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碑刻坟墓义词语研究

2011-03-19 15:16吴为民
关键词:碑刻坟墓墓志

吴为民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汉魏六朝碑刻坟墓义词语研究

吴为民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汉魏六朝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的坟墓义词语。这些坟墓义词语少数是单音节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从文化上来考察,它们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葬俗和人们对阴间的认识。它们的产生,也是人们对坟墓结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认知的结果。

汉魏六朝;碑刻;坟墓义词语

汉魏六朝碑刻文献的大部分是墓志。因为文体的特殊性,在记录墓志主的丧葬过程和表达哀思时,墓志用语含蓄委婉,保存了大量的坟墓义词语。我们这里所说的坟墓义词语意义所指范围比较宽,有时略超过了坟墓范围本身,大致相当于“墓地”,有时略小一点,可能是坟墓里面的墓门或墓道等。把这些词语称为坟墓义相关词语可能更准确,但考虑到碑刻里面的坟墓义词语意义范围有时比较模糊,我们还是统称为坟墓义词语。

一、汉魏六朝坟墓义词语概况

汉魏六朝碑刻文献中有关坟墓义的词语非常多,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只有少数是单音节词。

其一,单音节的:坟、墓、茔、垄、陵、冢、兆、丘、穴、圹、庐、泉、坑、宅、域。在墓地埋棺的地面上堆土成丘,叫坟,也叫冢,埋葬死人的地方叫墓。“坟”、“墓”本不同,《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郑玄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谓殷时也。土之高者曰坟。”也就是说,与地面相平的叫墓,高于地面的叫坟。后来,二词区别逐渐模糊,都指坟墓。《王钧墓志》①文中引用的碑刻材料均来自: 毛远明.汉魏六朝石刻校注[M].北京: 线装书局, 2008.:“前临酂侯之坟,后眺九嵕之崿。”《张普墓砖》:“魏景元元年,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左将军、安乐乡侯清河张普先君之墓。”

“茔”,葬地。《汉书·楚元王传》:“太夫人薨,赐茔,葬灵户。”颜师古注:“茔,冢地。”也指坟墓,《元诱妻冯氏墓志》:“粤八月甲申附葬北芒之茔。”

“垄”,坟墓。《礼记·曲礼上》:“适墓不登垄。”郑玄注:“垄,冢也。”《元珽墓志》:“望垄云悲,看松乌泪。”字又作“陇”。

“陵”,本为大土山。《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毛传:“大阜曰陵。”后可指坟墓,《国语·齐语》:“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韦昭注:“以为葬地。”《元遥妻梁氏墓志》:“己亥年八月,合葬同陵。”

“冢”,坟墓。《周礼·春官·序官》:“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郑玄注:“冢,封土为丘垄,象冢而为之。”《崔德墓志》:“孙皓飞阁,造冢徒然。”

“兆”,墓地。《仪礼·士丧礼》:“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绖。”《左传·哀公二年》:“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杜预注:“兆,葬域。”《贾充妻郭槐柩记》:“附葬于皇夫之兆。”

“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书·禹贡》:“九河既道,……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孔传:“地高曰丘。”后比喻指坟墓,扬雄《方言》第十三:“冢,自关而东谓之丘。小者谓之塿,大者谓之丘。”《席盛墓志》:“遽辞万事,终归一丘。”

“穴”,有墓圹义。《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郑玄笺:“穴,谓冢圹中也。”碑刻中代指坟墓,《元道隆墓志铭》:“哀等临穴,人百其伤。”

“圹”,本为墓穴,代指坟墓。《元广墓志》:“临圹表德,志之黄堂。”

“庐”,简陋居室,碑刻中比喻坟墓。《萧正表墓铭》:“庐藏猛兽,兔狎阶庑。”

“泉”,原义为泉水,具有“地下的”这一隐含意义,和坟墓在地下一样,后发展出坟墓义。《元纂墓志》:“幽魂佩宠于松路,虚魄乘荣而入泉。”

“坑”,本为地上洼陷处,比喻坟墓。《司马馗妻王氏墓志》:“以营域不夷,乃命有司,致力于斯坑,役夫七千功。”

