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2011-02-21 05:48谢文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黄连素埃希菌黄芩

蔡 燕,邢 艳,谢文光*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 637007)

中药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蔡 燕1,邢 艳2,谢文光1*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 637007)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或逆转细菌耐药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不少研究显示中药具有抗菌活性或逆转细菌耐药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抗菌作用和耐药逆转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中药;耐药;抗菌性;细菌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菌药物得以迅速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的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指出,细菌耐药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是当今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少中药具有抗菌活性,而且具有副作用小、很少发生耐药现象等优点,逐渐成为抗菌治疗尤其是抗耐药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有关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1 不同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

1.1 中药复方的抗菌作用

基于相辅相成理论,传统中药多为复方制剂,研究发现有的复方可用于抗菌治疗。如李建辉等[1]比较了7种复方红藤汤的次生代谢产物,发现均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朱战波等[2]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到菌毒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杆菌、多杀性巴杆菌有抑制作用;李瑞科等[3]用布病灵与强力霉素和利福平联用治疗慢性布鲁菌病,与只用抗生组的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提高 (布菌灵组治愈率为80.70%,而对照组仅为19.69%),可见布病灵具有很好的杀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布鲁杆菌感染;董发明等[4]发现杨树花的复方制剂能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

1.2 单味中药的抗菌作用

一些单味中药也有抗菌性。李仲兴等[4]发现五倍子的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株和未耐甲氧西林株)生长,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细胞膨胀、细胞壁和细胞质逐渐消失;董发明等[5]发现单味杨树花制剂能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黄衍强等[6]用煎煮法分别提取侧柏叶、大蓟、艾叶、石菖蒲、夏枯草、黄芩的活性成分,并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这些活性成分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发现夏枯草、黄芩在0.5 mg/ml时即有抑菌作用,1 g/ml时,6种中药皆有抑菌作用,但夏枯草和黄芩的抑菌作用更强;龙正海等[7]用乙醇分别提取几味中药的活性成分,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均显示黄芩、大黄、鸡屎藤、大青叶等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生长,其中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阴性菌,而蒲公英和柳叶白前的抑菌作用较弱,当将黄芩与大黄配伍、鸡屎藤与柳叶白前配伍时对几株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董燕等[8]的实验结果表明,9种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夏枯草、连翘、丹皮、虎杖、贯众和红藤)的单药水煎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黄芩、夏枯草和连翘的抑制性较强。

1.3 中药单体的抗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也迅速发展,中药单体、中药有机溶剂提取物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研究者发现很多中药单体具有抗菌作用。比如方涛[9]采用水煎法从中药黄芩中提取的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慧玲等[10]发现1.5%的青蒿琥酯可抑制豚鼠皮肤感染的痢疾杆菌、铜绿假单细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余丹凤等[11]用动物实验观察到黄芩多糖能阻断铜绿假单细胞菌在呼吸道的黏附,对慢支病变小鼠气道黏膜上皮有修复作用,说明黄芩多糖能对抗铜绿假单细胞菌感染。Ban等[12]用甲醇从蓼属植物的根尖中提取的中药单体如虎杖苷、白藜芦醇和蒽苷B等可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而发挥抗变形链球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牙科疾病。Wang等[13]研究发现,中药单体黄连素可干扰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其生物被膜形成,显示黄连素除了用于痢疾杆菌感染治疗外还可能是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在药物。

2 中药的抗菌及逆转耐药机制研究

2.1 中药抗菌机制研究

目前关于中药抗菌机制的报道较少,李仲兴等[4]研究发现五倍子可使表皮葡萄球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细胞逐渐膨胀,由小变大,达到一定大小时,细胞内容物包括细胞壁和细胞质逐渐消失;贾征夫等[14]用电镜观察复方虎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影响,药物作用后细菌细胞壁发育不全,壁膜间隙增宽。可见中药可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但其具体机制不明。

2.2 中药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的逆转作用

2.2.1 中药不受西药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影响 陈泽慧等[15]研究发现黄芩、五味子、石榴皮、连翘等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和未产ESBLs株的抑菌作用没有差异;董燕等[8]研究显示黄连、黄芩、夏枯草、连翘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RSA)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孟甄等[16]用含有三黄汤的培养基培养大肠埃希菌,经传代培养200代后,未筛选出对三黄汤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2.2 中药可作为药物增效剂加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米伟等[17]发现硫酸黄连素可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增强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刘全离等[18]用虎杖、黄连、苦参等七味中药的水煎剂可明显增加先锋V和吡哌酸对鼠伤寒沙门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朱廷昌等[19]将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合用治疗细菌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杨燕等[20]将超剂量的黄连素与甲氧苄啶联用治疗老年性痢疾,发现黄连素可消除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从而取得较好疗效。这些研究显示中药还是良好的药物增效剂。

