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2011-02-26 11:46魏丽娜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拉祜族语义汉语

魏丽娜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昆明 650031)

颜色词是修饰我们语言交际的复杂体系,它是人们语言交际不可或缺的词群之一。颜色词在人类的语言中都有反映。拉祜语中颜色词颇具特色,其语义特征表现出鲜明的修辞性、文化性、民族性。

1 修辞性

修辞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大量使用修辞,以使交际顺利进行。人们创造出颜色词来表达对世界万物的感触和对心灵深处的真实感受。因此,修辞性是颜色词的固有属性,极大地扩展了颜色词的语义,同时能够使人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与亲属语言汉语相比,拉祜语的颜色词修辞性更为明显。例如:

汉语中的颜色词除了红、黄、蓝、绿、白、黑、黄、粉、紫等8种基本颜色词,其他颜色词主要是“喻体+颜色词”的结构形式,添加需要的成分扩展词汇,使意思的表达更加形象具体。例如:枣红、墨绿、茶色、咖啡色等。拉祜语中的颜色词虽不如汉语的丰富,但是拉祜语通过大量的比喻手法来扩展颜色词的词汇,除了单一形式的 ni(红色)、naw/nawq(绿色)、naw/nawq(蓝色)、phu(白色)、na(黑色)、shi(黄色)awl peif(粉色)、natmeod(紫色)等基本颜色外,大部分的颜色词都是通过“像﹢名词﹢一样”这种比喻的结构形式来表达。橘红色,像橘子一样的红色,玫瑰红,像玫瑰一样的红色;雪白,像雪一样的白色;象牙白,像象牙一样的白色。还有金色,shi qhe led te shiq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银色,phu qhe led te phuq像银子一样的颜色等等。用这种比喻的方式来表达具体的颜色,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形象地表现出颜色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拉祜语颜色词的修辞性,拉祜语颜色词的修辞性在交际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文化性

颜色词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因此富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也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性质。拉祜语中的颜色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普遍地反映在其语义方面。例如:拉祜语中niq和ni译成汉语都是红色,在澜沧县拉祜族妇女的长衣手袖上绣三道红色花纹,表示纪念拉祜族历史上三次大的战争中死去的人[1]。用红色纪念流血的战争是拉祜族民族特征的具体表现。拉祜语中nat译成汉语是黑色,拉祜族的包头都是黑布做成的,这也是为了纪念历史。拉祜族以黑色为美,拉祜族的服饰同样以黑色为主,这和拉祜族以猎虎为传统的民族繁衍而来的历史故事是分不开的。因此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和黑色对于拉祜族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拉祜族的颜色词文化意义广泛,比如说:拉祜族常用al mif qhe qhe led te niq(像火一样的红),即火红,形容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如同燃烧的火焰一样火热,表达了拉祜族对追求快乐生活的崇高热情。这一点与汉族的中国红的风俗有异曲同工之处。云南省内有拉祜族3个支系: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分别翻译为黑拉祜、黄拉祜、白拉祜,但黑、黄、白的含义不明。另外,据国外学者关于东南亚国家拉祜族的调查研究,在缅甸东部还有一部分拉祜族自称拉祜尼,译为红拉祜[2]。

由此可见,拉祜语颜色词承载着拉祜族文化的内涵。了解拉祜语颜色词的文化性有利于找到拉祜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为日后的拉祜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

3 民族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它反映的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所以语言不仅仅局限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也正是因为这样,颜色词除了表达自身的色彩意义之外,不同的民族还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征。拉祜语颜色词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在汉语中,关于蓝色和绿色区分得非常明显,还可以扩展出深蓝色、浅蓝色、湖蓝色、孔雀蓝,草绿、暗绿、嫩绿、墨绿色等。根据具体的事物颜色,我们用“喻体﹢颜色词”这样的结构形式不断地扩充颜色词的词汇,同时区分颜色的深浅程度和颜色的独特之处。但是拉祜语中存在着与汉语明显的区别特征,在拉祜语中蓝色和绿色的表达是相同的,都可以用同一词naw或nawq来表示。例如:

拉祜语中的蓝色和绿色在表达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分,都是naw或者nawq,这样在交际的过程中可能造成歧义现象,只有联系具体交际的语境,才能区别其语义所表达的意义。这也许与拉祜族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劳朴实的拉祜族大部分生活在云南省西南边疆的山区与半山区中,周围是层峦叠嶂的群山,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忙于田间的生产劳动,对外界的新鲜色彩接触较少。这同时说明拉祜语颜色词在蓝色和绿色的表达上存在着语义的模糊性。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突破。

另外,汉语中表示程度的颜色词其结构形式为“前缀﹢基本颜色词”,拉祜语中也有同样的表达方式。例如:

如果是两种基本颜色组合,会出现语义上的偏义。例如:

拉祜语中的8种基本颜色词可以重叠成ABB式的形容词,具有生动鲜活的效果。例如:

同汉语一样,拉祜语颜色词中“A不XY(X)”非重叠式的生动形式,一般表贬义时使用。例如:natkheor-nattawq(黑不溜秋)[3]184、phewli-qhawli(灰不溜丢)[3]202等。

对于日常生活当中的颜色,拉祜语通常借用名词,然后附加成分“像……颜色”,构成新的拉祜语颜色词,其表达结构为“名词﹢像﹢颜色”。例如:

借用生活中的名词日常用语来扩大颜色词的词汇量,是推进拉祜语颜色词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新的拉祜语颜色词产生与发展的突出趋势之一,此过程充分反映了拉祜族的语言思维和民族特征。

颜色词充分地表现出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特征,世间事物的形象生动与否都可以通过颜色词的语义特征描述出来。对于少数民族颜色词的关注,近期我国的专家和学者都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拉祜语的颜色词与汉语比较,相对单调,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祜族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拉祜语在颜色词的使用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1] 扎拉.拉祜语基础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8.

[2] 王正华,和少英.拉祜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6.

[3] 刘劲荣.汉拉简明词典[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拉祜族语义汉语
学汉语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与语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边疆行(之二):拉祜族葫芦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