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

2011-03-16 08:00
统计与决策 2011年19期
关键词:计分卡财务指标权重

肖 凯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南京210046)

自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发表“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度量”一文开始,一种全新的战略业绩评价工具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了。平衡计分卡同时包括了财务观、客户观、内部流程观以及学习成长观四个方面的评价,能够使组织在实h施控制的同时将财务成果追踪到非财务评价,体现业绩评价指标之间的因果关联,它也从此成为了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融合的最佳典范。本文结合近年来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目前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的运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试图寻求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平衡计分卡来推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

1 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的运用现状

1.1 平衡计分卡在实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

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财务评价运用一种高度综合和递延的方式评价实物资产,以反映组织过去的财务绩效。缺乏对于一些重要的非实物资产(如客户关系、经营流程、员工技能等)的评价,也无法揭示组织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评价的片面性和滞后性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传统财务评价的诸多弊端,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业绩评价体系中也就成为了必然。事实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BSC在实务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一些学者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Rigby等人对1993~1999年北美、欧洲、南美的15个国家的高级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有44%的公司使用平衡计分卡[1]。Lawson等人关于平衡记分卡全球化的统计结果显示,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平衡记分卡带来的显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2]。YanRen Xiong等人对中国大中型企业使用财务和非财务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已经接受了平衡计分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能够在业绩评价中同时采用财务和非财务评价[3]。

1.2 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Ittner和Larcker提到,某咨询公司1996年定性地调查了203位执行官,了解他们对不同财务和非财务业绩指标的使用以及对其重要性的看法,结果显示,虽然只有61%的反馈者确信财务指标的信息质量,但是在90%以上的组织,财务指标还是纳入常规评价并与报酬相联系[4]。Bourne等对英国公司的调查也发现,基于财务会计的指标如ROI、利润等在业绩评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企业中[5]。YanRen Xiong等人选择了十个评价指标,用0~6之间的某个数字表示与企业的相符程度,在214个有效样本中,财务指标的平均得分最高(3.97),然后依次是客户(3.36)、内部流程(3.44)和学习(2.73)。并且发现,63.8%的企业在财务考核上的得分超过3分,而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三项得分超过3分的企业分别只有49.8%、49.3%和30.8%[3]。从总体来看,在绝大多数组织里,非财务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财务指标仍然处于核心地位。

1.3 非财务指标的选择存在重大差异

对于平衡计分卡中非财务评价在各国的具体运用情况也有必要做一些分析。Malmi对芬兰企业的调查显示,高达88%的被访问公司完整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所有三类非财务指标[6]。Speckbacher等人对德语系国家的调查中,几乎所有被访问的公司都有客户观和内部流程观指标,但只有57%的公司采用了学习成长观。有些公司出于自身的原因及所处环境的考虑,会自行加入额外的非财务指标(如雇员观、环境观、社会观等),这种情况达到5%[7]。Urrutia等人对于西班牙私人医疗机构的研究也发现,需要额外增加非财务指标以适应非营利组织的特点[8]。可见,在运用BSC时,具体选择哪些非财务指标在各国存在很大差异。

这一情况在我国也表现得非常明显。YanRen Xiong等人的调查发现,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中,即使是同一类非财务指标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客户观指标,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比国有非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更加重视,高科技公司比传统公司更加重视[3]。苏文兵等人对中国境内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807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样本企业涉及13个行业,包括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结果表明,有近一半的企业在业绩考核中较为“注重客户和市场”、“看重内部运行”,但对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学习与创新”的重视程度还显不够[9]。

2 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其原因分析

目前平衡计分卡实务运用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非财务指标尽管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到了三个层级,非财务指标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动摇财务指标的核心地位。从这一点来看应该有悖于卡普兰和诺顿最初提出平衡计分卡的初衷。究竟是何原因限制了非财务指标在平衡计分卡中的运用,笔者以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

