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述良好亲子关系的教育价值优胜于机构教育

2011-03-20 15:23宗明霞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孩子

宗明霞

(常州市戚墅堰区幼儿园,江苏 常州 221300)

观点陈述:

早几年在社会上流传了这样一个经典观念:5+2=0(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结果是零)。但是现在的家庭已非原来的家庭,现在的家长多为“80后”,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会采用一定的正确方式,因此5+2=0的公式已经不合时宜了。虽说“80后”都忙于工作,多半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孩子由祖辈们接管,可这些祖辈们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老年朋友们,思想较为开放,教育孩子的方式已不再是陈旧模式了。

关键词解析:

亲子关系——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接触,包含着知识技能的教授、学习方式的模拟、习惯与性格的培养等;机构教育——泛指一些规定上下课时间、统一学习游戏方式、有专人指导和训练模式的集体式学习机构。

一、亲子关系的良好构建

1.言语暗示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群孩子先做一次智力测验,测知其智商。第二次做的是同样的测试题,但试验者在一旁故意“捣蛋”,冷嘲热讽,制造麻烦,导致大部分孩子明显露出遭受挫折的沮丧,不是嘟起嘴巴,就是沉下脸来一声不吭。结果,第一次成绩不错的孩子,第二次测得的智商普遍降低。这个实验向我们表明:智力的发挥受心态的影响。当人感到挫折、自卑和不安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会失去应变能力,发挥不出应该有的水平。

而父母的话最容易摧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有些家长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做比较,一时的客气或谦虚,而让孩子丧失自信。孩子没有判断谦语的能力,对父母的言行抱着绝对信任的态度,虽然父母说的是客气话,但他们会由衷地相信“我不如别人,我不聪明”。

因此,父母的话要多以鼓励、激励、赞扬为主,即使当孩子犯错或不如人意时,父母的话也不应过激,不要“雪上加霜”,要给孩子缓冲的机会,让他们“有台阶可下”。所以,适当的言语暗示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良好品性的养成。

2.文化氛围

家长的作用在于言传身教,从小事做起,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中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家庭文化起源于这个家庭的长者,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有的家长热心助教、出谋划策;有的家长善长口语表达、组织能力强……如果将家长的个性优势资源结合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家中,供女儿玩耍的“玩具”中竟然有英国皇家勋章,有人问居里夫人,为何将此重要之物给孩子玩,居里夫人笑道:“我就是要让孩子明白皇家勋章等同于一般物件,不能有永远坐拥之福,这样才能促使孩子勇攀科学高峰。”也正是居里夫人的这个观点,让自己的女儿也成为了世界著名人物。

3.经济环境

教育资源同样也体现在家长创设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除家庭精神环境以外,家庭的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安排等,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是首富,但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挥金如土。戴维的祖父老洛克菲勒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记录个人的收支账目,每一分钱都要在这个账目上写出用途和使用时间,每一笔开支必须有正当可靠的理由。这一个习惯一直延续。在戴维小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所有账目的记录必须是真实的,因为诚实才是最宝贵的。我们相信这是他们家族成为美国首富的秘诀。

二、机构教育的弱势

1.群体效应

当个体作用超越群体效应时,那就是“瞩目”(姚明的身高);当个人的潜能激化群体的效率时,那就是“核心”(科比的作用)……但是人云亦云的结果却可能造成一落千丈。

一个知名大学迎来了新学期的新同学,在他们中间有着一位穿着朴素的来自农村的姑娘,很不起眼。走进已经分配好的宿舍时,她发现,在宿舍中她是最清贫的,自惭之情油然而生。进入课堂,导师们却对这个女孩特别关注:诚邀其加入各社团、学生会等。一学年后,大家相信社团新星和学生会主席肯定非她莫属,但出乎意料的是名单上不是她的名字。满心疑惑的她得到了一个令其惊讶的答案:她太大众化了!原来这一学年她极力地从衣着打扮、举止行为上去效仿室友,努力地成为她们中的一员,但正是因为这个才使得她失去了更多。

2.攀比作用

在某市的“贵族”学校门口的不远处,有一个女孩子在拼命地推搡着自己的父亲,理由是“自己父亲开的是一辆廉价的面包车”,父亲憨厚的笑容僵直在脸上,任由女儿发飙……这一幕是如此的令人揪心!

