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

2011-03-20 14:12
文教资料 2011年32期
关键词:仿生学说明文趣味性

李 娜

(泗洪县车门中学,江苏 泗洪 223900)

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以初中教材为例,由修订前的不到20篇,增加到修订后的40篇,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符合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清楚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语言平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往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不少学生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从中学说明文的内容看, 如 《南州六月荔枝丹》、《蝉》、《眼睛与仿生学》、《语言的演变》、《中国石拱桥》、《死海不死》、《机器人》、《大自然的语言》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说明文教学绝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四种教法,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会好一些。不久前,我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桨……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我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做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提出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被调动起来,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透了,何需我们喋喋不休。于是我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等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型、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我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一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很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天马行空,但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我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两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因此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我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比如我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趁热打铁,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选自《中学生之友》)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了解了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因为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所以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上述四种教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初步概括为下列三点。

(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

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又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更好地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三)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

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连,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精神振奋能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

猜你喜欢
仿生学说明文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说明文阅读专练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那些鲜为人知的仿生学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