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非财务指标有一个很突出的缺陷就是难以量化,事实上很多非财务指标本身就是定性评价指标。Ittner和Larcker的研究表明,组织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在于不正确的计量[10]。Deloitte对高层管理者和董事会成员所做的调查认为,要成功地使用非财务指标的首要要求在于如何衡量业绩的非财务动因。还有其他的大量研究也显示出计量问题成为了阻碍多重业绩评价系统发展和使用的重要原因(例如Malina and selto 2001,2004;Cavalluzzo and Ittner 2004;Andon et al.2007)[11]。事实上,美国的FASB曾在2001年考虑着手非财务报告的研究,但时至今日FASB并未真正开始制定非财务报告的行动。无论是从实务界还是监管层的角度来看,非财务指标的量化暂时都还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第二,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业绩评价主要是为了弥补单一财务指标评价的不足。在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那就是如何建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无法建立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无法明确非财务指标的绩效后果。事实上,尽管非财务指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却只有相对很少的研究检验非财务指标的经济相关性、应用中的问题或使用后的绩效后果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公司将这些指标与未来会计或股价绩效相联系是颇为困难的,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未来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甚至会产生互相矛盾的结果。

第三,非财务指标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非财务指标绩效后果的不确定性使得一些企业在采用非财务指标后,又放弃使用非财务指标,重新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自身有效性受到质疑。Ittner等对美国一家领先的全球金融服务提供者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GFS)的零售银行业务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红利计划进行了几年的实地研究发现,1993年GFS公司将考核分支机构经理人员所用的基于利润的系统替换成一个由不同的会计与非财务成长性指标(顾客满意度以及经营障碍)所构成的公式化系统。由于该银行为消除博弈并且想通过更广范围的指标来提升绩效,所以,在采用它的9个季度里,这个系统变化得很快。这个基于公式的计划在1995年第二季度被由6类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红利计划所取代。但调查的结果表明,GFS公司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目标,1997年该公司还是决定回复到一个以公式化为基础的红利计划,即只依据分支机构的营业收入来决定分支主管的报酬[12]。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是限制非财务指标运用的根源所在,这也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缺乏因果关系导致非财务指标的绩效后果不明确,很多非财务指标与绩效之间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正因如此,非财务指标的有效性才容易在实务中受到质疑,这也就自然形成了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的现实结果。

3 关于完善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运用的思考: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13]

在企业价值链中,非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而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也大都表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一起使用时比单独使用财务指标更有价值。但是,究竟如何选择非财务指标以促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

3.1 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非财务指标的支持者们认为,与财务指标相比,非财务指标具有以下优点:

①与组织的长期目标联系更为紧密,能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②非财务指标能够对无形资产提供间接的、量化的指标。③非财务指标能够成为未来财务绩效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并能提供财务指标所不能提供的增量信息。④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促进管理人员改进绩效。因为管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知道他们的管理行为的后果如何,是否成功?而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而言,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然而,企业的实践发现,增加使用非财务指标不一定和财务指标存在必然联系。有的非财务绩效的改善,不一定预示良好的财务结果。虽然相关研究已经肯定了界定因果关系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因果链的发现、验证仍然是一个难题。笔者以为,明确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选择合适的非财务指标的前提条件。

3.2 指标的多少

管理层的目标就是找出那些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如果被适当度量的话,就能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Kaplan and Norton强调,计分卡通过要求管理者于四项观点分别选择有限个重要指标来协助其集中关注战略性愿景[14]。Ittner等也认为,尽管需要大量的计分卡指标用于决策制定与监督绩效,挑选出更少一些的指标也许更适合于管理绩效的衡量目的[4]。因此,对于使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而言,在选择合理数量的评价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影响,体现战略的不同要求,指标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合适的业绩评价。

