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1-02-20 02:14王云飞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图表软件信息技术

王云飞

(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200)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王云飞

(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200)

在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承担很多所谓的“技术”杂事,如修机器、帮文印、做课件、忙教务软件等,但对于本职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却有些力不从心。这就引出了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你在学校里属于专业人士还是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作者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普通教师;专业人士;专业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层面都广泛地运用了计算机,现代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工作,因此我们就自然地认为精于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就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事实上最初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精于计算机操作而被学校聘为任课教师的,而后来的教师也是从师范院校的计算机(电教)系中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后到学校去任教这门课程的,那么自问一下,我们真正进入了 “信息技术课程任课教师”这个角色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其中多数还只是 “普通教师”、“专业人士”,“专业教师”还不多。

“普通教师”这个词在这里指代多数凭着自己会操作计算机来教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师群体。对于那些刚走出大学校门、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技术而对教学实践“知之甚少”的教师群体,我们暂且用“专业人士”来指代。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是计算机窗口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那么多数教师都是教学生学会某一个软件的大致操作方法,具体表现为向学生演示某一具体环节的大致操作流程。实际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软件运用经验后,即使教师不“教”,多数学生也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依据书本中的提示、同伴的帮助,学会某一软件的大致操作方法。比如学生喜欢的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软件多数不是教师 “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学”的,在这些方面水平超过教师的学生 “大有人在”。从这个角度上反思,“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按照这样的角度,就很自然地引出以下问题: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有什么作用;或者说,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专业素养。笔者对这一问题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一、缩短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时间、历程

目前,信息技术课最多的教学内容无疑是对某一软件的认识与实践。有过自己独立摸索、学习计算机软件经历的人都会鲜明地感觉到:“自己摸索”与“教师教”的学习效率截然不同。那么是否意味着信息技术课中只要有教师“存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肯定很高呢?笔者认为,效率的高低与教师的 “专业”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以笔者最近听的一节初中的 《Excel图表的建立》这课来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这节课上,教师非常有心,在教学设计中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一些预设:第一层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数据建立一个图表,并加以简单的编辑;第二层次,继续认识Excel图表的丰富功能,如学会运用合适的图表,正确地表现数据所反应的关系等;第三层次,深入反思Excel的图表功能,以及这一类的信息技术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内在规律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当然,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面对这样的预设,自我剖析一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学侧重点会放在哪个层次?客观地说,多数可能在第一层次。殊不知,Excel为让用户顺利建立图表已经提供了方便的 “图表向导”,学生也都有Office软件操作的经验,图表建立与简单编辑并不是太费事的过程,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些作为一节课的全部呢?而且这个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演示与书本的每一步图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起到了“缩短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时间、历程”的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教师属于“普通教师”还是“专业人士”都很难界定。

大家在使用Excel中不常用的函数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常常遇到困难,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解,因为自己摸索出来要花费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有时即使自己付出了,但仍然会一无所获。同样,学生在“图表的初步建立”环节,并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支持,但对于本节课可以达到的第二、第三层次却离不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教师”。

信息技术学科的 “专业教师”等于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员?对于这点,笔者认为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不等于!这样的人员可以成为出色的技术人员,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专业人士”,但他可能还缺乏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那么做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又应包含哪些呢?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中不能一次次地重述着 “微软的说明书”,简单、无味得让人难以忍受,在平时上课时就常发现,每当教师要控制学生的屏幕进行演示时,招来的是强烈的抗议声。而这节课的教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教学中把握好了重点,充当好了“专业教师”的角色。

二、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教学策略上谈到使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但是当反映到教学过程中时就都 “瘦身”、“变味”或者干脆“蒸发”了,如“任务驱动”简化成了“布置任务”,“自主探究”变成了学生 “你想怎样就怎样”,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步骤不可操作,学生无所事事,不知如何去经历这个过程,在教学设计中都写到教师布置完一个任务后,下面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评价”,且大都会谈到学生“自动化”地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如何之高,若果真如此,那么学校中的教师应当都可以来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专业教师”还有什么用?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要的工作就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由发挥”,自己做一个悠闲的“牧羊人”。

如何带领学生经历这个学习过程,并且让学生自主参与,有所获得呢?举一简单课例:《浏览图片》这一课,是标准的工具软件学习,按上述要求设计,处理不当,自主学习就等于放羊,教材内容很少,如何让学生有任务可做,且能持久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究,这就要任务设置涵盖不同层次,基本层次是了解ACDSee工具的使用,能够用ACDSee看图。第二层次是利用这个工具简单处理图片并形成图片归类整理的意识。第三层次是有创意地使用ACDSee工具,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在此课的设计中,任务设置是关键,如何让任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这就要在内容上合理拓展,精心挑选浏览图片,设置障碍,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蕴藏其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比如倒置的图片、需要放大才能看清的图片、需要分类整理的图片等等,基础好的可以多排除一些障碍,基础不好的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最后再利用工具分类整理图片,为后面的网上下载图片的课设下铺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软件的使用,而不是“说明书式”的教学让学生漫无目的,毫无兴趣。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是忙碌的,在课堂中要当好技术支持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尝试解决问题,同学生一同经历学习的过程。

前段时间在常州市级的同体会课活动中,两位教师同上了《下载安装软件》一课,其中金坛的尹爱华老师上的课让笔者记忆犹新,时逢世博会开幕前夕,他设计了“海宝的邀请信”激趣导入,但是邀请信是pdf格式的,学生打不开,学生迫切想看到信的内容,自然地引出pdf阅读器的安装,教师的指导重点则在于安装过程中的“下一步”教学:为什么会出现“下一步”,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探究、思考、了解免费软件的常见问题。当打开设计非常漂亮的邀请信后,最后设置一段英文口号,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安装翻译软件来解释它,同时在翻译软件的选择上提高了难度,安装文件多了许多,让学生会选择哪个是安装文件,这样,学生装好软件后很有目的地去输入那段英文,利用这个翻译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相比之下,另一位教师处理这个软件安装就不是这么自然,学生安装好了翻译软件后,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在随便点这个软件,有的忙其他事情,漫无目的,浪费时间。

以上事例看出,教师如何进行任务设置,如何带领学生经历这个学习过程,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我们不能始终将技术作为自己的归宿,使自己不知不觉成为学校的“技术工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在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规律,探索与学科整合的方法策略,用新的理论、方法和策略去引领教学。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提升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编辑:鲁利瑞)

G451.2

A

1673-8454(2011)06-0082-03

猜你喜欢
图表软件信息技术
禅宗软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对对碰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