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绘画语言的继承与发展

2011-03-20 14:12孙继巍
文教资料 2011年32期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陶瓷

孙继巍

(鲁迅美术学院 大连校区 陶艺工作室,辽宁 大连 116650)

1.引言

传统陶艺是以器皿为主,包括一些釉料的研究都有一个传承,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包括烧成的方式、温度与效果。传统陶瓷绘画是把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审美情趣引入陶瓷艺术之中,在陶瓷上用陶瓷颜料画的文人画以表达主观情感为主,即“写胸中意气”,这便是最初的陶瓷绘画,它是完全有别于陶瓷装饰的陶瓷艺术新形式。所谓传统,不是指边缘或旁支的风格和样式,在这种风格和样式当中有它的延续性,不过推进和改变是很慢的,如唐代的东西到了清代也许改变很大,但这当中有一脉相承地推进,这就是传统陶瓷。陶瓷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

陶瓷绘画的出现晚于陶瓷装饰,真正的陶瓷绘画应该说是清末时期,以程门为代表的皖南新安派画家所创作的浅绛彩陶瓷绘画为开端,珠山八友为进一步巩固和弘扬的时期。陶瓷绘画的出现顺应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清代以后,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陶瓷装饰由于过度追求表面材质的雕饰和工艺的堆砌,其艺术生命力逐渐走向衰落。正值此时,以程门为代表的安徽文人画家们介入景德镇瓷业,他们把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审美情趣引入陶瓷艺术之中。在陶瓷上用陶瓷颜料画的文人画是一种以表达主观情感为主,即“写胸中意气”,这便是最初的陶瓷绘画,陶瓷绘画的传承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绘画性陶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大自然的热爱、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把主观意愿和客观物象,精神和物质,情和景相融渗透,深刻地揭示形象的内蕴,把自然景色变成精美的纹饰。现代绘画性陶艺体现了陶艺家的艺术创作激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陶瓷绘画现代发展形态的特征,首先是学术意识大大增强。由于创作者的主体力量构成大多是有学历层次的受现代艺术影响的陶艺家,因此学术研究风劲气盛。其次是个性审美被张扬。陶艺家注重个性美感形式的创作与表达。再次是吸收多种艺术门类。最后是关注时代文化特征。随着国门从被动打开到主动打开,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已成格局,也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陶瓷绘画的发展在吸收融合多种艺术门类的同时关注当代文化的特征,关注社会,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2.发展中陶瓷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

2.1 工具、泥与陶瓷绘画语言形式。

现代陶艺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便是考察泥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形态语言。所谓的外力在很大程度上指工具作用。陶艺成型方法很多,所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如拉坯成型中的割线、刮板及各式各样的刀具;泥板、泥条成型中的毛笔、滚子、泥条机、泥板机;雕塑成型中的各种硬质工具,等等。不同的工具在制作中作用于泥料后所产生的肌理、形态各不相同。肌理作为现代陶艺中的语言形式之一,已经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挖掘。如拉坯产生的流动性、柔软性、迷离性、泥质性,泥条盘筑的严密性、敦厚性,泥板成型的敏感性、脆弱性、冷峻性等。这些视觉审美特性是外力作用于泥料的视觉形式给陶艺家潜在意识的影射,成为一种艺术语言形式的先导。而当陶艺家突破这种引起视觉形式的影射时,那些富有特征的语言因素便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

泥是多变的,它是陶瓷绘画的重要表现载体。从柔软的泥到坚硬的陶瓷,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其间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变化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陶艺家也势必会发现与自己的思想和视觉相契合的形式特征,为其感情和个性的附着提供契机。因此,陶艺家必须以高度适应弹性去发现和选择富有审美特征的泥的个性语言。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个性主体不仅会对泥料在工具作用下或烧造中的特征发生理想效果和视觉效应的差异,而且会主动选择、强化那体现主体的、个体的特定视觉效应下的泥的特征,使主体的个性差异具体依随在特定视觉效应中的造型塑造差异上。

应当承认,好的陶艺家对工具和媒介的性质有一种直觉的敏锐,这些工具、材料使得陶艺家的构想更完美地借助物质材料和工具传递出来,而材料及工具的各种性质也会影响到形式。有些陶艺家的观念是依着完成作品的材料和工具来设想,同时这个观念的表现也是借着这种材料品质而形成的。工具属于陶瓷绘画作品中不以形象显现的物质因素,当陶艺作品完成之后,工具就无声遁去了,而釉色则不然,陶艺的色彩是其形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釉色与陶瓷绘画语言形式。

釉色是现代陶艺中主要的外在表现物质,在火的创造下,神秘的釉色具有其他任何艺术手段都无法替代和实现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因釉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使陶瓷形式特征相当明显的有幽雅静穆的白瓷,类玉似冰的青瓷,端庄敦厚的官窑、哥窑,绮丽妩媚的钧瓷,明净秀美的青花,富贵华丽的明清颜色釉,无所不臻其极致,不一而足,不胜枚举。由于当代陶瓷绘画表现更加自由和大胆,对釉烧成的手段的理解更加宽泛,为了颜色而配釉,为了造型而上釉,为了颜色而烧成,因此釉色的配制与釉料在陶瓷绘画时技术的体现是陶瓷绘画作品成功的基础。