“宅”,本指居住之处,后也包括阴宅。《礼记·杂记上》:“大夫卜宅与葬日。”郑玄注:“宅,葬地也。”碑刻中泛指坟墓,如《大女莫府山前买地券》:“若有争宅,当诣丘伯。”

“域”,茔地,坟地。《诗·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毛传:“域,营域也。”《元宏充华赵氏墓志》:“九月廿八日癸酉,葬于山陵之域。”

其二,双音节的,有下面四种情况:

第一,由两个表示坟墓义的单音节词同义复合而成。有坟茔、坟墓、茔陵、兆域、兆宅、丘兆、丘宅、丘陇、丘陵、丘墓、坟垄、垄穴、泉扃、泉穴、泉茔、泉庐、冢宅、坟陵、宅兆等。它们都表示坟墓义,略举几例,如《刘岱墓志》:“粤其年秋九月癸未朔,廿四日丙午,始创坟茔于杨州丹扬郡勾容县南乡糜里龙窟山北。”《刘买地券》:“中府君今更新其丘宅,兆在此江夏郡汝南县孟城山岗。”《崔昂夫人卢修娥墓志》:“山门遂掩,垄穴不晨。”

第二,在表坟墓义的单音词前面加上表坟墓特点(或与坟墓有关)的寒、深、幽、玄、荒、高、孤等,组合成偏正式坟墓义复合词。有寒泉、深泉、寒陇、杨陇、深陇、荒陇、高陇、荒丘、幽泉、幽垄、幽坟、深垄、山泉、山丘、松坟、孤坟、高坟、玄泉、玄圹、孤冢、山冢等,略举几例,如《元谧妃冯会墓志》:“爰铭寒泉,以扬辉烈。”《元礼之墓志》:“深陇上寒,泉灯下灭。”《高淯墓志》:“是归玄圹,讵往清都。”《王通墓志》:“前临丛薄,后眺荒丘。”《慧光墓志》:“四部望高坟而殒涕,学徒抚幽泉而长悲。”《李祖牧妻宋灵媛墓志》:“垒垒孤冢,气像城楼。”

第三,在表示人世间建筑的宫、堂、庭、宇、居、馆、室、房等前面加上一个表示与坟墓有关的泉、幽、松、玄等组合而成。有泉宫、泉堂、泉室、泉宇、泉房、泉居、泉庭、泉台、泉闺、泉馆、坟堂、幽堂、幽室、幽庭、幽房、幽馆、黄堂、砖堂、松庭、玄宫、玄房、玄堂、玄室、夜室、夜房、石室、暗室等。如《元桢墓志》:“泉宫永晦,深埏长饷。”《元怀墓志》:“坟堂有改,金石无亏。”《元英墓志》:“卜云袭吉,松庭不远。”《元嵩墓志》:“明宇陆离,穸□泉居。”《杨干墓志》:“流川长写,石室弗开。”《高建妻王氏墓志》:“幽幽泉石,冥冥夜房。”

第四,前面三种以外的以泉、幽、玄、松等为基础,构成众多表示坟墓义的同根词。魏萍考释了北魏墓志部分坟墓义的词语,并列出八类坟墓义同根词,共计41个[1],王盛婷则总结出十类表坟墓义的同根词[2]。我们在参考他们结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含坟墓义同根词较多的主要有下面四类[3]:

含“泉”的同根词:黄泉、九泉、重泉、穷泉、寒泉、深泉、下泉、三泉、清泉、悲泉、暗泉、金泉、泉门、泉宫、泉户、泉壤、泉扉、泉路、泉堂、泉室、泉下、泉阴、泉宇、泉幽、泉乡、泉途、泉房、泉夜、泉居、泉墟、泉庭、泉侧、泉穴、泉地、泉隅、泉陌、泉台、泉茔、泉庐、泉闺、泉闼(泉门,墓门)、泉谷、泉阙、泉馆、泉营、泉术(泉路)、泉阿、泉灯等48个。如《任城王妃李氏墓志》:“哀裂光日,痛结九泉。”《封□妻长孙氏墓志》:“松上荒芒,泉下凝夐,千秋万古,载悲载恋。”《元周安墓志》:“泉阴晓暗,杨陇晨悲。”《祖子硕妻元阿耶墓志》:“托体山原,勒美泉阿。”

