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2011-03-19 19:27秦索娜鲁玉娜
卫生软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双语教材英语

梁 张,龙 榕,秦索娜,鲁玉娜

(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1 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加,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化合作日益密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自如应对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学科专业双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我国仍是一个单语教育国家[1],只有母语教育和外语教学。为了使学生在尽快掌握各种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专业技能的外语表达和应用能力,增强他们毕业以后走出校门的职场竞争力,教育将面临培养“国际人”的任务。我国加入WTO后,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日俱增,外资医疗机构纷纷进入;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滞后等因素,使得“护理(专业护理知识)+英语(国际认证的英语语言考试证书)”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纵观国内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具备“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仅占护理专业学生总数的2%。因此,护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面临极大挑战。

2 大专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2.1 大专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多所本科院校遵照其 “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纷纷尝试开展双语教学。现阶段,国内开展双语教学较为成功的专科学校,如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大多通过与美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设备,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教育管理经验,已取得了多层次多专业办学、“双语型”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较大突破与成果。中美合作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美国国家注册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达到82%,与美国护理院校毕业生该项考试通过率持平。学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国内医院就业率达100%,并受到外资医院和国外医院的青睐。

2.2 云南省大专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云南省也相继开办多家中外合作医疗单位,外资机构纷纷进入,涉外服务日益增加,这些情形要求我们整合办学资源、调整教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学习和就业目标。全省现有医学类专科学校4所,每所学校都设置护理专业或涉外护理专业,护理专业学生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至少1年,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但未见开展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的文献报道。就云南省专科层次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专业课程是医学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笔者参与课题组实施双语教学前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评估。①学生方面,英语基础普遍不牢固,英语应用场景和应用的机会很少,除了课堂英语口语课之外,几乎没有口语交流实践的机会;②教师方面,由于专业课教师在英语语言方面更多涉及阅读和写作训练,如查阅专业文献、记录科研方法,撰写专业论文等,工作场景中对外合作项目有限,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相对较为欠缺;③教材和教辅材料方面。目前市场上尚没有针对医学类专科层次的专业课双语统编教材。因此结合该层次学生实际能力,编写出具有实用性、专业性,同时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药理学实验课双语教材和教辅材料,也是一项艰辛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对国内外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配合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遵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结合大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开展“药理学实践课双语教学”研究,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云南省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竞争的自身综合能力,从而,缩短与国内发达地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距,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3 大专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3.1 开展双语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社会要求

双语教学反映了社会对专业人才复合化的需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其5年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将全方位对外开放,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始思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和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先后以学生、教师、科研者“三种角色”体验了国内和国外科研工作“两种语言”环境层面,对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更为深刻和理性的认识与思考。英语语言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学历提升、职场竞争、国际交流合作等必备的工具,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标志和必然结果。在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征求部分企业家的意见时,不少企业家提出了在中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建议。这些企业家从教育之外看教育,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范围和层次也不断扩大,减少语言方面的隔阂对我国这个单语国家已是当务之急。2000年,教育部颁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专科层次学校提出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外语教育教学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使过去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程,轻训练”、“重考试,轻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及时调整。就护理大专生而言,开展药理学、专业英语和医用日常用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语境中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和交流互动的能力,使学生从“专业”单一型转化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需要。

3.2 开展双语教学是国内外就业市场的要求

国内外就业市场对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未来2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等因素,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将急需大量的护理人员。护士持续短缺的现象使国际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美国政府为吸引外籍护士也提供优惠条件,其中包括绿卡的取得,美国移民局公布的第 343条款,将考过 CGNFS(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美国护士资格考试)的护理人员列入获得绿卡的第一优先。让世界各地的护士有机会全家移民美国及高薪就业。2004年7月,随着美国CGFNS考试考点在北京的设立,涉外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人员劳务输出的条件日趋成熟。全球性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由于我国护理专业的教育质量一流,外派护理人员不论在欧美、中东还是东南亚国家都很受欢迎,这些也导致市场对双语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国内护理人员短缺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而目前全国 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比例,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中国工作、学习、旅游,护理工作者面临不断增多的涉外服务挑战。护理复合型人才与国内外实际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去甚远,因此,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将使他们的国际和国内职场择业更加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实力。

3.3 开展双语教学是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医学作为生命科学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需要大批精通外语的医学专业人才,然而,现阶段医学人才的外语水平不容乐观[3],一组医学论文统计数据显示:《Nature》(2000年),总数约为700篇,中国7篇,占1%;《Science》(2000年)总数约为700篇,中国7篇,占1%。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的要求:Medline(NIH)只收英文文章或摘要。任何一个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是用英语[4]。国内实际情况,专业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学历提升、职场生存和竞争以及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必备工具:任何一个国内医学院校的学历颁发和认证都有其相应级别的外语水平考试要求;大专院校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国内外英语语言等级考试证书会为竞争加上很重要的筹码,成为个人简历中的亮点;几乎所有的医学国际交流会议或学术访问者用语都是英语。因此,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将随着护理专业教育国际化标准的进程成为护理人才专业知识的载体和媒介,同时也是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已经成为强势语言,其普及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不发达国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体系的尺度。为了增强我国医学人才的国际交流和竞争力,实施双语教学是必要的,任务是严峻的。

4 大专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4.1 学生方面

专科层次学校是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应对一些实际问题:①学生英语基础不一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②专业英语教学的缺失;③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更需要精心组织安排和多学科的配合方可进行。

