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2011-03-20 15:23林静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基础中职课文

林静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800)

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阅读教学也是其它技能专业课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此尤为突出。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云,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这就是语文。所以,阅读是理解语文课文的基础。“阅读,是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1]自古以来,阅读就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方法,对于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入学时学习成绩普遍较低,有许多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打好语文基础,很多本应该是小学阶段就掌握的基本阅读能力都未具备。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十分有限,使阅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为不认识字词,不能正确地断句……导致理解上的障碍,最终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就阅读教学而言,更应该立足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语言,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的习惯。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质朴的阅读教学方法。它能让书面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它的意义在于:“第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促进书面语和口语的联系和沟通;第三、培养朗读能力。”[2]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说,由于之前的知识积累过少,导致朗读训练时怕读错字而不够自信。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一般都是以齐读为主,单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道坎。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过去的“满堂灌”,后来的“满堂讲”,课改后的“满堂闹”,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而且参与教。例如在学习《荷花淀》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可以分组朗读比赛来理解文中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如果只是单纯地“读”课文,如何来体会这篇课文的精髓?

教师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否则难以实现学生心理的真正接受。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必须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尝试着让学生参与学习,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三、朗读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具有层次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就像写文章一样,朗读能力的培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

语文朗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进行,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基础积累期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单复句的判断及其结构分析,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特点的熟练掌握。这些是最基础的语文素养,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说,又是他们所缺少的。语言材料方面的缺失,让他们对于自己阅读缺乏自信,乃至恐惧。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以引导为主,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先从心理上克服对于“读错”的担心,再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最后才是单个读。在单读前,已经熟悉了三遍课文,这样学生读错字音的几率可大大降低,从而增加成功感。当然也可以在课文结束时鼓励性地朗读。这一阶段学生的状态可能出现反复的情况,教师要注意观察,多激励。

2.理解沟通期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逐渐习惯书面语的规范、条理和简洁、典雅的语言风格,自然吸收书面语言,提高口语水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有所提高。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项链》的时候,可以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改编。以小组为单位,先阅读课文,再把课文主要情节改编成小品演出来。这样,就使普通的朗读训练,变为学生表演的舞台。不仅仅要求文字通顺,更追求情感表达真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作者写作意图。

这一阶段,可以举办一系列的朗读比赛。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朗读作用很大。因为经过朗读训练的积累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克服对于朗读的恐惧心理。所以在理解沟通时期,他们更多的是培养阅读的习惯。

3.能力发展期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把诚心品格、合作精神、礼仪素养、创新能力等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把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社会公益事业等纳入教学内容,使语文内涵不断拓展;把音乐歌词、课外健康读物、诗歌朗诵、辩论、演讲、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去演绎和解释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及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把生活中的一切融入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拓宽语文的天地,而且能让学生朗读的能力得到长期、持久、主动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学生,会由之前的被动,到现在的主动。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展开讨论、思辨、质疑,充分发挥阅读的能动性,训练和提高鉴赏能力。

中职生原来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能力的培养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教师必须有耐心,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训练,增加兴趣。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语文教学才能步入一个新的天地。

[1][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第一版:136,147.

猜你喜欢
基础中职课文
“不等式”基础巩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整式”基础巩固
背课文的小偷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