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新方式对聋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2011-03-20 11:10朱梦笛束霞平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聋儿美术心理

朱梦笛 束霞平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通讯作者:束霞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历史、理论及艺术教育)

一、影响聋儿健康成长的常见因素

(一)情绪发展障碍。

聋儿情绪发展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胆怯、恐惧等。基于听力语言障碍,聋儿与外界的接触少之又少,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那么有的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二)心理需要障碍。

聋儿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很多聋儿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聋儿渴望感情得到表达,当家长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时,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相反,更多的家长给予聋儿过度的关注与过高的期望,在家长过度的关心下,有些聋儿会表现出自私、不合群、自我评价过高的情况。简言之,聋儿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正确的满足时不是过于自卑就是过于自负。

(三)社会交流障碍。

听力言语障碍会妨碍聋儿的社会交往,长期的听力言语障碍使聋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于结交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在生活交往中,有可能被父母老师过度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就认为自己可以不坚强,可以比正常孩子弱。由于种种障碍,他们会感到自我形象不佳,社会表现不成熟,他们害怕见陌生人,这样使他们同正常儿童进一步疏远。这样的聋儿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容易发脾气。

聋人就业难,社会交流有障碍的聋儿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会明显地表现出多疑的心理,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任务如果交给聋人去做,由于交流的原因可能要三天完成,交给正常人去做可能一天就能完成,上级领导因为公司利益和照顾残疾人等原因,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安排给正常人去做,此时,如果聋人心理状态不够好的话,那么,就会以为是领导歧视自己,不信任自己。社会中也不乏此类事情。

(四)学习障碍。

聋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他们在学习上有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除了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外,还有明显的注意力缺乏表现。由于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因此容易疲劳,常常会有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和反应迟钝的现象,由于缺少听觉,记忆也要比正常人难上很多倍,在这种困难面前,他们很容易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至厌学。

二、美术实验创新方式的实践运用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的创新教育方法也是基于此。既然我们面对的是聋儿,他们在听觉上是弱听甚至是完全听不到,与此同时,其他感官会比正常人敏锐,只要我们抓住他们的强项,从这些方面适当进行点拨和训练,他们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一)视觉刺激。

“视觉感知是视觉思维,艺术创作是一种解决视觉问题的方法”。[1]所谓视觉刺激,就是加强视觉冲击力度,以不同形象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在视觉训练中,我们分别从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着手,在课堂上我们尝试让学生描绘各类画作给人带来的感受。首先,我们提供给大家二十张左右的图片,其中包含着各种色调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再请同学们一一解析。在同学们回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的切入点是冷暖色调,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出画面的主色调,但是在表达画作给人带来的情感时却略显死板,在我们之前好像没有人问过他们这种问题,而学生也从没考虑过艺术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精神感受。接着,我们就从画作的构图、故事内容、绘画方式上给大家讲解、描述,经过两三幅图的讲述,同学们渐渐明白了描述感情是怎么回事,也慢慢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由一两个词到一句话两句话讲述出来。

进行色彩训练之后,我们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组图形,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不同的形状当中体悟画家的思想感情。这组图形当中有星星点点的圆,有流畅婉转的线,也有尖锐刺目的三角,由平静温和到极端疯狂。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了画面的主题思想,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图形的方式画出来。

“查理斯·布兰克(Charles Blanc)曾说,‘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绘画的创作来说是必需的,就像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对于人类的繁衍来说也是必需的,道理是相通的’”。[2]基于这种色彩与形状的关系,我们从两者同时出发,用最简单的形状和最基本的颜色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画面传达自己的感情,目的是让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绘画能给自己带来美的体验,也可以作为发泄自己情感的有效方式。

(二)触觉刺激。

触觉刺激在这里更多体现的是手上的感觉,以不同的质感带给双手不一样的感觉。理论上来说聋儿对于刺激应该比常人要敏感,动手操作能力也应该相对较强,但是当我们与他们亲密接触时发现,因为没有很好地诱导和耐心地讲解,以至于聋儿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强。比如,在绘画填色时,有些同学有时由于急躁或是不自信,在涂到边缘的时候就容易涂出去或者没有涂满,以至于画面显得不成熟。在触觉刺激这一项中,通过让同学们感知不同材质带来的触觉刺激,我们希望能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双手的灵敏度。

课堂上,我们准备了卡纸、橡皮泥、石膏粉、木条、塑料板等材料,要求同学们随意挑选想要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艺术品。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每个同学都做出来一件纯手工作品,有的还上了色,这个课程不仅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更是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为往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而版画相对其他画种来讲动手性更强,创新的形式更多样,更符合我们研究的要求,所以我们决定以版画为创作形式,教大家制作各类版画。

版画的形式多种多样,吹塑纸版画带给大家的是回到童年的感受,同学们在制作中重温儿时做拓印复制的过程,从而打开心扉,拓展思维。我们以他们心贴心的朋友出现,以最亲近的方式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我们能够解决的困难。

木刻版画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些难度,首先在技法上,他们花了很多时间用在学习握刀的姿势和刻法上,从他们握刀的姿势来看,有部分学生过于紧张,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安全和害怕破坏画面使得他们作画的时候显得拘谨,不自然,这种心理状态反映出的是同学们缺乏安全感,以及强烈的过分保护自己的意识。这种心态很容易在残疾人身上产生,尤其是聋儿和盲童,他们缺少一种与外界的交流方式,容易滋生猜疑和不信任的情绪。木刻版画的雕刻对于聋儿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区别黑与白、刻与不刻完全是和以前画素描的方法相反的。单纯的黑白对比也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在学习木刻版画的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多的是一种逆向思考、黑白分明的思维方式。

