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

2011-02-21 16:40景淑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玻璃杯纸片笔者

景淑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

景淑杰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直接决定着能否顺利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设计得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既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导入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断研究与探索的话题。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导入要做到亲切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下面笔者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1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与教学目标来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此种导入法开宗明义,一般适用于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引言时,就可以运用直接导入法来导入:“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这学期我们要学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有趣而又实用的自然科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如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起电、指南针、导体和绝缘体等。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就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让物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你就会发现学好物理真的很重要。”

2 故事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普遍喜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收集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物理学史上精彩的故事来引入教学,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来进行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 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他抓到的不是小昆虫,而是一颗德国子弹。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我们能不能也顺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我们也可以有这么大的本事,抓住空中飞行的子弹,甚至还可以抓到其他的东西。”

3 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生活物品来做一些既新鲜又有趣的小实验,这样的导入新颖而又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物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笔者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些生活物品:水、玻璃杯和一张硬纸片。课上学生见笔者拿着这些生活用品,都非常好奇。此时笔者提出问题:“在空玻璃杯的上面盖上一张硬纸片,用手压住硬纸片,然后将玻璃杯倒置过来,将手移开,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齐声回答:纸片会掉下来。笔者进行演示来验证结果。接着笔者提出:“现在我要在玻璃杯里装满水后再进行这个实验,纸片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讨论得很激烈,大部分学生认为纸片仍然会掉下来,有的学生持相反意见,但又说不出原因来。此时笔者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惊奇地发现笔者将手移开后,纸片没有下落。此时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此时再相机诱导:“纸片受到玻璃杯里水的压力而没有下落,纸片是不是存在一个向上托的力呢?”学生答道:“空气。”此时笔者导入新课:“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空气也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这也是我们此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4 生活现象导入法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物理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广泛存在,如果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用知识服务生活的信心。如在教学“蒸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两个生活经验来导入:发烧时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会降低皮肤温度和游完泳上岸后不擦干身上的水会感到冷。这样的导入拉近学生与抽象的物理知识的距离,学生发现原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真正有用有的,自然会产生学好物理的浓厚兴趣。

5 温故知新导入法

现行物理教材的编排,知识间有很大的关联,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既可以检测学生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巩固,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如在教学“路程与时间的计算”这一内容时,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涉及速度,就可以先复习前面讲过的速度的概念与公式。这样的导入将学生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对新知识就不会感到陌生。告诉学生,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速度公式的演变来解决相关的路程与时间问题。这样的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6 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常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从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可以增强观察对象的可见度与清晰度,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日食、月食的形成,如果只利用课本上的平面图来给学生讲解,既不形象也不具体,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有些学生对环食的形成和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还是一知半解。为了让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课件来导入此课的学习。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摆放好,并让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关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面的直接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生活现象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外,还有许多方法,如提问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文学诗句导入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导入法等,在此不再一一介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认知特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就是好的导入法。当然有时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几种方法并用。导入既可以用在一节课的开始,同样也可以运用在知识点的连接上,要相机选择,借机诱导,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之内化为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动机。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港镇拦马庄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49

猜你喜欢
玻璃杯纸片笔者
老师,别走……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在玻璃杯中制造“落日”
穿越玻璃杯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