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

2011-03-20 15:23陈祥鸿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真话写日记真情

陈祥鸿

(南安市柳南中学,福建 南安 36230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中学生写文章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在写作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升华自我,不断地成长。指导作文实践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为写什么而苦恼的学生:提笔苦思冥想,落笔东拼西凑,叙事人云亦云,抒情矫揉造作。每每看到这样的千篇一律缺少青春性灵的模式化作文,总深感语文老师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一个学生的为文态度与为人态度是息息相关的,踏实为文,才能踏实做人。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既是对“十年动乱”盛行的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不良文风的有力批判,又为广大中小学生作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作文的“真”就是教育学生作文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畅所欲言。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均有广泛题材可以入文,父母、师长、亲友、同学皆有真事可叙述,为什么学生却又感到捉襟见肘、言之无物呢?作文成了无米之炊,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没能教会学生去开启生活这蕴藏丰富的宝藏。

一位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灵魂,即意味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学生自信地从生活中去寻找真情,发现最具生命感和价值感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来源于生活。

学习写作文应该从写真话入手,真实才能质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真,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实践证明,写真话才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之路的保证,写真话才是作文教学的最好切入点。

二、为文之“真”来源于思想之“善”。

看看现在的中学生作文,一股子的标新立异,“帅呆了”“酷毙”等词比比皆是,英文单词、网络火星文也现身其中,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模样,其实是增加了阅读困难,思想空洞无物。为了求得高分,盲目求新,放弃作文的首要原则:真实。竞赛作文中竟然有学生赫然写道:教你如何偷窃,着实让人吓一跳;明明家中双亲健在,家境良好,却要把自己写成孤儿,或是父母离异的孩子,写自己的备受冷遇和奋发图强,真让人唏嘘不已。追求出新无可厚非,但必须建立在语言规范和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对于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作文教学还承载着语言规范和道德教育的任务。

为此,作文教学中应该适当渗透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是非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尤其应指导学生甄别这些腐朽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认识指导,写下自己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友谊观,把写作当作是道德情趣高尚化的过程。

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发掘材料的闪光点,恰到好处地表现材料蕴含的先进性、典型性,开拓材料的深意和新意,使主题得到升华。

三、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摆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困境,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必须唤醒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才能避免出现大多数学生把作文当成头疼的作业、敷衍推脱应付了事的尴尬局面。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情实事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面》、《纸船》等。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说真话,只有说真话的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作文训练指导中,要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那学生就不会担忧作文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痛。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抒写内心独特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个性、兴趣、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外界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在作文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现在作文中,又何愁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四、加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有了创作欲望之后,学生未必就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如何让学生体会生活,诗意地理解生活并最终酣畅淋漓地“我手写我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深入生活,体会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生活中有大量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如果不仔细去观察、体验、收集,它们很容易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细心体验,积累素材。

其二,坚持写日记。作家周国平说:“日记是作家的摇篮。要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基本条件是有真情实感,并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这方面,日记是最好的训练。”因为写日记时,思想是自由的,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按自己满意的方式去写。“写日记是比写作更接近于创作的”。

许多教育家都强调,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自我教育关注的是自我的生存状态,是自我发展提高的真实需要,因此有强大的驱动力;自我教育以自我经验为学习资源,而自我经验几乎是无穷尽的;自我教育是完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更有利于思想的创新和个性的发展。指导学生写日记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进行观察了解和指导,更重要的是,这是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进行审视和调节改善的最有效方式。

让学生写日记是鼓励学生用心体会生活,并真实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每当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用心灵检视生活,用纸笔倾诉心声时,总会闪耀出最真实最让人感动的心灵之光。

其三,经典的阅读与个性化的阅读相结合。阅读经典是在享受人类精神宝贵财富,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漫游,并在漫游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个性化阅读则是学生在与智者先贤对话中,逐步明确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自己阅读风格和审美趣味,建立阅读素材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正是培养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无笔不读书,钩钩画画,圈圈点点,抄抄写写。简单见解,便是阅者心声;寥寥数语,学得大家精髓。

其四,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表达展示。有了展示思想情感的舞台,表达真实的自我,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作文便不再是一人唱的 “独角戏”。利用课前三分钟、班级墙报、学校文学社、广播台,发表学生的作品,展示其敏感而多彩的心灵,磨砺其灵动而率真的思想,让他们去感受激扬文字的喜悦,必能有真挚感人的性灵文章绽放光芒。

语文老师应倡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引导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做到 “我用我手写我心和我事”,文章才会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真话写日记真情
我会写日记
我用真情守护你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话都可以写吗
怎样写日记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