随着制釉矿物的人工合成化的发展和便捷,陶艺家直接把矿物化学物涂抹在坯体上,以期达到一种特殊的颜色视觉效果。玻璃、铁渣、铜片甚至金子等能经高温煅烧的物质也被陶艺家当做发色剂来使用。火之与釉色、颜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现代陶艺家往往采用各种烧成方式,改变升温曲线,使得作品的颜色更加丰富。一次烧成、多次烧成、盐烧、过烧、生烧、薰烧、埋烧、乐烧,或强还原弱氧化,或弱还原强氧化,或纯氧化,使得颜色的表现力日益增强、变化无穷。完成釉、火的完美造化,实现陶瓷绘画语言的技术性特征,也为作者的个性语言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釉的化学组成的改变,烧成方式的改变,势必引起一系列技术、方法、规则的改变。如在施釉过程中,通过喷、吹、涂、摸、擦、刮、浸、浇等手段的综合利用来改变釉与坯的结构关系,即使是同一种釉水,也会因这种结构关系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种种规则的打破,手法的多样,无疑拓宽了陶瓷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我们必须指出:陶瓷绘画在表现泥或釉色时,都不意味着情感的任意宣泄,而是统一在一定形式美感和自然美感的法则中。一位成熟的陶艺家能够凭借自己的技术和学识修养预见、感觉到最终的效果,有能力对形体和颜色进行审美的加工和取舍。

2.3 技术与陶瓷绘画语言形式。

陶瓷绘画制作中的技术本身是一个工具和程序的客观实体。这其中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古代制陶技术主要是一种实践技艺的结合体,机遇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真正的理论根据。我们的制陶祖先知道如何产生和达到某种效果,但一般而言,他们并不能解释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由此,才有那么多关于烧造、釉水等美丽、动人的传说和种种神秘的宗教仪式。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陶瓷制作技术的演化越来越迅速,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受到意识的控制。就陶瓷技术系统本身而言,它已是陶瓷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它给制作陶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模式。虽然说陶艺的系统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但它因给现代陶艺带来了一种有关行为的主观意义的功能而与技术相区别。我曾感叹景德镇的制瓷师傅太能做,又遗憾他们最不会做,因为他们不会表达。就一般而言,赋予艺术以本质特征的是技术性的创造活动,而卓有成效地创作富有审美效果的作品是陶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陶瓷绘画制作是一种技术程序很强的活动,从原料、成型到施釉、烧成;每个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则和限制,古代有“七十二道方成器”的说法,即做一个瓷器要经过七十二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将前功尽弃,为了实现当代陶瓷绘画的审美价值,必须将泥釉、火进行合乎工艺、合乎目的的加工制作,并将陶艺家丰富的精神活动借助体力劳动在外部形体的创作中部分地展开,赋予其一定的形式。从构思到制作、烧成,陶艺家要创作出一件艺术品,必须具有制作美的技术。竹内敏雄在《艺术理论》一书中强调指出:“艺术以其本来固有的内涵追求审美价值的同时,还应该作为技术性活动的一种形式,被卓有成效地创作。”因此,阐明艺术本质不仅要以美学为基础,而且要把由一般技术理论构成的技术哲学作为基础理论,从中寻求根据。陶瓷绘画在制作技术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为根基,因此,陶瓷绘画的制作要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当然,陶瓷绘画制作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非人力所及的自然美,我们不必关注其中的技术因素。大部分的现代陶艺美应该是人工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言:“美是对各余物的剔除。”因此,在欣赏、享受现代陶艺美中全然不成问题的技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不是把为了追求美当做制作陶艺的最终目的,思想内涵才是当代陶瓷绘画的精髓所在。

我们必须强调指出:技术不是陶艺的全部,两者似两个相交的圆,各自保有自己的领域,又有着共管区,技巧、技法就属于这共管区,包括造型、构图和处理颜色的能力,还包括继承、创新的能力,等等。虽然早在18世纪中期,西方人就开始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区别,但常常不由自主地将二者混在一起。

3.陶瓷绘画在当代绘画中的语言表现

陶瓷绘画艺术不同于架上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它有自己的特有语言,尽管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吸收借鉴和采用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及技巧,但绝不能弃本求末,放弃陶艺特有的本质东西。什么是陶艺的特有本质呢?那就是表现窑火艺术的视觉语言,陶坯经窑火的高温煅烧,不但能使其内部变得坚硬,而且能在其表面创造出神奇的窑变色彩,形成“丹青难描,诗句难表”的变动,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这就是火的语言、火的艺术。

