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②这种差距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生产力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表现得不太突出和明显,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行,这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差异便突显出来,成为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成因之一。

2.国家的政策效应

国家的政策效应对个人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巨大的,“文革”后进行拨乱反正和在把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这当中的国家政策实施过程和结果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充分发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东部的经济政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制定发展政策时,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等东部地带,在税收、信贷、投资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实行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这一地区迅速发展起来,这无形中导致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也随之拉大。第二,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我国的工业化路线选择的是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养工、城市优先的道路,种种因素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国有企业改变“高就业,低效率”的小社会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势必要裁撤大批人员。从而造成大批工人下岗,使城市贫困人口大量增加。

3.市场经济的原因

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缺少经验,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自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地导致贫富差距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带来的“马太效应”所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各人民主体在起点、基础等条件的差别,造成实际上竞争机会的不均等,使人们在获得发展机会和权益保护方面明显地呈现出差距性,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致使贫富差距扩大。

4.政府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不足

尽管党在十七报告中提出:“不仅在初次分配中要体现公平,而且在再次分配中也要体现公平。”分配的最佳手段就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各种扶贫、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援助及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但由于国家控制的再分配收入数额有限,使政府的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在管理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相当多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的援助,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我国的贫富差距被逐渐拉大,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一是社会贫困问题。目前城镇中仍有1 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 059元,比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低54.7%。二是社会公平问题。群众对分配不公、不正当收入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心理不平衡,十分不满。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整个社会的价值目标转到以经济建设来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上来。同时,由于社会成员的独立意识增强,单纯的政治动员对社会团结的作用减弱,这一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由原来的以思想领域的斗争为主过渡到以物质利益关系为主。因此,贫富差距所引起的物质利益差别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性激发作用突出地表现出来。

二、贫富差距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就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轨。双重转轨使得我国在某些领域处于“失范”状态,从而引发了种种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现阶段的矛盾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到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上就形成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是可以调和的。这种矛盾的产生是必然的,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自身在前进中表现出来的矛盾。

(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在经济生活中的反映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上的伟大成就不能不让我们进行反思:“效率问题的解决是否意味着分配的公平?”正如邓小平晚年指出的那样,“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④。当前,新的分配制度还不健全是导致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

1.城乡之间的矛盾

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城市和乡村分别享受着两种不同的政策,这两种政策使得城乡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上升到11 759元,年均增长13.8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上升到3 587.04元,年均增长12.6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相对差距由1978年的2.57倍扩大到2006年的3.28倍,绝对差距由1978年的209.8元扩大到2006年的8 171.96元。⑤收入的不平衡使得城乡矛盾突出,仇富心理、群体事件成为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地区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的政策放宽,使得我国各个地区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从人均GDP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进一步提高,由1980年的34%,提高到2002年的53%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进一步扩大,由1980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和70%,下降为2002年的70%和59%⑥。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区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地区差异使得地区间矛盾凸显,各个地区的利益主体不断寻求政策支持,使得矛盾不断扩大。

3.行业之间的矛盾

行业不同,收入就不同,近年来,我国的分配政策在行业间表现出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的趋势。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而传统的资本含量少、劳动密集、竞争充分的行业,收入则相对较低。⑦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本来很正常,但是这种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分配制度需要完善。

4.工农之间的矛盾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实行了工业对农业的内剥削。人为地使得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的差距越来越大。据统计,在我国城市工业的生产率仍是农村的9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日本,这一数据分别为6.5,2.5和3.3倍。⑧这一差距必然引起工人和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国工农之间的差距。工农之间生产率的不断拉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人们对“利益”有了全新的认识,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沿用这个思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都有着各自利益的诉求,其中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则更为明显、突出、强烈,以至于有人说:“几乎所有的人民内部矛盾其背后都有经济利益的影子。”

总之,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由于贫富差距所引起的利益差距的矛盾。利益差距是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利益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要彻底改变原有利益格局和建立新的利益秩序的攻坚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必然地产生了大量的矛盾,而大多数属于由于利益差距所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利益差距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体与集体的矛盾。个体希望集体尊重他们的正当利益,而集体(或集体组织者)则为了减少成本,更多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二者的矛盾表现得非常明显和突出;无论是个体、私营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还是国有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矛盾。二是集体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在我国,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国企之间,国企与私企之间,私企与私企之间,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市场、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所引发的矛盾。三是个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个体、集体考虑各自的利益时往往带有即时性、实效性、自私性特点。而国家的利益则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公正性特点,它关系着社会整体的公平合理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⑨因而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因此,利益差距矛盾便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征。

三、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在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命令是我国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其分配是按照公平的原则,因此,人民内部的利益冲突尚不明显。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社会成员各自在生产要素占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意味着利益实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从而引发了人民内部富裕者与贫困者、先富者与后富者、合法致富者与非法致富者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进一步导致人民之间经济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扩大,加剧了人民内部各个阶层的利益差距矛盾,引发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就在于如何控制和消除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以发展促公平,缩小各个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共享改革成果成为当下国家政策的立足点。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等并没有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主要的原因是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必须以发展促进公平,拉近他们与主流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而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是最直接的手段。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弱势群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解决我国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政治稳定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它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他们过上小康生活,还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只有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三)加强法制建设,增强社会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分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加之我国的法律手段不健全,使得人们对先富者的“第一桶金”的合法性引起了质疑,有的甚至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用法律建立一个稳定、公平、公开、公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使得利益收入合法化、透明化,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四)健全财税制度和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就必须以公平为原则,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予贫困人民以实质性的帮助,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五)降低垄断收入,增强财富在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的电力、电信、铁路等行业成为了垄断行业,并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自然地拉大了这些行业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尤其是内部竞争机制,降低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对其收入分配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得再次分配更加合理,更加公平。

(六)执行“两大战略”,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在新时期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事实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使其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投资环境更加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使得各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注释:

①李宝怀.关于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4):18-19.

②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题组.正视现实,反思差异[R].调研世界,2000年10月,第37页.

③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综述[EB/OL].通海网,2006-02-22.

④陈 睿.当前贫富差距及其矛盾问题探析[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⑤李宝怀.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方法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2006,(6):56 -59.

⑥⑦⑧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N].南方都市报,2008-01-20.

⑨潘维夫.新时期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及其特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166-168.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差距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报告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