3.3 指标的权重

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并非取决于指标的数量,而是由其权重决定的。大多数组织只对一些非财务指标设置了很小的权重,一个潜在的解释来源于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文献一直认为更高的权重应放于更可靠的绩效指标之上。例如,Frederickson等的研究发现基于产出导向的绩效评价系统会导致更大的产出效应,而不断增加的产出反馈不断提高这一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结果通常会成为契约计划中的主要绩效目标,财务指标的权重会更高[22]。通过个案研究,Malina and Selto也发现,当一项新的业绩评价系统最开始引入时,组织往往会赋予非财务指标很大的权重,但是很快权重会重新倾向于传统的财务指标或者市场份额指标,这很有可能是由于管理者认为最开始给予非财务指标较大的权重是错误的[23]。

目前关于指标权重的研究结果仍然很不明确,有些研究结果甚至是矛盾的,尤其是关于非财务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目前的争议更多。Malina and Selto的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的使用者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合适的权重应该如何分配,即与其他指标相比,到底哪些指标才是最佳的[15]。Moers通过一家大型欧洲工业公司的研究也发现,对于不同的下属,上级往往会采用不同权重的多重指标计量,以更好地反映对不同人员绩效评价的差异性,但是权重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16]。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该是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找出影响非财务指标权重的若干因素,并确定出这些影响因素与权重大小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是平衡计分卡的特色与核心所在。要实现指标的融合需要解决三个最关键的问题: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指标的多少以及指标的权重。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三个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因此妨碍了平衡计分卡效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论指导的缺失,也有实务研究的混乱。未来研究者一方面应致力于将更广泛的、更适用的理论引入到分析过程中来,例如信息经济学、权变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其实都能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研究深度,有兴趣的研究者不妨一试。另一方面,研究者在对实务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对研究时间、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对象的选取,尽量避免研究结果的片面性与偶然性,以增强实证研究的可信度。

[1] Rigby,Darrel.Management Tools and Techniques∶A Surve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1,9.

[2] Lawson,R.,Stratton,W.,Hatch.T.Scorecarding Goes Global[J].Strategic Finance,2006,(3).

[3] Yanren Xiong,Wenbin Su,Thomas W.Lin.The Use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Chinese Firms[J].Cost Management,2008,(9~10).

[4] Lttner,C.D.,Larcker,D.F.Innovations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Trend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Accounting Research,1998.

[5] Bourne,M.,Franco-Santos,M.,Kennerley,M.,MartinezV.Reflections on the Role,Use and Benefits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the UK[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2005,9(3)

[6] Malmi T.Balanced Scorecard in Finnish Companies∶Some Empirical Evidence[J].Munich,23rd Annual Congress,2000,(3).

[7] Speckbacher,G.,Bischo,f J.,Pfeiffer,T.A Descriptive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s in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4).

[8] Urrutia I.,Eriksen,S.D.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Spanish Private Health-care Management[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2005,9(4).

[9] 苏文兵,熊焰韧,李运,常家瑛,张吉翔.业绩评价中公司特征与非财务指标的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

[10] Ittner,C.D.,Larcker,D.F.Coming up Short on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81(11).

[11] Joan Luft.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Accounting∶A Reconsideration of Benefits and Challenges[J].Accounting Horizons,2009,(23).

[12] Ittner,C.D.,D.F.Larcker,M.W.Meyer.Subjectivity and The Weighting of Performance Measures∶Evidence from a Balanced Scorecard[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3).

[13] 陈华敏,非财务指标的绩效后果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会计学院,2007.

[14] Kaplan,R.S.,Norton,D.P.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9~10).

[15] Frederickson,J.R.,S.A.Pfeffer,J.Pratt.Performance Evaluation Judgments∶Effects of Prior Experience under Diffe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hemes and Feedback Frequenc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37(1).

[16] Malina.M.A.,F.H.Selto.Communicating and Controlling Strategy∶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1,(13).

[17] Malina.M.A.,F.H.Selto.Choice and Change of Measures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dels[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4,(15).

[18] Moers.F.Discretion and Bias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Impact of Diversity and Subjectivity[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5,30(1).

猜你喜欢
计分卡财务指标权重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权重常思“浮名轻”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探讨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应用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