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领域审视消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2011-03-20 15:23周洪波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消防

周洪波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 文化教研室,云南 昆明650208)

多视角领域审视消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周洪波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 文化教研室,云南 昆明650208)

在消防院校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课程对提升学员人文精神、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基于消防院校任职教育体系的大学语文建设,其路向风格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从课程性质定位、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等领域进行给力探讨和多视角审视。

消防院校 军队任职教育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

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伴随着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消防院校提出的新内涵,消防院校教育实际上属于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范畴,基本属性是军事职业教育,基本指向是部队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员毕业时达到岗位合格标准。多视角领域下消防院校任职教育体系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必须以部队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适应基层部队履行消防工作任务实战理念和体现“学为用,教为战”的思想,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独立评判能力,增长知识,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使学员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有情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丰满之人。而作为消防部队文化“软实力”建设前沿重地的消防院校,如何借助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东风拉动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其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融汇以“文”养“武”理念,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性质,推动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也是一支军队的魂”,对于消防部队来讲,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要意义在于借助文化的催化、助推作用,在提高消防部队装备战斗力等“硬实力”水平的基础上,夯实思想政治、军事素养和战斗精神等方面的文化“软实力”支撑,进而提高军队整体的战斗力。院校是培养、造就“体现军队和平、文明之师和军人文化修养的‘军事文化力’”的摇篮,所以,科学、有序地规划、展开消防指挥院校文化“软实力”教育是拉动部队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系统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学语文课程承担了任何学科不能承担的责任,必须明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融汇以“文”养“武”理念,推动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现今院校学员年龄进入“80后”向“90后”转型关键时期,要求军校教育者全方位思考除部队“硬实力”建设必设的专业课程之外,通盘考虑规划补充专业学习,加强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设计大学语文等课程所体现的人文教育,充分认识、发掘课程的重要意义,以此解决军队“软实力”建设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消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性质定位,必须在以“文”养“武”教育理念指导下,予以全新课程定位认识,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员在文学这一 “人文学最初而至最后的苑囿”中“出入于审美创作和审美陶然”,在人文教育课程整合效应中将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落到实处。现代消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就是把语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员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全面发展,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协调,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因此,在消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性质认定上,教学目的要由过去偏重于知识传授转向强调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素质培养,要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发挥工具性,把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全面培养学员人文素质和提升学员人文精神为宗旨的课程,是大学新生进入院校以后必须强化第一门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公共基础通识课程。

二、借助软实力规模效应,整合夯实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种新颖灵动的人文气息。

大学语文课程“教什么”解决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消防院校大学语文建设在教学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解几篇作品或者是分析几位作家,也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写几种文体的应用文章,应该是如何教育学生懂得“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的系统工程,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坚持课程“本体”回归,坚持课程人文精神回归。

在大学语文建设课程教学体系中积极构建具有提升人文精神、提高写作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能够“鉴赏、写作、表达”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改变由过去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为主为启发学生形象思维、培养人文精神为主,使这门以文学、文化和文字的课程具体细化为文学、写作、口才等教学内容的知识课,变成“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基层”的素质教育课。可根据消防院校教学实际尝试依托《大学语文》课程,配合设置相关的美学课程、文学鉴赏课程、写作课程、文化史课程,并辅之以课外文学讲座、文学选修、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体现以文学为重心,合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思想性的综合意义,从而让文学课程人文化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在院校文化导向中形成一种新颖、灵动的人文气息,从而带动营造出带有特色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氛围。消防院校大学语文要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来确立教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体系,其文选部分要注重经典性、军旅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选文标准,让学员在体验文学美的同时,更接受传统思想精华的熏陶;写作部分的四个方面:机关公文、事务文书、军事新闻、学术论文,则完全从部队的岗位语言需求出发,突出军人的现实需求;演讲部分则强化口语表达和演讲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语文与人的思想相结合,与人生根本的宗旨相联系,与人的生活体验和现实需求相关联,通过语文来讲世界的丰富性,通过语文来调节人的心灵,通过语文来提高岗位语言能力,既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又兼顾人的部队岗位任职对语言运用的需求,突出人本,从人本出发而又立足于文本,通过引导学员阅读、鉴赏、分析典范作品,品位作品的语言艺术,感悟作品的思想意义、美学价值,先文本后人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由知识境界到生存境界再到人文境界的跨越和提升。实质就是建立起以大学语文课程为核心,以文学、文化和人文相关课程为辅助的素质教育课程群,构建起学科间交叉相融、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超系统的开放性课程体系。

