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景观生态服务设计方法探析

2011-02-20 16:08黄希为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滨河景观植物

黄希为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服务设计方法探析

黄希为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我国城市滨河地区的改造已经陆续在各个城市如火如荼的进行。立足于城市滨河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和城市滨河资源对城市的重要影响的特点,充分考虑滨河生态系统服务功效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工作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的。

生态服务;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方法

在人类创造和维持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过程中,自然环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条件。同时,提供了种类多样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即生态服务。这些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效益是由自然生物过程产生和维持的[1]。

在城市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不但有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养殖航运等经济功能,还提供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塑造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城市滨河景观环境反映了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形态,城市滨河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较高。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服务设计是城市湿地与文化、美学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融合。能让城市滨河地带融入城市生活,能让城市居民重新感知、体验和关心滨河湿地的自然过程和设计过程[2]。

要达到城市滨河景观恢复滨河生态系统,并有效发挥其生态服务功效,我们可以通过生态恢复和生态设计的途径来完成。

生态恢复是指重建受损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处理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概念:修复(Rehabilitation)、改造(Reclamation)、重建(Re-creation)和恢复(Recovery)。通常用于受到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滨河景观;生态设计定义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的、尽量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也可以理解为对环境最少干预的设计,对于生态状态良好、未受到人为破坏的滨河景观,这是生态设计师明智的选择。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滨河景观中,以景观设计方式来恢复和营造城市滨河生态服务环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恢复被破坏和损毁的滨河湿地生态。再现被干扰前的实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被损毁滨河湿地生态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生态恢复利用的技术方式,可分为物理工程方法、化学改善方法和生境营造方法。

一、物理工程方法

物理工程方法是以物理方式改造和利用场地内的材料和资源,是使城市滨河景观恢复提供生态服务的开端。

1、保留和再利用

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若场地原有的景观条件可利用程度高,则接下来的滨河景观建设可以将其整体保留,承袭场地内改造前的景观,包括所有地面、构筑物、设备设施、道路网络和功能分区,仅仅对景观中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部分进行生态恢复;若场地内原景观条件不如人意,则可采取在景观设计中保留原有的景观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的方法,将其成为滨河景观中的景观标志。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中心南普拉特河绿化带曾经是城市的毒瘤和垃圾堆积场。在一系列改善工程中,垃圾填埋场用来展示景观的历史,重工业遗留下来的结构和材料也融入到滨河景观中,创造了一连串精彩的空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2、场地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

在城市滨河景观生态服务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要,也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对能源的索取。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当代景观中生态设计手法的重要体现[4]。在城市滨河景观中,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作为景观用水补充、提供绿地浇灌、道路清洗的方案可行度高。适用于城市滨河景观带的雨水净化的途径有:湿地植物吸收过滤、土壤过滤、渗透设施过滤等等。

在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的设计中,雨水流经梯田到达湿地,土壤和植物发挥了雨水过滤的作用。在建筑材料再利用方面,公园将场地遗留的码头改造成观景平台,场地拆除后遗留的砖块被作为广场的铺装。

二、化学改善方法

化学改善方法和物理工程法相结合,能将滨河土壤改良得更适合植物生长。其次,化学改善法能场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增加新栽种植物的存活率和、快植物生根并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目前的化学改善方法包括土壤酸化、土壤碱化、去除土壤盐分、去处土壤有毒成分、添加土壤的营养物质等等。

在南普拉特河绿化带设计中,处理污染的土地是整个设计的关键所在。清除污染严重的土壤表层,通过生物和化学物质的作用逐渐解除深层的土壤污染。

三、生境营造方法

生境重新营造是目前景观方面生态服务基础建设利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物理工程恢复方法处理过城市滨河景观基地之后,重新营造出湿地生境,恢复土壤的肥力的生物的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植被层,恢复基地生态系统平衡。

1、植物应用

城市滨河景观带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一方面能吸收和转化空气和水流中的有害物质,一方面能在降雨期涵养水源,能在干旱时像海绵一样向河道释放水,保持河道水位。恢复城市滨河景观带的植物群落是城市滨河景观带有效提供滨河生态服务的基础手段。

在植物应用方面,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

(1)保留场地内已有的植被,特别是场地内原生的、土生土长的当地植被。同时,也保留已经适应了受污染土壤,在这些土壤上形成的新的植物类别。

(2)新栽和补栽植物,根据城市滨河基地的具体状况处理。在场地栽种本土树种和乡土植被,恢复滨河基地的植物生态景观;在受污染的土壤之上,栽种适应于污染土壤、能够改善土壤环境的植被,形成新的、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韩国首尔的清溪川经历了由水源河道改造成排水暗河,再复原成城市河流的历史,在清溪川景观复原工程中,清溪川上覆盖的道路、高架桥等结构被拆除,滨河堤岸上了铺设腐肥,并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促进土壤恢复,大大改善了处于危机中的滨河生态系统。堤岸补种了大量滨水植物,以植物的叶片和根系吸收和转化空气和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并起到了为水岸固定沙土的作用,同时点缀风景。

2、水体改善

对水体状况的改善是形成优美滨河景观效果的关键方面,同时,也是滨河景观能够为人类提供滨河系统生态服务的重要基础。

改善水体水质:在城市滨河景观的设计之中,一般以污水过滤、净化、除富营养物、加氧等方式改善河流水质,使河流重新获得生气和活力。以上海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中的内河为例,湿地景观建设了滤网、砾石以去除江水中的漂浮物,以水池沉淀泥沙,通过各种湿地植物的生物净化过程吸收富余营养、净化河水中的重金属和病原体,在水体中增设曝气增氧设施,提高水体含氧量,保持水体质量[5]。

3、场地现状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得以维持的基础,而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维护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场地在日后能高效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滨河湿地处于水陆过渡地带,边缘效应明显,环境异质性高,生境复杂多样。湿地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过度的生态梯度变化明显,物种多样性高[6]。其生境特点能够适应水生、湿生和陆域生物的生存,有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群落物种演替系列[7],还有多种微生物、动物及其群落构成复杂的生态物种结构。保留当地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和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生态空间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美国的查尔斯顿滨水基地(The Charleston Waterfront site)充斥着过去的工业建筑和停车场。查尔斯顿滨水公园项目利用存余的自然基底,将这块棕色地带重建为自然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绿地景观,减少地表径流,改善了水质。

四、结语:

当前,我国城市滨河景观的建设尚在初级阶段,由于城市滨河生态系统具有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的特性,根据基地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往往是设计项目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在营造出优美的城市滨河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滨河生态系统运营过程发挥最大的生态服务功效。

[1] 戴星翼 俞厚未 董梅.生态服务的价值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 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8-109

[3] 王向荣 林菁.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高黑 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J].华中建筑,2005(04)

[5] 俞孔坚 土人设计.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M].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

[6] 赵羿 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9-92。

[7] 陈胨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5):7-10

TU718

A

1674-3954(2011)02-0099-02

猜你喜欢
滨河景观植物
景观别墅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低碳滨河景观设计研究——以临沂市万兴都河段为例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