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的儿童教育观

2011-03-20 11:10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爱弥儿教育观卢梭

徐 航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09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福建 福州 350007)

《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撰写的一本教育专著。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爱弥儿》批判了当时教育中强迫灌输道德和知识之危害性,开启了自然教育的新时代。在《爱弥儿》中,卢梭对儿童教育有着较为深入的论述,其自然教育的思想更是体现于儿童教育之中。其中有关儿童教育思想的论述至今对我们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儿童教育的目的观:回归自然的教育

卢梭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在自然秩序中,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而教育,从生活开始,从生命出发,在自然初懵状态下,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教育。“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①

教育,需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卢梭主张让儿童遵循自然之路前进,家长和教师的爱护和干预反而会阻碍孩子成长的进程。“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这是自然的法则。你为什么要违背它呢?由于你想改变这个法则,结果是毁了孩子,阻碍了它对孩子的关心照料取得成效,这一点,你难道还不明白吗?”②卢梭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符合自然性的,因此,必须在正确的时间教给儿童正确的知识,提早学习或延后学习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你为什么硬要他牺牲适合于他今天学习的东西,而去学习他未必能够长成到那样大的年龄的人才适合学习的东西呢?……就我所知,要提早学习是不可能的”。③“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③

卢梭之所以主张顺从儿童天性的消极教育,主要是因为他培养的“自然人”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这一人性学说基础上。“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④人性之所以善,是因为人有天赋的良心。卢梭把良心看成是天赋的趋善避恶的道德本能,是优良道德的先天原则。他认为若仅仅以理性来作为道德的基础,常会使人在自爱和爱人相矛盾的时候徘徊不定,若有了良心的指导,就会很快做出决定了。[1]可以说,卢梭关于人性的学说构成了他儿童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二、儿童教育的师生观: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的条件和职责

卢梭认为,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当教师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灵魂和美好的德性。卢梭将教师称为导师,“问题不在于他要拿什么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的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⑤

教师不能是医生、哲学家和僧侣,因为卢梭认为,这些人会改变人之天性,“使人自甘堕落,忘记了应该怎样死去”。⑥

(二)师生关系

1.教师不应该使用权威,让孩子屈服。

“当你试图说服你的学生相信他们有服从的义务时,你在你所谓的说服当中就已经是掺杂了暴力和威胁的,或者是更糟糕的是还是掺杂了阿谀和许诺。”教师使用权威使孩子屈服的后果只能是使孩子越来越害怕和逃避老师,不再和老师有信任和朋友的关系,甚至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而采取奸诈、说谎和虚伪的行为。卢梭主张,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去对待学生,不能对他采取命令的方式。“要使他了解,使他的行动受到拘束的,是他的体力而不是别人的权威。”⑦“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在经验中得到教训。”⑧

2.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

卢梭明确指出,只有充分了解儿童,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⑨究竟怎样才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呢?紧接着卢梭提出了了解儿童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让儿童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他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⑩

3.教师需要获得学生的信任。

卢梭认为,儿童的第一个情感是“爱他自己”,从这一情感产生出的第二个情感是“爱同他亲近的人”,因为,儿童对人的认识“完全是根据那个人给予他的帮助和关心”。(11)所以,卢梭特别强调教师与儿童的密切交往,以赢得儿童的信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儿童,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12)

4.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当你的学生一看出你对他的爱护照料价值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说有多大的价值,他是会感觉到它有多大的价值的,从而使你在他的心中享有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威信”。(13)要把学生造就成“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就必须“用情感使他的理性臻于完善”。

三、儿童教育的教学观:兴趣和方法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

卢梭在爱弥儿的儿童时期(2—12岁),主要进行的是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训练身体的感官。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虽有提及,但内容鲜少。

1.德育。

(1)抑制愤怒、固执等不良情绪;

(2)嫉妒和黑暗的恐惧,使之不做坏事,学会宽容和忍耐。

2.智育。

教授营养学、几何等科目。

3.体育。

感官训练。不止锻炼体力,还要锻炼一切指挥体力的感官。

4.美育。

教授美术、音乐等科目。

(二)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法。

卢梭主张“做中学”的思想,爱弥儿的许多知识和概念都是从劳动和实践中获得的。卢梭认为,只有亲身经历的知识,才能为人所充分地接受和理解。“孩子在乡间生活,就可以获得一些田间劳动的概念;只要他有观察的能力和空闲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14)卢梭试图让爱弥儿通过种植蚕豆这项劳动,自然地产生财产这一观念。(15)

2.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卢梭认为:儿童不但与成人有区别,儿童本身也因年龄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人们应该注意儿童天性在个体间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他主张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征。“要知道哪一种培养道德的方法最适合于他,就必须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的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16)卢梭还认为,如果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儿童的天性、个性特点去施教,就可以培养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健康,道德完善,有良好修养,具有新价值新信念的人。

因性施教是卢梭因材施教的另一个方面的体现,卢梭认为,男女虽然都具有人类的特性,但是两性之间毕竟有所不同,他主张要尊重两性之间的差异,根据性别实施不同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男女健康的成长。他以第五卷为例,专门论述了苏菲的女子教育。

3.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卢梭主张将体育和智力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身体健康,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使他健壮起来,以便他长得既聪慧又有理性,能干活,能办事,能跑,能叫,能不停地活动,能凭他的精力做人,能凭他的理性做人”。(17)

4.激发学习欲望,增进学习快乐。

卢梭认为,如果勉强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就好比给孩子施加了一项刑罚。但是,如果你能够用学习去增进他的快乐,那么他就会立即喜欢上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中举了个例子:爱弥儿接到父亲或母亲的请柬,邀请爱弥儿去划船或游玩,可是爱弥儿不认识字,又找不到可以将请柬念给他听的人,久之,爱弥儿因为不认识字而错过了游玩的时间,在这种现实利益的驱动下,爱弥儿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识字的欲望,即使老师不要求,他也会自觉地读书和识字且不产生厌恶的情绪。

四、启示

卢梭的儿童教育观中包含着自然教育的思想,他主张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在快乐和实践中学习。这些思想在当时虽然遭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反对,但是恰恰适应历史的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更是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而,卢梭的儿童教育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不少学校将生源和升学作为办法目标。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牺牲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玩的权利,学生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能被逼迫着去学习。这种无视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兴趣及爱好,不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做法,正是“不把儿童当儿童看”的典型表现。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溺爱,有求必应,造成了孩子长大以后自理能力差、道德败坏,这些都是不遵循儿童自然发展规律、不顺应儿童的天性、不了解和尊重儿童的表现。

对于现实中儿童教育的不少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中都给予了回答,其中不少教育儿童的做法至今仍值得人们去借鉴。因此,对《爱弥儿》中儿童教育观的研究是值得人们关注的课题。

注释:

①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13-14.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23,235,91,88,31,3693,94,97.

⑩(11)(12)(13)(14)(15)卢 梭 著.李 平 沤 译.爱 弥 儿 [M].商 务 印书馆,1978:97,290,35,235,104,106.

(16)(17) 卢 梭 著.李 平 沤 译.爱 弥 儿 [M].商 务 印 书 馆 ,1978:97,138.

[1]杨孔炽.论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意义[J].教育研究,1998,(1):73.

猜你喜欢
爱弥儿教育观卢梭
再论爱弥儿是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