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絒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2011-02-20 16:08刘天平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水资源现代化生态

刘天平

(金塔县水务局)

建设可持絒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刘天平

(金塔县水务局)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是按照生态文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并实行管理的灌区,是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良性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在长期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生产力,能够保持和改善内部的动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作物的品种布局,合理开发和调配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和产出效益,发挥区域与环境优势,最终实现节水、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灌区。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内沟渠路林布置合理,平畦活野,绿树成荫,是一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体。生态灌区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现代性、发展性和协调性。生态文明是新世纪经济发展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灌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建设生态灌区要求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要求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把两者统一起来,并使之紧密结合与相互协调。生态灌区的协调性(生态平衡)是灌区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要按生态规律办事,创造出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灌区追求的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目标,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富庶的农村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与生态形成合理、高效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酒泉市金塔县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近年来,灌区人口增加,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节水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商品性,正确认识目前灌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开源节流,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各灌区走向生态平衡和经济良性运行的发展之路。

在以前长时间内,由于多种原因和经费紧张,灌区以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为目标,走了一条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比较大,这种做法短期来看,从经济上是合算的,但从从长远利益看,这种增长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是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是不能让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生态平衡是灌区的基本任务,是正确经营和管理这个自然和人工融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使灌区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丰富的农、林、牧、副、渔产品,保障适时适量和安全供水,保障系统内水资源的平衡,为城乡生活和生态环境供水。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灌区的开发和繁荣占用了大量的生态水,或者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因此: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是刻不容缓。要对现有工程设施按照新的功能进行调整,做到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灌区‚长藤结瓜‛式的工程布局,有利于生态用水的配置,所有的‚瓜‛不仅是蓄水设施,也要成为生物的乐园。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从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中转变这来,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的资源。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认识到水资源是商品,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市场经济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严格审批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格把关,规范审批程序,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

三是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资源论证制度,开发建设项目单位在审批项目时,首先要考虑水资源条件,项目建设单位要进行水资源论证,没有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或破坏水资源的项目可不审批。

四是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建立从供水、用水、排水到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彻底改变多龙治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割管理局面,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五是围绕贯彻实施新《水法》,抓好地方水利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着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利用地下水的原则,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宏观调控,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序进行。

TU208

A

1674-3954(2011)02-0160-01

猜你喜欢
水资源现代化生态
边疆治理现代化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生态养生”娱晚年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