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中小学生性格特征与家长教育方式的关联性研究

2011-03-11 14:02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32赵耐青
中国卫生统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体罚子女

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32) 朱 敏 赵耐青

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性格定义为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特征会有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过往的研究已经表明,少年儿童的性格不但与遗传因素有关,家庭在子女性格的形成过程中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等,都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4〕。本研究即旨在探讨分析中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家长教育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利于少年儿童良好性格特征的养成。

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小学中选取了2所小学,2所中学和1所十二年制学校。在这5所学校中共选取了29个班级的1 122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

(1)性格特征评定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分儿童和成人两种类型,经过多次修订,在不同的人群中测试,已经获得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在国际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龚耀先的修订版EPQ问卷,该问卷系学生问卷。

(2)家长教育方式评定

采用自编的家长对中小学生教育方式的问卷,该问卷包括了三部分,“家长一般情况”部分调查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家庭状况”部分主要了解家庭的结构、经济情况等;“教育情况”部分收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信息。该问卷由家长填写。

3.调查方法

采用集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实施调查。学生问卷在课内时间统一填写并回收。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长填写,在规定时间内回收。

4.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 3.1软件,双份录入。数据分析主要使用了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完成。

结 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中小学生1 122名,回收有效的EPQ问卷1 122份,应答率100%。回收有效的家长问卷1 000份,应答率89.13%。

学生的年龄在9~16岁之间,平均年龄(12.60±1.43)岁。其中男生583人(52.0%),女生539人(48.0%)。

在家长问卷中,选择题“当孩子对您述说某事或对某事的看法时,您通常会怎么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况。结果发现,有84.8%的家长愿意聆听子女的想法和观点,并会和子女进行讨论,另外15.2%的家长则表示虽然愿意听子女的看法,但是较少和子女进行交流,相比而言,这部分家长与子女的沟通程度偏低。

考察家长与子女沟通程度和其子女在EPQ问卷上反映出的性格特征的关联,结果发现,家长和子女沟通和交流越少,子女越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例如生气、孤单、无缘故地感到难受,对生活感到厌烦等(P<0.05)。并且,当家长疏于和子女的沟通时,孩子出现不遵守规范和吵架打架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加(P<0.05)。结果见表1。

表1 家长与子女沟通程度和子女性格特征的关联性

家长问卷还调查了家庭是否存在体罚的情况,通过选择题“您体罚过孩子吗?”,我们了解到,有37.7%的家长表示从未或者很少体罚子女,而有62.3%的家长曾经采取体罚的教育方式。

研究家长是否采取体罚和其子女在EPQ问卷上反映出的性格特征的关联,可以发现,家长采取体罚的教育方式时,子女容易出现不安、苦恼、恐惧的情绪(P<0.05)。另外,与从未体罚的家庭相比,在曾经体罚的家庭,子女更容易出现打架,对他人抱有敌意的现象,并且子女在学校里更容易受罚(P<0.05)。结果见表2。

表2 家长体罚子女的情况和子女性格特征的关联性

在夫妻出现争吵的情况下,20.8%的家长完全避开了子女,62.2%的家长基本避开了子女,另外17%的家长则较少避开子女或是没有注意营造和睦家庭氛围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长越是不注意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子女越容易出现苦恼、厌倦、恐惧的情绪(P<0.05)。在不注意营造和睦气氛的家庭,孩子出现“不值得活下去”的想法的可能性也提高(P<0.05)。另外,在这样的家庭,孩子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社交心理,例如希望其他小朋友怕自己,觉得有人想报复自己(P<0.05),结果见表3。

表3 家长是否注意营造和睦家庭气氛和子女性格特征的关联性

讨 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和收集浦东新区中小学生及其家庭的相关信息,选择了自编的家庭教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儿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同时采用卡方分析及趋势卡方分析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和中小学生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本次研究表明,家长与子女的沟通程度与子女的不良情绪,如生气、厌烦、孤单等,以及子女在校遵守规范,吵架打架的现象存在关联(P<0.05)。这种关联可能的解释是,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年龄阶段,此时他们不仅需要父母生活上的照顾,更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精神上的理解。如果父母疏于对子女的沟通,不够关注子女的想法,就可能引起孩子的一些负面的情感体验以及与他人的相处困难。这就要求家长能把子女当作独立、平等的人来对待,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想法,并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支持,例如与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一起分享生活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中的体罚教育方式与子女的恐惧、不安、苦恼情绪以及打架,受罚情况之间存在关联(P<0.05)。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家长在教育中采取惩罚、体罚的措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评价,导致子女的自卑、无助和缺乏安全感,进而可能表现出恐惧和不安。此外,体罚手段还会引起孩子的怨恨、敌对情绪,甚至可能让孩子觉得暴力也是处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于是表现出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的行为,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另外,体罚所导致的紧张亲子关系,又会进一步导致家长更多的消极教育方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国外也有研究证实父母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形成焦虑、抑郁、冲动等不健康的心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5〕。

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家长是否注意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与子女苦恼、厌倦、恐惧的不良情绪和错误的社交心理之间也存在关联性(P<0.05)。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和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会给子女带来紧张的精神压力,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悲伤、无助感等。而父母在子女面前的吵架,又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使孩子接受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办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过往的研究中,王志梅和李志华等〔3,4〕曾利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方式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问卷来分析家长教育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与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的惩罚、严厉得分和子女这2个维度的得分显著正相关。事实上,本次研究中涉及的中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如生气、苦恼、孤单、恐惧等不良情绪即是神经质得分偏高的表现,而对他人抱有敌意和吵嘴打架的现象则是精神质得分偏高的表现,本次研究结果与王志梅和李志华等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2个研究,包括其他一些关于学生性格和行为特征的研究〔6,7〕,都采取了维度得分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相关结果,然而,从概念上讲,维度得分比较宽泛,例如精神质的高得分就可能表现为喜欢捣乱,或是对同伴和小动物缺乏感情和关心,亦或是对人抱有敌意以及缺乏是非感,不顾危险等等。因此,上述研究的结果在解释具体是何种教育方式影响何种性格特征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前期收集的相关信息,使用自编的家长问卷,同时参考以往研究的维度得分的结果,对具体的教育方式和学生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到的结果更加直观。该结果对于公众也更加易于理解,因而可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本次研究存在的可能不足在于,由于家长和子女的信息调查来自同一时点,并没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因此,分析结果中某些教育方式和性格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也有可能是子女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影响了父母,使得父母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该方面的问题需要对家长和子女做进一步的调查访谈来加以证实。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调整错误的教育方式,仍然十分必要,否则会更加不利于子女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为了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关注子女在学习、生活中的想法,多与孩子沟通;(2)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避免体罚的手段;(3)营造亲密融洽的家庭氛围。

1.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59.

2.曲晓艳,甘怡群,沈秀琼.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3(3):288-290.

3.王志梅,王婧.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影响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3):80-83.

4.李国华,李艳祥,王玉霞,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自尊的相关研究.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4):196-198.

5.Roelofs J,Meesters C,Hume M,et al.On the links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and internalizing,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non-clinical children.J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06,15(3):319-332.

6.徐俊芳,韩伟,陈景武.结构方程在医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09,26(4):370-373.

7.王甲娜,刘利,王烈.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环境与学生行为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10,27(1):59-61.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体罚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难忘的体罚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