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2011-02-20 02:14高飞鹏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学科

高飞鹏

(包头市白云区第十八中学,内蒙古包头 014080)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高飞鹏

(包头市白云区第十八中学,内蒙古包头 0140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努力做好课程整合的大胆实践者和改革者。文章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图画、色彩、绘图等功能在创设情境中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许多语文教师也努力地尝试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期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于是,唯美的课件、视频渗透到每节公开课中,以致近几年总会听到课堂评价的一种声音“课件制作太精美,教师的课上得不实”,初听起来似乎一切都是信息技术惹的祸,事实是否如此?笔者认为科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积极促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并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整合,笔者将从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来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整合策略

1.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生的事物,可能有很多教师不适应,尤其是老教师。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审视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自己能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有全面提高课堂效率的觉悟,自觉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媒体,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2.语文课堂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处理

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因此,教师应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内容适时选用。

首先,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如用《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来导入《孔雀东南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视频来引出《小狗包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

其次,课堂中间针对文章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也可以穿插视频资源,来突破重点,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笔者播放了小说戏剧情境性片段《宝玉摔玉》,让学生在文本和视频的双向冲击下有效地把握形象。教学《声声慢》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知人论诗,笔者利用CCTV-3关于 “李清照诗词朗诵”的视频,让学生明白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精彩的视频、精彩的演绎使学生深受感染,有效地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联想,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困扰着很多教师,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了解剧本的大概意思。针对戏剧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对戏剧认识的模糊性,笔者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给他们播放自己选取的精彩戏剧视频,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一节课后,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进入剧本,而且避免了戏剧学习的枯燥。

3.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契合点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涉及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要想使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有效,教师必须思考“为什么要整合、怎样去整合、整合之后优点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笔者曾听过一名教师教学《春江花月夜》,但发现该教师一开始就展现“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进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维能力训练没错,但这种过度、不适时的运用却使学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满诗意的诗歌没有品出诗意,不能不说是课堂的一大败笔。其实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上。

4.培养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自身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传播工具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他提到整合的一个基本点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引导学生广泛搜集信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书本知识、网络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判断、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不仅使学生对未见、未闻的事物得到形象化感知,大大增强、拓展学生直感功能,缩短了认知过程,而且优化了语文的课堂教学,这将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1]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2]李克东,黄晓地,谢幼如.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3]兰宏生.“整合”之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1-12-2.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DB/OL].http://pe.cersp.com/kcpj/ktpj/200804/3731.html.

[5]刘海燕.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导入方法例谈[DB/OL].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0218_1.html.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1)06-0056-02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语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