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因素与同等关系——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美师生称呼语对比研究

2011-03-20 11:10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权势头衔代词

王 琪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言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是否称呼对方及如何称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社会关系,并直接映射出双方之间的权势和同等关系,而具体的称呼方式又取决于双方社会、文化、教育、年龄和性别等诸多因素,即称呼语是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言语行为上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晴雨表。

二、与权势因素、同等关系和称呼语有关的研究

布朗和吉尔曼(Brown,Roger&Gilman,Albert,1960)在有关第二人称代词T(单数)和V(复数)用于单数的研究中提出了“权势”(Power)和“同等”(Solidarity)理论。 所谓 “权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她对后者就具有权势,这是一种非相互的关系。“同等”指的是双方有共同点,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拉丁文中有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分别是单数“tu”(T)和复数“vos”(V),复数V表示敬称。权势高者对权势低者使用T,反之称V;而当同等因素被强调时,无论权势强弱,有共同点就称T,无共同点则称V。布朗和吉尔曼在对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的研究中发现,到20世纪中叶“同等”逐渐成为替代“权势”的主要因素,人们倾向于用T相互称呼,而权势高的人是促进这一转变的主要力量。

根据布朗和吉尔曼的研究成果即“权势关系”与“同等关系”的模式,社会语言学家把称呼语分为两种范畴:对等式称呼(reciprocal)和非对等式称呼(nonreciprocal)。前者指交际双方使用相同的称呼语,例如双方用相互直呼其名的方法称呼对方,目的是要建立“同等性”关系;非对等式称呼则指交际双方使用不同的称呼语,例如交际双方的一方直呼对方的名字,而另一方则用头衔加姓氏的呼语。这种差异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关系,即一定的权势关系。从呼语策略中可以看出交际双方的权势、平等、熟悉程度及职业甚至性别等。布朗和福特的研究发现,美国英语是以姓名称呼选择为主,包括直呼其名(FN:First Name)和以“头衔+姓”(TLN:Title+Last Name)称呼(Fasold,2000)前者的使用意义类似于代词T,代表同等;后者则与V相似,传达权势与差别。

三、中美师生称呼语对比分析

称呼对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及亲疏程度起到标示作用,是言语层面最先也是最明确体现人际距离的方式。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在称谓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汉语称谓的不对等性和美国英语称谓的对等性。在中国文化中,等级因素仍然发挥主导作用,这表现在姓名称谓与称呼代词使用上的不对称性:拥有相对权势者更倾向于接受彰显自己地位、等级、尊严的姓名称谓和称呼代词的尊称形式“您”,相对权势低者倾向于使用尊称形式“您”和接受非尊称形式“你”的称呼。美国人在交往过程中选择称呼时不看重双方的地位、等级、阶层差别,而主要是看双方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代词称呼和姓名称谓两类称呼方式在中美师生言语交际中都被广泛应用,下文将从师生关系的两个维度加以分析。

(一)代词称呼

1.老师称呼学生

在指代第二人称方面,汉语里有“你”(平称)和“您”(敬称)的区分,这与欧洲语言中T/V的区分相似,其使用方式基本遵循“权势”和“同等”原则。中国教师被“尊敬师长”的传统赋予的优势社会地位和师生之间教育层次差别构成了老师对学生拥有的权势。“你”和“你们”是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称呼方式。美国英语中没有平称和敬称之分。 “you”既可以表示“你”,也可以表示“你们”,常被教师用来称呼学生,显示了双方之间关系的同等。

2.学生称呼老师

在使用代词称呼老师方面,中国学生往往会采用“您”这一尊称来表现对教师的尊敬,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对那些不太熟识、年事较高且学术声望较高的老师更倾向于用此称呼。可见,在中国文化中年龄和学术地位是两个很重要的“权势”因素。但有时也会出现中国学生对那些年龄相仿的教师使用“你”称呼,这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感觉与年轻教师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较小的缘故。

(二)姓名称呼

1.老师称呼学生

①姓+名VS FirstName+LastName

“姓+名”是中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称呼方式,如“张鹏”、“李晓”等。即使在有些课堂上学生的年龄甚至比教师都大,教师也可以连名带姓直称学生。作为最普遍的称呼方式,“姓+名”称呼肯定了教师的权势地位,同时也弱化了师生间的同等关系。而“FirstName+LastName”的称呼形式由于过于正式在美国课堂上很少被采用。

②直呼其名

在美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称呼就是直呼其名,如“Mary”、“John”等。 之所以如此,是教师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这也是对学生坦诚友好的体现。而中国教师很少对学生直呼其名,不带其姓。主要原因是中国老师觉得直呼其名显得较为随意,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正式语境显得格格不入。不过也有老师为了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直呼其名,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但这种称呼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身份意识。