2.2.3 中药可逆转细菌耐药机制 目前已知的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机制有,①消除耐药质粒:黄连素[21-22]、马齿苋提取液、五倍子提取液、射干、松萝酸、鹅不食草、苍术提取液、黄芩苷、金银花提取液和白头翁提取液等均可消除细菌的耐药质粒(如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鹅不食草的消除作用最高,可达46.3%。②抑制β-内酰胺酶:米伟等[17]发现硫酸黄连素可抑制大肠埃希菌ESBLs而发挥抑菌作用。③基因突变:任玲玲等[23]发现用“连黄”制剂处理后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株的耐药基因AcrA可发生突变,从而降低其耐药性。④抑制耐药菌外排泵:从中药黄连中可分离到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NorA外排泵抑制剂5′-甲氧基大风子品(5′-methoxyhydnocarpin,5′-MHC)[24]。⑤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李仲兴等[25]五倍子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药(包括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等)可作为抗菌剂或药物增效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中药在临床抗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中药的抗菌机制尚不明确,而且目前大多研究为体外实验,体内运用时的安全性和疗效如何亦不清楚,待进一步研究。

[1]李建辉,李钧敏,金则新.中药复方红藤汤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抑菌活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8,37(3):261-265.

[2]朱战波,刘宇,卢杰,等.中草药菌毒灵对鹅源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2008,52(4):35-36.

[3]李瑞科,刘晓丽,王书义,等.对中药及抗生素治疗布鲁氏菌病结果的分析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679-3680.

[4]李仲兴,王秀华,孟晓洁,等.五倍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形态学变化[J].中国中医药学信息杂志,2007,14(9):43-44.

[5]董发明,王天奇,夏海林.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对兔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2007,51(4):35-36.

[6]黄衍强,黄宏思,张莲.6种中草药抗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368-369.

[7]龙正海,杨再昌,杨小生.三组中药对耐药菌株的联合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04-107.

[8]董燕,王仙园,周红,等.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的抑菌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863-865.

[9]方涛.植物抗菌剂-黄芩苷的提取及其抗菌性研究[J].染整技术,2008,30 (1):1-6.

[10]金慧玲,张汝芝,高玉祥,等.青蒿琥酯抗真菌、抗细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1):26-28.

[11]余丹凤,孔繁智,朱婉萍,等.黄芪多糖抗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2):76-79.

[12]Ban SH,Kwon YR,Pandit S,et al.Effects of a bio-assay guided fraction from polygonum cuspidatum root on the viability,acid production and glucosyltranferase of mutans streptococci[J].Fitoterapia,2010,81 (1):30-34.

[13]Wang X,Qiu S,Yao X,et al.Berberine inhibit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dhes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alloy[J].J Orthop Res,2009,27(11):1487-1492.

[14]贾征夫,陈永乐.复方虎杖液对金葡菌的抑菌作用的电镜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8,14(5):48.

[15]陈泽慧,田应彪,叶丽红,等.中药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57-4059.

[16]孟甄,金建玲,刘玉庆,等.细菌耐药性的诱导与消除[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47-1051.

[17]米伟,张永海.黄连素与头孢菌素联合对产ESBLs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1-2.

[18]刘全离,龚志术.中西药联合作用对耐药菌体外抑菌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2):156-158.

[19]朱廷昌,仇海兵,徐瑜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肺炎46例[J].临床医学,2009,29(10):42-43.

[20]杨燕,李亚利,张丽华,等.超剂量黄连素联合甲氧苄啶治疗老年性痢疾[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4):60-61.

[21]李立津,王哲,胡文芝.氟哌酸和黄连素对志贺氏菌耐药性质粒消除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12(1):4-8.

[22]杨春梅,马治平,王志鹏,等.黄连素、溴化乙锭、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2):64-65.

[23]任玲玲,鞠玉琳,高威.中药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6):1284-1286.

[24]Stermitz FR,Lorenz P,Tawara JN,et al.Synergy in a medicinal plant: Antimicrobial action of berberine potentiated by 5′-methoxyhydnocarpin,a multidrug pump inhibitor[J].PNAS,2000,97(4):1433-1437.

[25]李仲兴,王秀华,张明明,等.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2):103.

Rearch on progress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AI Yan1,XIN Yan2,XIE Wenguang1*
(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China;2.Facul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n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7,China)

With the widespread using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al,drug resistance has become predominent,looking for new antibacterial drugs or drugs to reverse the resistance of bactetia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cus,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r the ability to reverse the drug-resistance.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abou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he ability to reverse the drug-resistanc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Drug-resistance;Antibactrial;Bactetia

R28

A

1673-7210(2011)02(c)-009-02

蔡燕(1974-),女,医学博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机制及中药抗菌药物研究。

*通讯作者

20102-12-17)

猜你喜欢
黄连素埃希菌黄芩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巧用黄连素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