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011-02-21 16:40窦荷叶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窦荷叶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窦荷叶

1 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二是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三是教师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听课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是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阅读教学方法。五是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另外,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和策略

2.1 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预习课文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预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文章的疑难部分,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增强了听课效果。学生在预习时要求必须做到:自学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以便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大意;通读全文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主题句;划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句子;针对课文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2.2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

利用阅读课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在阅读课中,要重视“思、读、述”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思,即利用课前阅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再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为阅读文章提前热身。读,即泛读跟精读紧密结合,先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再安排学生细读,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回答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述,即复述课文,指导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问题串成文章的大意,并在黑板上写成重要的词和短语。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渐渐有了明显提高。

2.3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好的阅读是读出来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还不够。新课标对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阶段除课本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80万词以上。因此,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阅读的内容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若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要指导学生选择性地阅读,所选题材应该广泛、生动,语言质朴生动,循序渐进。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2.4 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 结语

总之,要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同时扩大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打下一个良好的阅读基础,将非常有益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