含“幽”的同根词:幽泉、幽壤、幽堂、幽夜、幽途、幽冥、幽阜、幽玄、幽室、幽庭、幽涂、幽扉、幽座、幽榛、幽路、幽房、幽户、幽篆、幽尘、幽桂、幽垄、幽廛、幽坟、幽馆、幽关、幽埠、幽谷、幽监、幽明等 29个。如《封延之墓志》:“恐玄途幽壤,声沉事灭。”《元显儁墓志》:“泉门掩烛,幽夜多寒。”《封柔墓志铭并序》:“逝兹华屋,即斯幽埠。”

含“松”的同根词:松门、松坟、松上、松原、松路、松阡、松庭、松、松、松岗、松阿、松户、松扇、松间、松阜、松关、松廛等17个。如《元恭墓志》:“怨满松岗,痛深泉谷。”《元扬墓志》:“松户酸月,寒闺惨日。”

含“玄”的同根词:玄宫、玄泉、玄房、玄堂、玄壤、玄夜、玄室、玄扉、玄丘、玄闼、玄途、玄庭、玄门、玄场(坟墓)、玄圹等15个。如《元谭墓志》:“玄夜莫艾,黄鸟徒怜。”《王悦及妻郭氏墓志》:“道沦幽室,路隔玄扉。”《邢峦妻元纯阤墓志》:“□兹尘境,适彼玄场。”

二、汉魏六朝坟墓义词语的文化考察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载体[4]。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某一时期词汇的遗存,可以窥见该时期的文化。通过对汉魏六朝碑刻坟墓义词语的考察,我们可以部分了解到该时期的文化思想。

第一,从坟墓义词语可看到汉魏六朝的葬俗。从墓葬建筑材料看,有砖质、土质、石质三种。通过砖堂、土冢、石扉、石道、石室等坟墓义词的造词理据即可说明这一点。如《于祚妻和丑仁墓志》:“砖堂已构,蕙芷长埋。”《广东始兴南朝宋买地券》:“始兴郡始兴县东乡新城里夕口村前掘土冢作丘墓。”《杨干墓志》:“流川长写,石室弗开。”

从墓葬建筑结构看,墓内结构复杂,除墓室外,还有墓道、墓门等。表明有墓道的有墓道、神道、埏隧、坟路、泉闼、埏路等词,如《赵府君墓阙》:“晋故振威将军、郁林大守、关内侯、河内赵府君墓道。”《元秀墓志》:“陵谷傥移,埏隧更迁。”表明有“墓门”的有埏门、墓门、泉门等,如《元子邃墓志》:“泉宫暂启,埏门永闭。”《元仙墓志》:“泉门一闭,白日沦光。”考古发掘也发现了仿地面建筑的墓门,如河北景县东魏高雅墓前建有仿地面建筑的墓门,该墓门的顶部楞砖起脊,下砌飞檐,形状逼真[5]。山西白圭北齐韩裔墓,该墓墓门上设有砖雕仿木结构的门罩,该门罩有立柱、斗拱等 。

从墓葬地理位置看,葬地多选择在山林。汉魏六朝是风水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出现了《宅吉凶论》、《葬书》这样的名著,也出现了像管辂、郭璞这样的著名风水术宗师。所谓“风水”,就是生气。《葬书·内篇》:“葬者,乘生气也。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术认为生气是化生万物的根本,人类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护好穴场周围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气不散失,也就是要聚气。怎样才能保持风水呢?那就是要因形顺势、藏风得水,即挡风得水。在这种风水思想的影响下,汉魏六朝葬地一般选择在山林。反映在词汇上,就是存在山门、山阜、山泉、山丘、山原、山冢等坟墓义词。如《广陵王元羽妻太妃墓志》:“山门长掩,佳城永幽。”《刘悦墓志》:“忽随辰尾,遽下山原。”