(三)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心理咨询师与心理疾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阻塞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相对于正常儿童来讲,对于聋儿的心理疏导要更全面、更细致。这次调查研究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心理状况要比小孩子好很多,但是我们在与他们交往的时候还是处处小心,担心我们的无心的言语会在无形之中伤害到他们。

我们与聋儿的沟通不仅仅通过简单手语、文字、网络,还把沟通建立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之中。由于“所有出自教师方面的事与愿违的,不恰当的干涉,最终只能是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己的视觉判断能力,或者说,至少也是捉弄了孩子们,使孩子们远离了本应让他们收获颇丰的那些视觉新发现”。[3]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鼓励学生放开一切束缚,随心而作,学生们便通过直接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把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投入到画面上。在课后,我们拿着同学的作品找学校心理老师和版画专业老师分析,从画面和情感两个方面去分别解析,经过多次的作品分析和与学生的交流,我们逐渐了解到同学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心理情况。

三、美术实验创新方式在聋儿健康成长中的实际意义

(一)增强对美的感受。

艺术作品可以满足画家的艺术追求,也是满足大众的精神享受,接受正确的美术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最直接的途径。

学生很容易对美术产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有可能是一时的和表面的。此时,教师就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向内部,把学生对美术的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兴趣引导过程就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在教学生认识体会美术作品内涵的时候,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发自内心、什么是虚情假意,深刻体会艺术带给受众的心灵震撼。并且培养学生从大处看全貌,从细节看品质的审美方式,更能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抛开一切干扰重新审视,得出全新的理解。

(二)塑造良好性格,培养健康心理。

儿童情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培养聋儿长才的关键,以美术创新为基础的拓展性教育是想让学生在各种阻碍因素中得以相对完善的发展。人的性格和心理是在长期生活中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塑造而成的,正确并且适合他们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美术教育是为聋儿提供一个轻松、自由、随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用心去感受美术的形象,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陶冶情操。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也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比如在制作木版画的过程中就有一名同学被刻刀划破了手指,而这名同学并没有表现出烦躁厌恶的情绪,把手指放在嘴里吸了一下又继续刻板子了,这件事情虽小但也是意志力的表现,并且说明这项活动对于他而言还是有兴趣的,并希望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作品。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同学们良性竞争的过程,虽然每张作品都是同学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但也不排除互相之间在作品效果上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大家都不想落后,都在绞尽脑汁想出好的创作方法,即使是课间也很少有人出去玩耍,这种竞争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培养积极进取的优良品格。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给学生们介绍了珂勒惠支的作品,珂勒惠支的作品都是以深广的慈母的角色,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当同学们在观看这一组作品时,都被她强大的母爱震撼了,与这些在死亡边挣扎的贫苦的人民相比,自己是多么幸福,这时他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感恩的情愫将渐渐上涌,自卑的心理也会得以改善。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手绘传温暖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知道还有更弱小的人群需要自己的帮助;作品接龙活动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加强与旁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废墙涂鸦活动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城市主人的形象,避免因为不良诱导而产生自卑心理……每一个活动的开展都是有其目的性,在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很容易按照老师想要的方向走,并且会有一半以上的人达到这一效果。

(三)提高个人能力。

由行为量表我们得出,开始阶段学生学业技能表现最好,社会交往能力次之,自我管理技能得分最低。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最终要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他们成功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聋儿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最大的难题,耳朵听不到,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最疲惫的就是眼睛,我们为同学们提供舒缓眼睛疲劳的图片,课余时间发给大家欣赏,尽可能地舒缓眼睛的疲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减轻负担。由于他们学习过程比正常人更加枯燥,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了用图像做笔记的方法,让大家的笔记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更多一些生动的图形,这些图形一目了然,还能增添趣味性,有利于运用形象思维记忆知识。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体、全面。熟练掌握美术技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整体地把握问题,不拘泥于细节,看待问题眼光更成熟。

社会交往能力是聋儿走上社会之后的一大门槛,因为他们在学习时交友面很窄,更多的是聋人朋友,所以忽然之间走进正常人的生活圈子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我们在与聋儿相处的过程中尤其注意不把他们当成残疾人一样照顾,目的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要立足在这个社会中,是要和正常人一样竞争的,不能有任何的懦弱之心,要做到不卑不亢,以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各种各样的眼光,这样才能过更成熟的生活。

在自我管理能力上,我们认为只要加强了自制力就能够进步,而自制力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目标,为之奋斗,并不为周围诱惑所动,这就涉及注意力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很随意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在做不同的事情,而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想要保持自己集中注意力不为旁人所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课堂上我们不会去限制学生要做什么也没有时间规定,只是在下课之后会把做得好的同学的作品展览给全班同学看,那些没有用心完成的同学自然会有对比,此时好胜的心理就会使他们铆足了劲,一定要在下一次的作业中完成得更好。

聋儿健康成长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艰难过程,美术创新教育对聋儿健康成长的影响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我们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吸引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关注残疾儿童的成长,为残疾人的世界送去温暖。

[1]阿瑟·D.艾夫兰著.艺术与认知.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08:32.

[2]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08:276.

[3]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08:160.

猜你喜欢
聋儿美术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创意美术
心理感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聋儿语训课堂中快乐情绪的调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