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语文教学

2011-03-20 15:23王多军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探究性情境语文

王多军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和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提倡语文的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有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从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入手,有目的地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是探究性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组成部分,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入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积极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实验设计中有这样的探究性活动:(1)猜猜演演,在游戏活动中学习;(2)赛赛练练,在小组合作中学习;(3)采采剪剪,在操作实践中学习。这些活动更加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才会有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动手动脑中才会思考探究。只有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二)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做到 “三思”:(1)课前思考: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3)课后思考:课后让学生回去独立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

(三)创设自主合作的情境。

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年来我们进行了以《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为课题的研究,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无论从哪一方面展开,都无法离开教师的适时引导。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应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课文由学生自己翻译。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要我帮忙的地方,我才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2]这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二)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互助中能取长补短,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至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又如,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应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可使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一)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的自主意识。

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而探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有独到见解,让他们善于质疑,敢于怀疑,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有学生提出:“愚公并不聪明,而是愚。”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进行一次批判式探究,通过评论,以书面作业形式分析愚公的“愚”。这样的探究,让学生明白不能迷信书本,而要像顾颉刚先生所说,经过“怀疑”“思考”“辨别”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这样通过探究,展示学生的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有思辨性、开放性。

(二)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如冰心的《纸船》,第一步触文“感”情,即有感情地听读诗歌,让学生思考文中“纸船”象征什么。第二步读文“注”情,即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说出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第三步入文“生”情,即学生再深情地朗读,解读诗人怎样借“纸船”来表达对自己的孤独,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和纯洁、美好的心愿。第四步品文“融”情,即学生品读诗歌,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己还原诗人的情感,主动探索,以情感解读诗歌。这样,问题情景就在富有“情”意的基础上步步拓展了。

(三)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1]龚春燕,付芝安编著.学习指导.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二卷).漓江出版社.

[2]龚春燕,林允舒,杨勇编著.课堂教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一卷).漓江出版社.

[3]龚春燕,郎天燕编著.教书育人.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漓江出版社.

[4]教学与管理,2006,(二).

[5]孙春成著.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出版社.

[6]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

[7]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北京教育出版社.

[8]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9]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猜你喜欢
探究性情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