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2011-02-21 16:40王金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小朋友笔者幼儿园

王金平

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王金平

音乐教育对人类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几年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使笔者深深地懂得:搞好音乐教育,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能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呢?

1 更新观念,正确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涵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音乐教育就是学习音乐技能,掌握音乐知识。这种对教育功能的片面理解,导致许多孩子的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理指导下,为孩子配置了高档电子琴、钢琴等,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了定向、拔苗助长式的培养。虽然有少数孩子会脱颖而出,但大部分孩子却因反复进行枯燥的音乐技能的练习,而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素质的正常发展。

在幼儿园,幼儿的音乐素养是存在差别的。受家庭和环境影响,一些幼儿活泼乖巧,能歌善舞;一些幼儿平平淡淡,表现一般;还有一些幼儿天生胆小,沉默寡言。面对这种情况,多数教师往往重视第一类幼儿,对他们格外青睐,照顾有加,而后两类幼儿却为教师所忽略,造成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缺乏广泛性,使音乐教育的功能凸显不出,这不能不说是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没跟上。

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强调了,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每个幼教工作者应积极更新观念,彻底领会音乐教育的内涵,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是美育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促进幼儿大脑右半球活动,增进大脑功能,而且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使幼儿健康成长。只有如此,才能通过音乐教育活动,真正地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同时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更趋规范完美,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 千方百计挖掘音乐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的显性功能历来被人们普遍认识和运用,而其隐性功能却不能被人们普遍认识和运用。在这点上,笔者花了一些工夫,用了一些点子,想方设法挖掘音乐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上好每一堂音乐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2.1 利用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培养幼儿的情感音乐

音乐自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力,使人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教育,从而激发人们产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受到知识、经验以及思维直觉性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多用艺术性的语言、富有表情的动作、直观的画面,借助看、听、说、唱等方法,让幼儿去感受音乐,进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如笔者教幼儿学唱新歌《春天》时,为增加幼儿对歌曲内容的感性认识,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小柳树,然后边唱边随歌词顺序画出一个红红的太阳,画出地上长出的青青的小草,再在柳树枝上画一只张嘴唱歌的小黄鸟,最后在青草中画五朵粉红色的圆形小花,将一幅春天的景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被画面吸引了,心情愉悦。这时,叫幼儿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老师是按什么顺序画出来的,以帮助幼儿记忆新歌的歌词。有了“看”“听”“说”的基础,幼儿很快记住了歌词,学得饶有兴致,不一会儿就学会了这首歌,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再如,在幼儿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时,笔者首先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看电脑动画,同时配以表情语言向他们介绍音乐的特点。幼儿看得入神,听得有味,初步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他们都说要学勤劳的小蜜蜂、小喜鹊,不学贪玩的小蝴蝶。最后笔者总结说:“劳动能创造幸福生活。”幼儿纷纷表示,要爱劳动,在家多帮爸爸妈妈做点家务活。这堂课使幼儿的情感得以升华,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结合音乐欣赏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欣赏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进入音乐的意境,领会音乐,并通过语言、身体动作等方法创造性地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如在音乐欣赏《打电话》的活动中,幼儿不仅能用身体动作展示打电话时的姿态,还能用活泼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的说:“打电话的感觉真好!”有的说:“打电话要有礼貌!”还有的说:“我拿过爸爸的手机打过电话哩。”可见,在音乐的园地里,学生是多么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又如,在音乐欣赏《国歌》中,幼儿个个精神饱满,凝神谛听,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升旗手势,仿佛国旗在随着国歌升起。听完后,幼儿的小嘴也动起来了,有的说:“我看到了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来,国歌也响起来。”有的说:“比赛中,中国队得了冠军,也会升国旗,唱国歌。”还有的说:“国歌听起来雄壮有力,有精神。”……说得多好啊!其智能也在音乐的滋养下,迅速地发展起来。

2.3 运用灵活多样的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

音乐教育因其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笔者教大班音乐时,班上有位小朋友叫黎明,天生胆小,性格孤僻,喜欢独处。在一次听音乐自由表演的活动中,笔者发现黎明躲在别的小朋友身后打节拍,觉得她的节奏感不错。便不动声色地来到她身边,和她一起打拍子。她有点拘谨,笔者想,应该鼓励她在大众场合锻炼胆量。于是等活动一结束,就用神秘的口吻对大家说:“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舞蹈小明星,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大家异口同声答道,并用期盼的目光看着笔者。笔者面带微笑地把黎明牵出来,她一时羞怯不已。为缓解她的胆怯、紧张心理,笔者先让她到小朋友中间听音乐自由表演,其他小朋友则边看边随音乐拍手,为她鼓劲,她的动作慢慢放开。以后,每到听音乐自由表演活动时,笔者总会有意识地把黎明带到小朋友中间,让她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中,在小朋友赞许的声音中大胆表演。渐渐地,她找回了自信,变得活泼开朗了。在毕业汇报演出中,她表演了独唱,效果良好。

2.4 在音乐游戏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幼儿非常喜爱游戏。音乐游戏是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上有着综合性的作用。笔者在平时的音乐游戏中,善于捕捉一些契机,因势利导教育幼儿怎样为人处世,怎样与人交往,做到“寓教于玩”。如在音乐游戏“拔萝卜”中,笔者偶然发现有两个幼儿在“拔”的过程中,一个不愿使力,另一个身子竟向前倾,似乎在捣乱,影响了游戏的整体效果。便示意大家停下来,有意叫这两个幼儿出来尝试搬风琴。他们漫不经心地搬,风琴纹丝不动。笔者心平气和地对大家说:“有什么办法能搬动风琴?”有幼儿说:“多叫几个人呗!”笔者顺水推舟:“人多,但劲不往一处使,行吗?”大家说:“不行。”笔者就委婉地点名批评了这两个捣蛋鬼,他们低下了头。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明白了:只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然后再玩“拔萝卜”游戏时,全体幼儿都咬紧牙关,身子都向后倾,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拔出了“大萝卜”,个个欢呼雀跃,笔者也欣慰地笑了。

在以后的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的整体合作意识大大加强。另外,笔者还注意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的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自我介绍去找朋友、交朋友,并启发他们相互用语言、动作表达交流自己“找到朋友”的喜悦心情。这样做,不但使幼儿友情加深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3 小结

总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应认真开展,还应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使幼儿得以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回民幼儿园)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99

猜你喜欢
小朋友笔者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老师,别走……
欢乐的幼儿园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爱“上”幼儿园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