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呼唤创新教育

2011-03-20 15:23钱晓玲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音乐思维

钱晓玲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初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66)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改以往教育界把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认为知识就是一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状况,而把培养创造力作为当前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而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实现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

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创新成果问世,然而学习、分析这些成果的发明者所采用的创新方法,无非是“加减法、重组法、模仿法、迁移法”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音乐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思维潜能的音乐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经验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而我国除了祖先留下的四大发明之外,其他在世界科技之林就很难见其踪迹。难道我们现代人比古代人笨吗?事实上我国的教育体制压抑了人的自由,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赋予学生自主、自由的选择权,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不再是支配者、统治者,而是支持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改变在个性发展问题上偏爱规矩顺从、不越雷池的学生的态度和做法。可以由学生去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加积极愉快、自主创新地学习。如在歌曲的选择上,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让学生去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健康的歌曲。在教学方法也应改变一下,可以由会唱歌曲的同学上来范唱,再带着同学唱;或者改变过去一遍一遍地教、学生学,而是由教师范唱后,找出比较难的地方多唱几遍就可以了。在一些音乐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师指定以小组为单位,五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的形式,而是让学生选择合作伙伴,这样既提高了合作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时,最应注意的是给予学生以自由思维的权力。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习中学生有自己独创的见解,这是很正常的。马斯洛曾说:“独到的见解,会产生创新的高峰体验。”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从而使学生拥有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有专家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分别面对大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在黑板上画个“0”,问这是什么。大学生们先是沉默,后是小声嘀咕,最后,一个学生说:“可能是零吧!”而在幼儿园,孩子们却发言踊跃。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足球。小朋友思维十分活跃无拘无束。

由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学校教学也是把双刃剑,既能把人教“活”,又能把人教“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特别是启发创新思维,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养成创新的习惯。在教学中,启发思维的方法很多,有比喻启发、故事启发、直观启发、表情动作启发、设疑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点拨启发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教学的艺术,他有一句谈启发式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上的这些启发思维的方式方法。教师放下“架子”,贴近学生、尊重学生,不要迷信书本,鼓励学生存疑、质疑,教师必须努力在教材中寻找“启发点”,调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迫切要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彻“三.三”原则,即三个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三个欢迎——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提出与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反驳的意见。在教学中,设疑启发用得比较多,如分析一首歌曲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由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故事启发多用在学习歌曲或欣赏中,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正确评价,鼓励创新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鼓励创新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兴趣不断增大;而缺少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兴趣降低。看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艺术。教师的评价要合理合情,即使对待学生不足的评价也要“忠言顺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和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息息相关。教师评价学生,对其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又不宜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亮点”。教师应时刻记住:每位学生身上都有亮点,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逐渐亮起来。

音乐教学中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它贯穿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能采用正确合理的评价就能鼓励学生创新。如七年级安排的“我的创造”活动,在第一次上时,只要学生有新的想法,教师就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以后的类似活动,发言的同学将会越来越多,其中还不乏一些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否则,就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学手段,以此激励学生敢于创新。

四、通过创造性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体现自己个性的创新教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创造设计教学,力求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为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教,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材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巧妙地加以运用,创造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求异性、新颖性,教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与模式,而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取各种新的方式方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途径很多,可以说在音乐教学各项活动中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如在七年级下册“露一手”中,为江苏民歌《杨柳青》重新填词并演唱,让学生利用聪明才智,发挥想象;在续写旋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为“我也来当作曲家”,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教师可以加以提示,如:能否把已知的曲谱,抹去一些,或增加一些,再调整音值等,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创造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尽量降低难度,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感到该创造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

音乐创新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这一方面是过去中小学音乐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方面的问题。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动与创造”、“音乐沙龙”、“我的创造”、“露一手”等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创造活动,在每一单元都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再结合自身、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把创造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音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