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2011-02-20 02:14陈洪飞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荷花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陈洪飞

(楚州区复兴镇教育总校,江苏淮安 223200)

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陈洪飞

(楚州区复兴镇教育总校,江苏淮安 223200)

电教媒体以其生动性、直观性、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它能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再现生活情境,传递大量信息,加大课堂容量,增加教学密度,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电教媒体;语文课堂;信息

一、借助多媒体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知的成分越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越全面、越迅速。实验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用听觉学习,经过3天,遗忘率达82%。为此,我们强调语文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而多媒体手段的引入,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画面形象生动,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反复听、看、想、说、模仿,很快就能进入情境。例如,在教学《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觉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考,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再如在 《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现蓝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在情境之中。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

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

二、借助多媒体生动性,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生动多彩的社会语言情境为课堂教学采用听、说、读、写、想多样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结合情境进行训练可以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制作能使语言和语境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使全班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和大量的语言训练。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练习积极,课堂教学活动有声有色,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 《积累运用(一)》中 《最喜欢的电视电影节目》口语交际时,设计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动画片段,教师提出问题,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此时,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诸葛亮太神了,好像什么事情他都是先知道的,有的说他神机妙算,我很敬佩他。在学生们争论不休时,教师问他们还喜欢哪些电视节目。有的说喜欢少儿节目,有的说喜欢动物世界,有的说喜欢少儿戏剧,有的说喜欢动画片。在学生热情特别高时,教师播放了 《西游记》动画片段,学生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特别喜欢孙悟空,有的说在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的在说话的同时还模仿孙悟空一些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教师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向身边的人叙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情时,不但要说出喜欢的名称,还要说出喜欢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说话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得到全面的训练。

三、借助多媒体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在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种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例如在教学 《荷花》一课时,借助录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录像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趣味性很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尽情地欣赏趣味性很强的画面。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做一大幅活的画”,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教师的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语言描写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和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想象情感体验能力,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动画设计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爱好,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体现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为之的优点,但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两点。

首先,必须重视并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如果只由教师单方面地扩大课堂容量,一味地播放、放映,学生就将成为热闹的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只能称为多媒体演示,所以必须端正教师 “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在改变授课方式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其发挥思维的能动性。

其次,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并非适合各种课型,并不是任何地方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多媒体教学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必要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实物教学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感知,既省时又极具观感。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用在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地方,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编辑:王天鹏)

G43

A

1673-8454(2011)06-0037-02

猜你喜欢
荷花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夏天的荷花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