从墓葬周围环境看,封土植树成为常见习俗。上古时代的墓葬不封不树,墓而不坟,春秋前期依然保持这种葬俗。直到春秋后期贵族墓圹才渐向高崇隆威方面发展,不仅封土高起,而且丘垄必巨,汉魏六朝显然是延续了这种发展势头,从“高垄”、“高坟”等词表坟墓就可说明这一点。《元钻远墓志》:“高垄气寂,长夜深寒。”《李希宗墓志铭》:“曲池已平,高坟会毁。”墓地植树很常见,通常种有松、杨、柏等树。含“松”的坟墓义同根词很多,那是因为青松凌寒不凋,常青不老。另外还有垄树、杨垄、垄栢、杨园等词表坟墓义。《元周安墓志》:“泉阴晓暗,杨垄晨悲。”《暴诞墓志》:“杨园萧索,薤曲凄清。”因墓地常植杨树,故用“杨园”指墓地,文化色彩义很浓。

第二,从坟墓义词语可知人们对阴间的认识。古人对死亡常常抱有“辞”和“归”的认知心理[7],人由阴间而来,死后重新回到阴间,这种观念同样也反映在坟墓义词语里面,比如用“故舍”指坟墓。《马龟墓志》:“岁术云暮,归此故舍。”人们把死亡看成是人生旅程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世。人死去的这一刻,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新旅途,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而具体的生活地点就是在坟墓里。阴间和人世间一样有宫、堂、庭、宇、居、馆、室、房等,很多表坟墓义的词含有宫、堂、庭、宇、居、馆、室、房等语素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有意思的是“泉闺”一词表示坟墓,《长孙士亮妻宋灵妃墓志》:“昏明迭袭,日月交驰,卜云其吉,言宅泉闺。”“闺”本指女性的居室,由于墓主为女性,所以称其墓室为“泉闺”,想象该女子死后仍有自己的闺房。

坟墓义词语中有很多含“幽”、含“玄”等的同根词,这反映了汉魏六朝的人们对阴间的认识——阴间幽深黑暗。幽,《说文·山部》:“幽,隐也。”为隐藏之义。也有昏暗不明之义,《小尔雅·广诂》:“幽,冥也。”《玉篇·部》:“幽,不明也。”由于坟墓在幽静隐蔽之处,墓中黑暗无光,因此,多用“幽”指称。《说文·玄部》:“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此释义包含两层含义:远,幽远;赤黑色,常指黑色。与坟墓的幽远黑暗相合。“幽”、“玄”幽远、黑暗的意义契合了坟墓的特点。在碑刻文献中实际上“幽”、“玄”已成了坟墓的代称,以“幽”、“玄”等为基础构成的同根词也就往往可以表示坟墓义。用幽、玄、寒、深、荒、高、孤等来修饰表坟墓义的单音节词从而构成新词,符合坟墓幽远、荒凉、孤寂、略微耸起、一般处于山林并且周围常植有松杨等特点。在人们心目中,阴间是十分幽静、深远、黑暗的,不同于阳世。夜宫、夜室、夜房、夜户等词的大量使用也可以说明。如《元新成妃李氏墓志》:“夜宫无晓,晨光长绝。”阴间的黑暗还是永远的,于是有了长夜、大夜、永夜等词,《元恪嫔司马显姿墓志》:“形归长夜,魄返余风。”《元子正墓志》:“小年莫返,大夜无晨。”《元珍墓志》:“徙倚促日,徘徊永夜。”同时,阴间也是十分荒凉、萧索的,这从荒垄、荒丘、孤坟、寒垄等坟墓义词的产生可以看出,如《高显国妃敬氏墓志》:“风衰拱树,气惨荒丘。”又《刘双仁墓志》:“未穷人爵,忽往藁亭。”藁亭,谓坟墓,以墓地藁草丛生故称。

三、汉魏六朝坟墓义词语的认知研究

“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8]。一种事物及其类似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也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人们把通过认知模式对坟墓这种事物认知后得到的知识储存在大脑里,进而形成概念,用语言中的词语意义范围表现出来。反映在碑刻文献中,就是存在由大量的坟墓义词语构成的坟墓范畴。

