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与克服

2011-03-20 15:23袁付成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馆员

袁付成

(郑州大学 心理学系,河南 郑州4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与克服

袁付成

(郑州大学 心理学系,河南 郑州4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指出应从职业观、利益观、人本观及情绪观等方面避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以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员 职业倦怠 克服策略

1.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者马斯拉池认为职业倦怠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1)情绪衰竭,即由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2)去人性化,即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的、冷漠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和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人毫无爱心、同情心。工作疲沓,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对一切事物都看不顺眼,总是抱着挑剔的态度;(3)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心理上对工作产生排斥感和厌倦感,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对自我存在的人生价值的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

2.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

2.1 职业原因

2.1.1 工作强度大。高校图书馆馆员工作具体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有关图书文献的各项服务业务,其工作量是很大的。在严格的坐班制度下,每天倒班一直要上到晚上,而且双休日要照常上班,别人休息日可以与家人团聚,出去休闲娱乐,而自己却还要上班,个中滋味,只有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才能深有感触,才能有所体味。工作中往往是付出了很多,却难以得到表扬和赞赏,难以出成绩,久而久之,馆员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工作态度变得消极,从而产生倦怠。

2.1.2 工作环境差。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的好坏,近年来虽然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大环境有很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冬天,由于书库空间大,就算是有取暖设备,也会使得本来就很冷的寒冬更加难熬;夏天,图书馆里闷热难耐,风扇也吹不走那种由人体体味和书墨散发出的霉味,以及灰尘等混合气味,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

2.1.3缺乏个人发展机会。在高校中,图书馆馆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相比,存在时间紧张、进修深造机会少、业务工作多且繁重、出成果难而导致职称晋升难的现象。如此种种,很容易导致馆员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前途感到失望,从而产生焦虑和忧虑,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更谈不上事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不出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从而失去动力,产生职业倦怠。

2.2 社会因素

2.2.1 职业的社会地位低下。长期以来,图书馆在高校中不受重视,馆员在收入上与各院、系、科、室相差悬殊,工作内容枯燥、烦琐,工作量大,劳动报酬相对较少,对从业人员缺乏吸收力,更谈不上在人才市场上有竞争力。在某些高校,图书馆甚至成了“就业调剂处”,各院、系、科、室筛选下来的“选剩人员”,不得不落实工作的教师家属及子弟都被安置在图书馆。另外,有些从业人员只是把图书馆当作“跳板”过渡一下,时机成熟便升迁调离,根本谈不上安心工作。这必然会导致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降低,发展也只能成为空谈。

2.2.2 内部评价机制不甚完善。在图书馆工作系统内,由于管理观念和体制没有跟上来,对馆员的工作评价往往被轻易忽视,致使在管理系统中,从下到上的反馈这一重要环节中断,馆员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况如何。不仅无法得到自尊的满足,而且导致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也影响了馆员的积极性。

2.3 馆员自身的原因

2.3.1 心理原因。图书馆员的工作是极其平凡的,难以取得惊天动地的惊人业绩,不少馆员喜欢拿自己现有的地位收入与他人相比,总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成反比,认为自己的个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认为自己既然得不到,就不再努力工作的心理。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进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2.3.2 自身素质的原因。如今高校图书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相当一部分馆员的基本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无法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需求。面对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员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图书馆员身处难堪的境地,却又相对地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更加深了他们的恐慌心理。因此,馆员自身素质的偏低与现代图书馆高素质要求的矛盾给馆员带来更多的紧张、焦虑与不安全感,产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2.3.3 情绪的影响。一个人总是处于一种自卑、失落、恐惧、慌乱的负面情绪之中,难免会产生消极的人生观,性格也会走入一种悲观忧郁的误区之中,在这种情绪和性格的作用之下,图书馆员就会产生一种认为什么都无所谓的心理,职称上不上得去无所谓,工作好不好无所谓,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负担。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生活、工作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不求上进,看不到生活的阳光,享受不到工作中的快乐,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克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的策略

