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下的琥珀人生

2011-03-20 12:48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玫瑰红仇人红玫瑰

李 贞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

在2009年1月出版的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中,作者方方刻画了一位琥珀式的人物形象——水滴。作者在作品中既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面对仇人时激烈的恨,又真实地刻画了主人公在这些仇恨背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彻底地恨与不彻底地复仇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性与深刻性的人物形象——水滴。

一、对亲人不彻底的恨

水滴对于水家的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因为父亲杨二堂不幸被水武打死,第二个阶段是知道水家就是抛弃自己的本家。然而不论是在哪个阶段,水滴的恨都是强烈却不彻底的。无法彻底地痛恨水家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水家有一个陈仁厚。洪水中的患难与共、丧父时的相伴相依、战火中的彼此相守使得水滴明知道陈仁厚与水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无法自已地与之相爱。陈仁厚成为了消解水滴对水家恨的突破口,他不断地从中劝解,并用爱温暖着水滴。其次,血缘的力量使得水滴无法彻底地去恨。战乱时期,在法租界,水滴和水文有了一段独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水滴不再如从前般痛恨水家的所有人,相反的,“水文的声音总是很平缓温和,跟他说话时,水上灯心里竟会生出一些依赖之情”[1],而水文对于水滴更是有着一种异样的情感,“看到你,我心里好像总有一种感觉,它让我觉得照顾你关心你应该是我天生的责任”[2]。这种血缘里所带有的无法割舍的亲情使得水滴对于水家的恨渐渐淡去。最终,水文在被冤入狱后,为了保住水滴的爱人,用死实现了自身的救赎。而他的救赎,以及由此导致的水家的灭亡如同洪水,涌入水滴本有缺口的仇恨之城。良知回涌,当初的仇恨与报复之心顷刻崩塌,通通化为了悔恨之情。

水滴对自己的养母慧如、生母李翠及玫瑰红的恨也是不彻底的。恨养母慧如主要是出于对养父杨二堂的爱。水滴当时还不能理解养母慧如的痛苦,她恨慧如对父亲的背叛,然而这份恨里还有着她对母亲的关爱,因而当她看到被报复的慧如伤心哭泣时,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水滴对于李翠与红玫瑰的恨中还包含着一丝理解,但却缺乏原谅。水滴对于红玫瑰的恨是更为复杂的,最初只是因为她认为红玫瑰唆使吉宝玩弄了慧如,后来经历了找其借钱救父不得、红玫瑰抛弃万江亭使他忧郁致死等事件,水滴对于红玫瑰的恨一步步加深,然而这一切的背后还有着潜在未知的恨,那就是:正是红玫瑰当初的劝说,促使李翠最终抛弃了水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成水上灯的水滴渐渐体会到了养母慧如当初的痛苦,更是不可自控地走上了与红玫瑰相似的路。她与红玫瑰同为戏子,都经历过苦难。曾经艰苦的生活经历使李翠、红玫瑰、水上灯在安稳生活与所爱之人两者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水上灯在经历了陈仁厚与张晋生、颠簸的战乱生活与安逸的法国租界生活的选择之后,一步步理解了当初玫瑰红选择留在武汉、放弃万江亭的心情。然而这份理解并不能消解她对红玫瑰的恨,只是使得这恨无法彻底。

作家方方并未将主人公水滴刻画成一位只有恨的复仇女神,也未将书中人物进行脸谱化的描写,而是通过水滴不彻底地恨将水滴所恨之人的丰富性展现出来。不论是水文、慧如、李翠,还是红玫瑰,他们都有着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挣扎。而水滴对于他们恨得不彻底也正体现出水滴这一人物形象自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总而言之,他们是一群在人性与命运纠缠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方方对于这一群人并未持彻底的批判态度,而是抱着一种较客观的态度将他们呈现出来。作品中水滴不彻底地恨成就了这部作品的深刻性与复杂性。

二、对仇人不彻底的报复

作品中几乎所有水滴仇人的死都与她有着密切的联系。养母慧如因为水滴揭露吉宝的真面目,希望毁灭而在洪水中自杀;红玫瑰因为被水滴当众打耳光,精神错乱,最终被飞机炸死;水文因水滴的谎言而进牢狱,最终被乱刀砍死;水文母亲因家毁人亡,投河自尽……水滴无疑是导致这些人不幸结局的因素之一。然而这一切并非她处心积虑报复的结果,更多情况下是形势所迫,这些最多只能称之为“不彻底地复仇”。