范畴具有模糊性,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所决定的,即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有某些共同特性。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的共同特性,这类成员称之为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成员,即原型,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因此范畴的边界是不明确的,在边缘上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

坟墓范畴同样具有模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坟墓范畴内部,其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如单音节的坟墓义词语中,坟、墓、丘等明显是范畴中的原型,而域、坑、圹等则是边缘成员。反映在构词能力上,前者参与构成的双音节坟墓义复合词明显多于后者。

二是坟墓范畴和墓室范畴、阴间范畴之间的边界不明显,存在交叉情况。如“泉”本为黄泉,是阴间范畴的成员,但同时又具有坟墓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是阴间范畴的中心成员,同时又是坟墓范畴的边缘成员。

经验主义认知观认为,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其结构与功能是人类经验的产物,与客观世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具体说来,词的产生,词义的形成,是建立在人们感知词所映射对象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古人对坟墓这一对象的生活经验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从坟墓内部结构来看,墓室的构造确实与现实生活的房屋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经验在人们大脑中反复出现,经过大脑加工、综合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大量含宫、堂、庭、宇、居、馆、室、房等语素的坟墓义词语。从坟墓内部环境来看,自坟墓建成开始,内部便处于黑暗无光的状态,并且不便于与阳世交流,相隔遥远,基于这种生活体验,于是便产生了含幽远、黑暗义的由“幽”、“玄”构成的大量坟墓义词语。从坟墓外部位置及周围环境来看,坟墓通常位于山林,墓地旁边通常种有松柏等树,周围环境是萧索、悲凉的,人们基于这种体验,便造出了很多含山、松、荒、孤等语素的坟墓义词语。

从前面我们对汉魏六朝碑刻文献坟墓义词语的概述来看,偏正式复合词的坟墓义词语数量非常多,在坟墓范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当人们感知两个物体的空间关系时,总是把一个物体当作“目的物”,即我们所要感知的直接对象。而把另一个相关的物体当作“参照物”,借以确定“目的物”的位置和方向。在偏正结构中,“参照物”对应“修饰语”,“目的物”对应“中心语”[9]。刘宁生认为,汉语偏正结构,特别是名词短语的认知基础是“参照物”先于“目的物”,汉语在语序上存在“参照物”先于“目的物”的原则[10]。我们认为这正好可以解释在碑刻坟墓义词语中,山、松、泉等修饰性语素作为“参照物”位于偏正式坟墓义复合词之前,而中心性语素坟、垄、堂等作为“目的物”位于后面。

[1] 魏萍.北魏墓志铭有关“坟墓”义的复音词考释[J].宜宾学院学报, 2002, (5): 75-79.

[2] 王盛婷.汉魏六朝碑刻礼俗词语研究[D].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2004: 58-66.

[3] 吴为民.六朝碑刻丧葬词语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2008: 46-51.

[4]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16.

[5]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J].文物, 1979, (3): 2-9.

[6] 陶正刚.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J].文物, 1975, (4): 7-14.

[7] 夏太娣.“归”与古代的死亡观[J].电影评介, 2006, (21): 109-110.

[8]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5-66.

[9] 马洪海.认知过程与汉语偏正结构中语序的关系问题[J].中州学刊, 1997, (增刊): 108-110.

[10] 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 1995, (2): 81-89.

Study on Words Concerned with Tombs in Tablet Inscriptions of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WU Weimin
(Chinese Document Institut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400715)

A great number of words concerned with tombs were preserved in the tablet inscriptions of the Han,Wei and Six Dynasties.Most of these words are disyllabic words and a few of it are monosyllabic words.As culture is concerned, these words reflect the funeral customs an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her world in the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The formation of these words is also the result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omb’s structures, geographical position, surroundings and other related things.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Tablet Inscription; Word Concerned with Tombs

H131

A

1674-3555(2011)01-0087-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1.012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0-05-04

吴为民(1982- ),男,湖北大冶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汉语词汇

猜你喜欢
碑刻坟墓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祭奠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日本流行共享坟墓
赋与唐代墓志
从一方碑刻看清代中原的田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