3.1 职业观

馆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由于社会需要,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职业,职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图书馆员更要安心自己的职业,不能有职业攀比心理,要从本职工作中寻找职业的长处,并从中找到乐趣。图书馆员每天与图书、与读者打交道,在这个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图书,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东西,增长不少知识,通过与读者交往,可以接触到不少文化人与学者、专家,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馆员作为读者和图书的中介,当为读者解答了某项咨询,或为读者找到了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看到读者带着希望而来满意而归的时候自己也能够享受到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别的从业人员完全体会不到的,因此,图书馆员既然选择了图书馆这一职业就应该热爱图书馆职业,就要一心一意搞好本职工作,善待读者,保护文献,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同时也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为自己制定较高的人生目标,走出消极的沼泽地。

3.2 利益观

3.2.1 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增强馆员的自信心。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取决于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更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使馆员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图书馆工作,正确认识和尊重馆员的劳动,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增强馆员的职业荣誉感,让馆员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以增强自信心。

3.2.2 重视馆员利益上的合理要求,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待遇问题直接影响馆员的工作热情。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一直存在着把图书馆当作教辅部门对待的问题,在职称晋升、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等方面存在着和其他部门人员待遇不一样的现象。这些致使高校图书馆人才流失问题相当严重,而对于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现实问题,希望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馆员的利益要求,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每一位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他们所从事的读者服务工作中,无后顾之忧,工作有干头,利益有盼头。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克服职业倦怠。

3.2.3 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给馆员提供一个让其充分发展的空间,提供各种形式的外出业务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馆员继续学习,提高学历。针对图书馆的岗位要求和馆员的个体差异,在馆内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培训和讲座,也可聘请有关专家结合图书馆的现状,讲授图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让馆员扩大视野,更新和补充各学科的新知识,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信息“导航员”,避免馆员产生对工作力不从心的紧张情绪,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3.3 情绪观

3.3.1 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知。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要正视能力和成就的个体差异。身处现代职场,难以避免的竞争压力极易导致人的焦虑不安和人际关系紧张,因此最聪明的应对方法是,对自己的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竞争和对手。既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避免因为对自我期望过高而导致的失望与挫折感,又不能过于低估自己,面对竞争一味退缩。总之,流通馆员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水平,建立职业信心。另一方面要扬长避短,为自己设立恰当的目标,在自我满意和满足中形成自信,避免失落感与失衡感。

3.3.2 体察和理解情绪。要意识到自己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在工作中注意体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分析情绪变化的原因,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当感受到科技压力而焦虑时,可以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来应对。另外,还应主动观察读者的情绪变化,尝试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一旦面对冲突要理性对待,倾听读者的要求,正确分析引导,与读者形成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对于他人情绪的理解,还可以使馆员能从人性化角度看待图书馆组织内的其他成员,毕竟每个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都有其原因,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别人。要以正向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释在工作中遭遇到的不如意或挫折,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得失。

3.3.3 加强人际交流。情绪有可能会给自己与工作带来困扰,而对负面情绪的回避、恐惧、压抑却会带来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给个人与工作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对于自己已经形成的负面情绪,没有必要晦若莫深,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不愉快在适当的场合表达出来,和自己亲近的人交流看法,听取他们的建议。很多时候人都会陷于当局者迷的状态,旁人的客观分析可能会纠正当局者的认识偏差,轻松解开心结。即使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当馆员在吐露不快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泄了不良情绪,而周围人表现出来的同情、关心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全。当馆员的负面情绪是由人际关系造成的时候,不妨在双方冷静的情况下直接把自己的想法与当事人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误会而产生的不快。选择与处境相同的人交流情绪时会很容易产生共鸣,当知道自己所忧虑担心的问题别人也有同感时会有效减轻各自的压力,更容易对事物作出冷静客观的分析,也更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共同的困难或挫折。在流通部门内的沟通交流,还会带来更亲密的团队关系,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正向发展。

[1] 李侠,李强,代永焕.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2007,(4).

[2] 欧秀丽.人本管理与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情绪的消除[J] .云梦学刊,2004,(6).

[3] 瞿红.论流通馆员的负面情绪及其管理策略[J] .图书情报工作,2006,(11).

[4] 袁红军.关于图书馆读者服务中情绪服务的思考[J] .图书馆界,2004,(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馆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