景德镇的元釉里红,明代的祭红,清代的郎红,以及均窑天青、月白、天蓝海棠红、朱砂红、茄皮紫等数十种色釉,无不体现了自然造化之工,这种体现窑火烧造之美的色釉瓷无论在当今的拍卖行还是在当时都是陶瓷艺术品中的珍品。“窑变”一词就是古人对窑彩形成的描述,即“同是一色,逐成异色的奇事”。这全都是水土所合,绝非人工所能办到的。数十窑中,烧制瓷器有千万品之争,而窑变之品实在难遇一窑。在陶瓷绘画制作中把窑变的色彩变为创作者绘画所需的部分,难度更大,窑变不仅是陶瓷审美,而且体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和超越。整幅作品运用大量窑变更难。正因为此,愈显出绘画陶艺的语言独特。这无疑是对烧造审美的又一次升华。

探索陶瓷绘画在形式、题材、内容和主题的综合运用,又不失对陶艺的民族性和时代感的拓展。在艺术多元化的当代,许多有才华的画家加入陶艺队伍当中,在探索新的绘画材料、语言过程中,他们丰富活跃了陶瓷绘画语言,为陶艺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种陶瓷材料,例如,窑火的稳定性、色釉品种的多样性都为陶瓷绘画奠定了充分的前提条件。陶瓷的载体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复杂或简单、立体的、规则的、异形的,还可以是混合式的。总之,当代陶瓷绘画已是一门表现力极强的艺术门类,绘画性理念在陶艺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延伸。中国的陶瓷绘画一直停留在中国画形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艺术思想空前活跃,外加当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陶瓷绘画得到了一些发展。我们可以从当今陶艺的自身语言上看到陶瓷绘画的巨大表现力、震撼力,各种绘画风格流派都在土与火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许多绘画大师的参与,让我们知道了陶瓷绘画的广泛性,再也不是单一的中国画形式。

我在进行陶瓷绘画的实践过程中,以身边的社会人物为视觉符号,综合运用色釉窑变,强调一次性烧成和泥板成型。这里所说色彩包括两种,一种是自然窑变的色彩。另一种是人工绘制的色彩,就陶瓷艺术而言,前者是最为宝贵的,后者应当是前者的陪衬和点缀。我在陶瓷绘画创作中由于受釉色的吸引,大部分采用釉料彩绘的手法进行制作,并吸收绘画对人物造型的空间塑造的方法来强调用釉料替代色料描绘物象的空间关系。釉料不同于油画颜料、水彩颜料、国画颜料,在制作前是没有视觉特征的,而且在烧制之后的釉色改变是很难控制的,要想达到如素描关系一样的效果也绝非易事,虽然技术难度较大,但通过对制作工艺的反复实践,我发现陶瓷釉料绘画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表现力,而且通过克服技术难关,陶瓷釉料绘画继承并发扬了传统陶瓷绘画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在陶艺语言的表达上,不是从设计角度去营造某种形式,因为形式是创造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依照自己的感受、经验、艺术素养还有大量的实践将陶艺材料与陶艺技术因素抽取出来,在陶瓷釉料绘画中进行扩张的和集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的材料与技术语言是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绘画领域中生存与发展的,而且可以从中丰富陶瓷的表现力,探索陶艺在当代文化背景下,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特征表现。正是由于对艺术主题和当代文化背景的阐述和发扬,陶艺语言浸染上了鲜明的表现性,那些带有鲜活的制陶痕迹,那些被点化出来的地域色彩,那些在制陶过程中被肯定的偶然效果,那些经过大量实践使釉料可以像中国画水墨、油画颜料一样自由表达的特性,那些在实验中出乎意料的形式形态,都是陶艺由内而外的语言发挥,并且已经成为当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艺术承载的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的是每个时代的文化信息与时代语言,如何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陶瓷绘画已然成为当代陶艺人的又一项新课题。虽然中国陶艺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但现代陶艺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和新形式的探寻是认识、理解现当代陶艺文化的关键所在,是弘扬传统陶瓷文化、推动传统陶艺语言发展的时代特征。

时代文化影响审美特征。传统陶瓷文化在那个受压迫、受限制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在欣赏那些传世之作的同时,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是很难进入那样一种近乎苛求的审美特征中去的,但经过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研究之后再看那些经典之作,就仿佛置身其中,畅游在那个时代的完美之中。但在创作中是很容易被那个时代的时尚所左右的,这也是陶瓷绘画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我们学习传统是为了继承传统并发扬传统,只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和掌握,那么,陶瓷艺术在进入当代文化领域后的发展方向就比较容易把握并导正。

[1]鲍桑癸.美学三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2][德]阿道夫·希德布兰德.造型艺术中形式问题.上海:商务出版社,1987.

[3][日]竹内敏雄.艺术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张兰芝等.陶艺材质艺术语言表述探究[J].中国陶瓷,2006,(42).

[5]沛雪立.告别彷徨——中国当代陶艺探讨[J].装饰,1999,(2).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陶瓷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