③姓名+同学VS头衔+姓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表示特殊的意义,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会分别用姓名加身份词和“头衔+姓”的方式称呼学生,如称学生为 “李小鹏同学”、“王萍同学”和 “Mr.White”、“Miss Smith”等。这些特定情况多是教师表扬或责备某个学生时,并伴随着一定的语调。

2.学生称呼老师

①姓+老师VS Title+LastName

“对人的尊敬只有通过采用以示尊敬的语言形式来表达”(Levinson,1983)。 “姓+老师”是中国学生对老师最常用的称呼形式,如“张老师”、“李老师”等。呼出教师的“姓”是为了区分,而“老师”作为一种头衔和职业身份标识在称呼语中的出现恰当地传递了学生对教师及其职业的尊敬。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学生相对老师的晚辈身份和师生之间的社会距离,但师生之间的同等关系却没有显示。

美国学生通常以TLN的形式来称呼教师,即Mr./Mrs./Miss/Ms.+LastName。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师生之间相互不熟悉或老师学术地位较高且备受尊重时。TLN形式的称呼代表的不是师生之间的等级和权势关系,而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敬意、庄重感和距离感。

③姓+学术头衔/职衔VS学术头衔/职衔+LastName

中美学生都会根据老师的学术头衔选择对其的称呼。 如:“王教授”、“顾博士”、“ProfessorSmith”和“Dr.Brown”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称谓方式通常只把高级职称和学位如Professor(教授)和Doctor(博士)等用作称呼语来表达对被称呼者的敬重。而相对较低的职称如讲师、助教或较低学位如硕士、学士等都没有被两国学生用作称呼语。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如果一位老师既有博士头衔又有行政职务,他会向学生强调他的学位而非行政职务。中国学生更倾向于根据老师的行政职务来称呼,这足以说明学术地位在英语文化中备受重视,而行政权力在中国文化中更为人所强调。

⑤老师VS Sir/Madam

交际中常把那些处于职业系统较高层级的、受人尊敬的职业作为称呼语凸显出来(刘楚群,2003)。在中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老师”作为“读书人”从事的职业往往受人尊重,所以在师生交际中“老师”常被学生作为称呼语凸显出来。直呼“老师”这一职业头衔而省略其姓,在表示对教师亲近感的同时也暗含了师生之间的权势关系。在美语中却没有直呼老师“teacher”的现象,这是因为teacher只是一个称谓名词,表示的仅仅是一种职业,“绝不可作称呼语,也不是尊称”(胡文仲,1982)。在美国南部一些地方,sir和madam常被学生作为敬称用来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和与老师保持的距离。

四、讨论

通过上文对中美师生之间的称呼语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一)和美国师生之间较为随意的称呼相比,中国师生称呼语显得严格而正式,且中国学生有多种称呼老师的方式。

(二)在代词称呼方面,中国师生之间是非对等式称呼语。学生一般采用尊称“您”来表示对教师的敬意,类似于欧洲语言中的V称呼。而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你”称呼,与T称呼相近。美国师生之间是对等式称呼语,双方均采用T称呼。

(三)在姓名称呼方面,中国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姓+名”结构的称呼方式。学生在称呼老师时通常带上“老师”这一标明教师职业身份和头衔的标识词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同时,对老师绝不能用姓名称呼(英语课堂例外)。这一非对等的称呼形式表明了中国师生之间礼仪化的权势关系:教师处于明显的权势优势地位,而学生处于相对应的弱势地位。彼此间的称呼体现不出师生的同等关系。美国师生均可接受FN模式的称呼,老师对学生是舍其姓而直呼名,学生通常也可以较为随意地直呼教师名字,从他们的称呼语中可以看到较多的师生同等。

五、结语

本文结合布朗和吉尔曼提出的“权势”和“同等”理论探讨了中美师生之间称呼语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师生之间的称呼语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权势关系”,而美国师生称呼语体现的更多是师生同等。这两类称呼语的不同显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中国是一个高权势距离的国家,“权势”比“同等”更有优先权。由于受差序格局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师生之间更是如此。美国文化相对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独立和相互平等,是低权势的,“同等”理念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价值导向,因此T称呼,主要为不带姓的名的运用有着日渐上升的趋势,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理论上的V称呼。美国师生称呼语的运用反映的就是这一种同等关系。

[1]Brown,Roger and Gilman,Albert.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A].InT.A.Sebeok.Style in Language[C].Cambridge:M.I.T.Press,1960.

[2]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Levinson,Stephen.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刘楚群.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6]高慧芬.称呼形式与社交距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2).

[7]朱永生.权势因素与同等关系在称呼语中的表现[J].外国语,1990,(2).

[8]张林玲.权势与同等:师生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权势头衔代词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代词(一)
代词(二)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废除多余头衔
有教授头衔的长征老战士成仿吾
狐假虎威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