4.1.1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医学各专业之间词汇纷繁复杂且大多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与学生以往接触的公共英语构词法有差异,加之学生没有专业英语学习和应用的基础,使得他们对双语实验课堂专业英语实际应用产生畏难心理。

4.1.2 加强英语语言能力训练

我国是一个单语国家,没有必须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也没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在英语思维能力形成的中学阶段,第二语言的环境也不具备,学生除了在学校的课堂上,少有其他机会能接触到英语。现实中,英语听力、口语表达和专业英语词汇是开展双语教学几大障碍。因此,在语言能力训练课中,首先,要求英语专职任课教师精心设计一些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场景,把英语语言习惯表达方式与医学专业词汇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如何恰当的使用它们才能达到有效沟通;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与专业英语词汇应用相关的专题辩论,训练学生在即兴场景中组织语言和表达意见的能力;第三,教师还要鼓励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参加校外英语口语的竞赛,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训练,在校内进行预赛选拔,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克服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怯场的心理。在开展双语教学前一学期,提前对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以及专业英语阅读等进行强化训练,尽可能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第二语言环境,使学生不仅在英语课堂中接触英语,课后也有适当的语言训练任务,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参与双语教学的信心。

4.1.3 充实和加强专业英语词汇

除少数对外合作学校,一般专科层次医学院校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可根据开展双语教学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词汇和术语的实际需求,针对学生需要编写专业英语词汇教辅材料,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完成双语教学实际任务所必须掌握的专业词汇;另一部分是药理学及相关专业化学的词汇,为拓展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力有选择的学习。同时,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专业英语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发表的医学生命科学论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熟悉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书写格式和表达方式。

4.2 师资方面

大专学校双语师资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广泛关注。好的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前提,而大多数教师大都是单科型,英语教师很难胜任专业课教学[5],专业课教师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又普遍一般。因此,需要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

4.2.1 对在职教师进行“目标任务型”培训

对现有学历较高和英语程度较好专业课教师进行带有目标和任务的英语培训,持考试合格证者上岗。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双语师资培训学校和双语师资认证标准,因此,选择恰当的目标任务(英语语言水平考试)是必要的,如英国的雅思考试或美国托福考试,这是对双语师资培训“投入与产出”的一种考量方式。其一,双语教师应该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其听说读写学习内容要更符合英语语境中的习惯,找到自己多年英语的弱项,会对教师英语思维形成和口语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其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从多年英语学习培训经历,大都能通过各种学历认证所要求的英语考试,甚至高级别的国内英语考试,却不能进行有效的英文沟通[6],出现所谓的“高考试分数,低应用能力”的“高分低能”现象。笔者认为选择恰当英语考试为目标的任务培训策略,可避免“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用”传统英语学习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到国外相关专业进行培训,国外良好的第二语言环境和生存压力,是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式。

4.2.2 充分利用留学归国者资源

随着医学类大专院校出国访问学者增多,他们不仅具有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能讲流利的外语,而且掌握了一些国际上医学领域的前沿信息知识和操作技术,他们是最理想和最具潜力的双语教学执行者。

4.2.3 引进外籍教师

对专业课外籍教师,可安排专业课程进行定期、一定学时数量的授课,这样可同时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展“教与学”的视野。同时,适当的压力可转化为学生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双语教学主讲教师,经历上述“目标任务型”英语培训过程后,将会大大缩短在国外留学期间适应专业课学习和接受科研任务的语言调适期。随着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双语教学发展的推进,统一的“双语学科教学体系”将会酝酿成熟,双语教师来源正规化、培训专业化、认证权威化的局面将逐渐形成。

4.3 教材的选择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生源状况不够理想。目前,除了国内少数发达地区,大专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院校鉴于师资力量的限制、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材选择范围小等因素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即基于试点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期。因此,双语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实验课到理论课”按照扎实稳步原则开展过渡,选择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易行的实验课入手,可以使双语教学的实施更有效益。

4.3.1 理论课专业知识支持

学生通过专业课理论学习后,对学科专业的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背景知识,适应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周期可大大缩短,接受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能力则会明显提高。

4.3.2 教学效果可考核性强

开展实验课双语教学是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条理性强、步骤清晰,操作技能练习占了课程较大。例如,学生可通过操作边练边讲,而教师则有更多机会与学生互动交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课中及时的调整,课后补充和总结教学经验,为逐步过渡到开展理论课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教材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综合材料,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材编写难易程度的定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针对专科层次护理专业教学的双语教材很少。护理教育源于英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与我国专科层次教育水平相当。比较国内外教材,许多知识点是相似的内容,尤其是操作技能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国外教材在系统性、人文关怀、患者心理研究方面更全面,可让我们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国内教材更符合我国护理人才培养。因此,可采用剪辑加翻译的形式,撰写符合我国专科层次学生的教材,继而在实践中完善教材建设。

笔者参与的课题组通过探索和实践,结合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英语语言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撰写出符合云南省大专学生综合学力的《护理专业药理学实验课双语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避免过多较难的原理描述,删繁就简,条理清晰,避免学生偏离药理学实验课要求范畴,误入药理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或专业课英语教学的误区。在语言应用方面:聘请英语专职教师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指导,专业内容英语规范表达方面,聘请了专业人员进行指正,使教材的英语表达更趋符合科学论文书写的国际惯例,为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积累了重要经验。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1.

[2]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3]阳雨君.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2006,1:79-81.

[4]周 翔.艰难的起步 有益的尝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17):538.

[5]李 萍,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3):77.

[6]何红姑,姜小鹰,徐文体.医学与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践及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57.

猜你喜欢
双语教材英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读英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酷酷英语林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