水滴揭开吉宝的真面目并非想要害死养母慧如,只是希望她认清事实,不再受蒙骗,一心一意待在养父杨二堂身边,实际上,她并不知道吉宝是慧如摆脱无望生活的唯一稻草,水滴此举无疑是将慧如打入深渊,慧如的死与水滴的最初意愿是相悖的,是她无意识状态下造成的悲剧,真正导致慧如自杀的原因,是慧如对于生活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的绝望心境。玫瑰红的发疯表面上是因为水滴的十个巴掌,然而只要细读文本就会发现,玫瑰红内心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乱时刻人人求生存纷纷外逃,只有她选择留下,这并不是因为她看淡生死,无畏战乱,而是她早就厌烦人生,只是苟且活着。万江亭的死使她一直活在内疚与悔恨之中,因为曾经受到她伤害的人夜夜找她索命。其实,整日用鸦片麻醉自己的玫瑰红与疯了的玫瑰红并无差别,都是麻木地活着。玫瑰红的疯也绝不是因为水滴的那十个巴掌,或许正是这十个巴掌将玫瑰红从痛苦的精神炼狱中拯救出来。从水滴的角度来说,她并非是因为记恨当初,蓄谋已久要报复玫瑰红,从而当众掴她,而是玫瑰红当众言语相逼,新恨扯出旧仇。水滴并不想将玫瑰红彻底地报复致死,因而当她得知玫瑰红的死时,内心甚至涌出些许的悔恨之情。而水文的死更不是她报复的结果,她并不知道她的一个谎言会将水文置于死地。当然,即便知道,在爱人与仇人间作出选择时,一般人都会选择保护前者。这是形势所迫,并非蓄意的报复。

水滴在命运之手的推动下,完成了她并非出自本意的报复。她所有的复仇都是不彻底的,究其深层原因可以追溯到她不彻底地恨。她的恨里饱含着对于仇人行为的理解,甚至包含着对于仇人的爱的渴求。在这份不彻底地恨的支配下,不可能形成彻底、残忍、决绝的复仇。

三、不彻底的“救赎”

作品中主人公水滴的人生有三个阶段:一是顽强活下来的水滴;二是大放光芒的汉剧名角水上灯;三是市井中被时间淹没的杨水娣。作家方方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前两个阶段的水滴。前期的水滴是极具生命力的,她的爱与恨里都透着一股顽强的生机与活力的气息。虽然她早年的生活十分困苦,然而命运似乎总为她留了一条缝隙,她透过这条缝隙绽放出了人生最绚烂的光芒。这个时期的水滴是夺目的。而市井中的杨水娣是缺乏生命力的,她的灵魂与生命似乎都随着她的爱与恨的消逝而流失。照顾水武只是杨水娣活下去的理由,而并非是灵魂升华后的救赎。这个时期的水滴这一人物形象是单薄的,在经历过那些爱、恨及苦难之后,她并没有进行深刻的灵魂拷问,而是将自己的生命抽干,作为一颗琥珀,封存在时间中。作者方方并未使水滴从不彻底地恨与复仇中提炼出对于仇人和自身苦难的包容与体谅,而是使她借助对自身的恨将自己的生命力损毁。她并没有真的看透,也未能真的放下,她只是将这些爱与恨都抽离出来,留下空洞的灵魂。因而她需要理由来支撑她活下去。照顾曾经的杀父仇人水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救赎行为,然而将其作为活下去的理由是不饱满的,可见,这是一份不彻底的救赎,同时,一个缺乏生命力与灵魂的空洞躯壳是无法实现彻底的救赎的。

最终水滴成为了一颗美丽的琥珀,没有生命,却记录下生命存在过的痕迹。

[1][2]方方.水在时间之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朱威.历史欲说还休——评方方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J].文教资料,2010,(4).

[4]王春林.人道主义情怀映照下的苦难命运展示[J].当代作家评论,2009,(6).

猜你喜欢
玫瑰红仇人红玫瑰
次氯酸钠处理酸性玫瑰红B废水研究
暴走的红玫瑰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报仇
报仇
感恩节
一条被发错的短信
最美丽的圣诞
红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