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1-02-21 16:40唐秀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直观定理课件

唐秀花

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唐秀花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电脑与学生的互动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在课堂上能全方位地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因而形成学习动机。当堂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用PowerPoint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你真棒”等;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别慌,好好想想,你一定行”等,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2)多媒体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而且还可以把自己作业当堂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充分体现自己的成就感和优越感。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2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1 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y与x的函数关系。这就引起学生的自豪感,为祖国有如此壮观的三峡大坝而感到自豪,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又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2 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比如九年级“圆”这部分,讲到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课件,以初升的太阳和地平线为背景,展示相离、相切和相交。学生既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又直观地看到圆和直线的3种位置关系。另外九年级“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多媒体课件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

2.3 化繁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的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

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打破传统的笔算,利用多媒体和电脑的功能把繁琐的计算化为用电脑达到计算的目的,也恰恰符合当代教学的理念。

2.4 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真正地体会从静到动的认识。还有八年级“旋转”一章,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旋转的过程,既直观形象,又有动的感觉,这样比枯燥的讲述旋转学生更容易接受,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用到实处。

3 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有些单纯的计算问题就不适合利用多媒体,因为在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有计算的过程,所以虽然信息技术对教学很有帮助,虽然信息技术对学生很有诱惑力,但是不可能千篇一律,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不能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为此,如何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生有机地结合,是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乡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85

猜你喜欢
直观定理课件
J. Liouville定理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Individual Ergodic Theorems for Noncommutative Orlicz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