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1)

2011-02-28 08:54王秀梅李清敏王希芹戴春暖
护理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换药门诊乳腺癌

王秀梅,李清敏,王希芹,戴春暖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且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发病日趋年轻化,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不仅切除患侧乳腺组织,还切除了部分与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以及相关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切除范围很广[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了胸大肌、胸小肌,但术后患侧上肢机能障碍的发生比例仍然比较高。病人面对乳房缺失以及化疗、放疗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容易产生对预后的不确定感而导致焦虑抑郁发生[3]。为此对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指导,临床护士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乳腺癌手术出院后的病人,门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康复指导组织,病人无从得到医护人员进一步的指导。我院护士利用门诊换药室这一平台,借以巩固和延续临床的健康教育内容,采用一系列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解决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心,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密切了护患关系,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术后病人100例,均为女性,年龄 24岁~70岁(47.0岁±4.3岁),KPS>70分,病人均经病理学确诊。随机将100例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及实验后生活质量(采用罗键等提供的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测定,共12项指标,涉及躯体机能、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3个方面,每项指标1分~5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满意度(包括护士对病人的接诊态度、疾病知识宣教、人性化护理及技术熟练程度等,每项10分,等于30分为满意,<30分为不满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换药和护理,干预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到门诊换药室换药时实施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

1.2.1 干预内容 为保证乳腺癌病人术后顺利实施放疗和化疗的连续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依据乳腺癌病人的需求及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与护理干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恐惧、担心医疗费用、是否复发等[4]。①知识缺乏是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目的和方法,听取病人对治疗的要求和体会,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信息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不良性认识及其产生的结果,把病人的焦虑情况告诉本人,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强调正性情绪,如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从而解除病人的恐惧和焦虑。②向病人介绍癌症发生的病因、病理变化、化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解决方法,澄清病人一些错误的认识。向病人介绍我院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一些成就,安排其与恢复期病人交流,消除其顾虑,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要求配偶和子女在感情上,生活中关心体贴病人,帮助家属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指导其与病人良好的沟通,从而促使病人提高自信,减缓压力。③帮助病人将新的认知应用到癌症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指导性说明帮助病人学会应对化疗中具体问题的技巧,如听音乐、看小说等来分散注意力,消除负性情绪的影响[5]。注意在每次接触时,对病人的合作和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增强病人治愈的信心。还可以借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帮助病人改善消极情绪,矫正不良行为,重建信心。④乳腺癌病人经过手术治疗后,乳房的缺失意味着将失去哺乳功能、女性体态的魅力,并影响生活的和谐,往往使病人情绪低落,产生孤独、绝望、无助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护士要耐心疏导病人,介绍成功病例,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让其宣泄自己的想法。告知乳房重建的可能及各种注意事项,佩戴仪乳的时机,告诉病人安装仪乳后,仍会有美丽、自然的外表。还请其他病友现身说法,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顾虑,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

1.2.2 干预方法

1.2.2.1 讲授指导 采用集中或个别讲授的方法,向病人和家属讲解乳腺癌术后的特点及康复护理方法。

1.2.2.2 书面指导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制备图片供病人翻看。

1.2.2.3 相互讨论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乳腺癌病人联谊会,老病人为新病人现身说法。

1.2.2.4 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示范操作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上肢功能康复示范指导,教会其操作要领,要求回家后病人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锻炼,如上肢抬高、内收和屈曲;手越过头顶摸对侧耳郭,手指爬墙锻炼等。

1.2.2.5 电话咨询随访 定时行电话随访,了解康复情况,提供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0.0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资料量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表4)

表2 实验后两组病人发生负性心理状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s) 分

表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总分 躯体机能 心理活动 社会活动对照组 49 43.6±3.4 23.2±3.5 12.0±3.9 6.0±2.1干预组 48 50.8±3.1 26.8±2.7 15.1±4.8 9.1±4.8 t值 7.07 3.67 2.27 2.70 P <0.01 <0.01 <0.05 <0.01

表4 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例(%)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可以缓解病人焦虑恐惧心理 乳腺癌术后病人初次到门诊换药室换药时,多表现为心情紧张、焦虑、抑郁,不愿面对自己的伤口,对后续治疗产生怀疑和恐惧,对以后的生活很消极,年轻病人默默流泪,不愿意交流,经过护士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让病人充分了解病情及各项治疗措施的意义,针对病人的顾虑进行耐心疏导,帮助病人解决各种困难。了解她的需求,帮助她解除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均取的很好的效果。本研究表明,到位的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帮助她们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心理,克服一切阻力,积极配合治疗,渐渐迈向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心 乳房切除后病人感觉自己残缺不全失去女性的特点,影响了性生活和与丈夫的关系,失去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去公共场所的兴趣,使生活质量下降。根据病人的情况,通过和家人的沟通,能够取得亲人理解和支持,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心。通过提供预见性护理,同时实施社会支持和有效的心理护理,落实了健康教育,帮助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病人积极主动的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情绪,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 本实验组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的康复指导,给予了具体的饮食指导、心理暗示、感觉转移、运动和行为认识干预等一系列预防,改善了病人的身心状态,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个体的控制感和自尊心,并将病人的舒适度、满意度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考虑在内,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并明显改善护理质量。

3.4 落实创建了乳腺癌术后病人康复平台 本研究是根据乳腺癌病人手术出院后,病人在门诊没有一个很好的康复指导组织,无法得到医护人员进一步的康复指导。我院利用门诊换药室借以巩固和延续临床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乳腺癌术后病人提供了很好的康复指导平台,解决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和谐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在临床科室已很普遍应用,但在门诊医技科室仍存在着认识程度的不足,利用门诊换药室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康复指导,对促进病人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机能障碍,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护士采用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指导,不仅作用于病人,对病人家属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乳腺癌病人前来就医,这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1]张兵.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34.

[2]李运智,李世雪,宋杰,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病人化疗呕吐反应的影响[J].中华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52.

[3]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1(1):2-3.

[4]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5]周轶伦,耿艳玲.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2A):333-334.

[6]岑小浴,李赛梅,李珍,等.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8,30(5):656-657.

猜你喜欢
换药门诊乳腺癌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门诊支付之变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