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1-02-21 16:40张丽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课堂

张丽华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张丽华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越来越成为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也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所探讨的重要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点滴体会。

1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思路以知识的单线传授为中心,对创新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完全脱离教材的教学活动,就是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见解有多新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模式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将知识的获取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创设有利的环境。一方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设出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与学,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优势。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善于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体交流讨论,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发挥班集体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也提出:“数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等于给了他们长久钻研数学的动力,优秀的数学教师之所以在学生心目中永志不忘,就是由于他点燃了学生心灵中热爱数学的熊熊火焰。”这些都表明兴趣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激活课堂教学,使之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真正爱上数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之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做到语言严谨规范,简洁有趣,富有启发性,以此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抽象美与思维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2.2 以疑问贯穿教学始终

课前教师要精心准备,运用问题教学法,创设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问题教学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提问这样的问题:在河的这一岸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的高度?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产生冲突,疑问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和求知心,这样学生会以疑问为中心认真地听讲,积极地探索。

2.3 做好课堂小结

巧妙的导入,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课堂小结也尤为重要,它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不仅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总结,点出重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小结的类型主要有概括式小结、问题式小结、对比式小结和互动性小结。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小结简明易懂,要有目标性、引导性、针对性,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教学的巨大飞跃,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粉笔演变成动态的文字、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相结合的“屏幕教学”,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世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在多媒体情景下通过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在同学间展开协作与讨论,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课件向学生形象而动态地展示: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最后形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很快就明白: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认识到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样的动态展示过程,既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重点,数学在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疑启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港镇拦马庄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5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在课堂花开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