而在不知事的孩童身上也存在着这一现象。“芸芸哭着说:妈妈,你买的夹子上没有水钻,我要买比菲菲夹子上水钻多的夹子,不买我就不去幼儿园……”据幼儿园当班教师透露,如此事件在幼儿园中频频发生,已经不属于非正常事件了。

暑假我儿子从墨尔本回来,我帮他买了双crocs(当时中国大陆非常热销),付账后我随口问了声:在墨尔本这个品牌卖得如何?儿子的回答是:老妈,国外从来没有狂购某一产品的热潮,鞋子舒服就行,不论品牌(我无语)。这个简单的道理我12岁就懂,可是为何25年后我还问这“弱智”的问题呢?

3.心理暗示

学过心理学又从事教育事业的我,对待心理问题很细致谨慎,因为我知道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

大班毕业了,天真可爱的宝贝们乖乖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与共处三年的老师告别。离别之际,为达到一定的师生惜别氛围,老师们一声声有感情地对孩子们说道:再见了,老师再也看不到你们了(可能吗?幼儿园长期存在呀!)。与其说这是老师们有意的情感带动,还不如说这是老师们刻意的心理暗示,以催生出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眼泪(当然,EQ培养也成为当今教育时尚。)。

三、价值体现促教育之优

1.性格与个性

优秀的家庭与良好的学校班组都应该近似于一个小社会群体,父母和祖辈们,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们和那些整天把“教育”放在首位的老师们在这个社会中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不该是单纯的“教者、学者、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但是,在中国的家庭中,长辈们能躬身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等待孩子们迟缓的表现,可是在学校、教育机构,老师们却总是带着成人的面具,要求孩子这样,命令孩子那样,摆出一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长”的姿态,导致孩子的个性被扭曲和过分张扬,有些孩子的性格变得极端(懦弱和暴力)。我建议,我们可敬的老师们有时候可以变得“弱智”一点、“同性”一些,让孩子在迈进社会第一步的时候能扎实稳健。

2.习惯与行为

成人是孩子的影子。那这些影子是否称职与合格呢?回答非也。有些职业教育者在讲述“三字经”道理的时候,摇头晃脑;在描述国内外名人故事的时候,有模有样;在指导孩子过人行道和丢垃圾进垃圾桶的时候,有板有眼……可是,一旦孩子不在身边时,这些所谓的经典和优良习惯都被雪藏到了“内心深处”,认为“学习模仿的人”不在,就不需要这样一本正经了。但是,孩子们都有一双透视的眼睛,他们用心灵去感应成人的思维,在细微处寻找“宝藏”,而且这些“行为宝藏”将成为孩子们永远炫耀的“财富”,所以,学校教育者要正确定位自己,坚持学习与生活的等同教育价值观念。

3.生活圈与学习圈

爱因斯坦小时候语言表达迟缓,阅读有障碍,但对事物的原理非常敏感,可是在当时的德国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提问的,因此退了学。但是父亲和叔叔给予了他相当大的发展机会和思维空间,因而当其他同学还在学习初等数学时,他已经学习微积分了。美国人爱迪生一生只在学校里读过三个月的书,在母亲的陪伴与鼓励下,通过勤奋好学,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一千多种成果,成为著名的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其实都明白两个很重要的教育哲理:一是一对一的家庭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一对四十的学校教育作用;二是生活中的知识是学校书本上的知识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所以,孩子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圈比仅仅拥有一个优异的学习圈来得更有价值。很多次从那些所谓的高考状元们口中得知: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懂得生活。这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的意义,又有多少家长明白呢?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养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而是在告诉孩子们生活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考上清华和北大,而是在于体验快乐和幸福的含义;我们的愿望不是要孩子成为世界首富,而是要孩子拥有敢于博览世界的勇气。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