三、遵循院校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任职能力为基点,构建新型现代课程教学模式。

“教”字构形典型地揭示教学模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即教法问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提高任职能力为基点,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构建一种提高学习者任职为中心的新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形象化,成绩评价科学化。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内容最大的一个改变是更加注重知识性和系统性,强调优化整合,突破传统单调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色。如部分院校实行的主题教学法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单元内容得到优化整合,全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创建了一个系统化、多媒体化、立体化、共享化、平等互助的大信息量化现代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课上课下相结合、传统模式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态势。让学科之间、知识之间建立起共融的“共同体”结构关系,打破学科间界限森严、各自为政的“独联体”界限,同时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发展应实现延伸,即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延伸到系列讲座中,延伸到选修课程中,延伸到学员的自主学习中,以适应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学员的视野,开启学员的智慧,以培养学员适应长远任职工作的战略眼光、未来意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四、践行课程教学目标路向,建构科学课程考核模式,磨砺提升学员的整体综合能力。

考核模式解决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风向标和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走向,它是教学系统中调控能力最强的关键枢纽。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十分宽泛,难度比较大,考点亦十分分散。以前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标准比较集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显然不符合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人文素质转向,原有考核模式必须改变。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大学语文考核新模式势在必行。现代大学语文考核模式应体现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在考核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对学员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放在突出地位。在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设计时,体现出较强人文色彩。题目设计给学员较大的选做空间,压缩客观、死记、知识型题目,增加能反映学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观题型。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为3∶7或2∶8。客观题内容设计应体现以文本为依托,按照内容拓展、学科交叉的思想。题目要求学员紧密联系课文结合社会实际、专业实际,侧重考查其迁移知识、创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考核方式灵活化,美文识记、经典诵读、应用文写作、课堂发言等都可纳入考核过程。其二,考核过程全程化。特别强调“学在平时”和“考在平时”的观念,把对学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淡化期末色彩、统考意识。其三,淡化标准意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提到考核,有人马上就会想到标准答案,甚至过分强调标准,这很容易导致教员和学员思想的锋芒和创造性的灵性日渐衰微。因为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除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外,它更是一种精神、灵性的熏陶,是一种更内在、更深刻的教育,应该永远充满着朝气和生机。因此,在考核过程中,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观念去评价学员与所谓标答迥异的观点,把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放在同等地位,强调超越前人、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做法,将学员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这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时代要求。通过近年来多样化考试与考核方法的实施,采取松散式的考试方法,即可以规定在一个大范围内,不脱离大学语文的基础上,任由学员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只要学员表达得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达到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在新世纪不可抗拒地被归并到现代消防院校教育体系中,并赋予社会发展以方向、目的和意义,让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拥有了自己的态度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消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实质就是推动课程向现代语文转型,由过去狭义语文向当代广义语文拓展,构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由立体化教学空间和资源、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培育院校课程特色和独特办学优势,建立消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独立价值体系与标准,促进提升学员人文素养、培育学员的人文精神和磨砺的学员实践能力,使学员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情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丰满之人,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任职需求,实现院校教育终极意义,这才是消防院校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真正思路。

[1] 王步高.提高质量为中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4.4.

[2] 马国胜.从名校的成功经验思考我军院校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 .理工高教研究,2003.10:45-46.

[3] 刘志辉.军队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承明.语文教学论[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7:29-32.

[5] 徐中玉.大学语文[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6] 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01-21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