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自我分析”为核心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探讨

2011-03-20 15:23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理论分析

路 平

(黑龙江大学 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精神分析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自我分析”为核心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探讨

路 平

(黑龙江大学 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精神分析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却是一件较为新鲜的事物,如何上好精神分析课程实无模范可寻。本文从精神分析思想的要旨出发,结合教育思想,提出了以自我分析为核心内容的体验式精神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主题式教学内容的编排、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临床式课堂管理态度、自我分析报告式的考核方式等,以促进教与学的效果的巩固与外延。

课程 精神分析 体验式教学 自我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探索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并洞悉个体的过去经验对现在生活造成的影响,以此揭示心理的历史因果关系。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都要求包含一定程度的自我分析训练,以能透过经验形成对那些深奥抽象的术语形成内在的领悟,进而获得其精髓。

在精神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依据教师在理论与技术两方面的培训及经验背景,建立以自我分析为基本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精神分析课程的特色所在。自我分析模式依据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内涵式要求[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个学期的有限课时)帮助学生习得与巩固庞大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掌握基本的精神分析技术技巧。

一、主题式的教学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从诞生之日起,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由弗洛伊德所创立的驱力论开始,不断催生与促成新的理论学派,其思想体系得到了丰富化发展。概括来说,除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外,还包括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自体心理学派等重要分支[2],这些分支当中又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分化,它们都极大地补充了弗洛伊德对人类潜意识心理的解释。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不可能将精神分析的全部精华进行透彻阐述,因而在内容的编排上应该有所取舍。其依据在于精神分析的时间发展轴线、精神分析各学派中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理论的繁易程度。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编排应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神分析发展的时间线索与自己生活的经验与背景密切相关,并且理解起来不会特别费力,即使不需要查阅太多课外资料也能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以主题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非常适合,使得课程的进行与完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前述要求,实现自我分析的保证。

在多年的教学中,依据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神分析课程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精神分析的历史发展、人生全程的发展动力、地志学与结构学范畴、防御机制、自恋与人际关系、梦的解析。这些主题涵盖了精神分析领域内各派的理论观点,并且前后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除第一主题外均十分适合自我分析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边学习边应用,通过自我分析能够更深刻和更直接地获得理论与技术的要旨。

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3]。体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造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它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4],这与精神分析的要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5],其中,案例法与自我分析训练是精神分析课程实现体验式教学目的的两种主要方法。在各个主题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理论阐述,同时辅之以丰富的案例,为学生自我分析提供范式;继而,与理论知识点相匹配,教师介绍和讲解重要的分析技术与技巧,随后即进行自我分析的训练,要求学生使用这些理论与技术要点对个体内在相关部分进行剖析。在体验的环节,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自我分析状况进行即时督导,同时遵从自愿原则,公开点评或者个体点评,及时帮助学生巩固理论与技术的习得水平。

案例教学是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精神分析课程当中既使用临床案例,也使用文本案例,取材十分广泛,如鼠人、杜拉、安娜·O、狼人等经典案例;经典文学作品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李尔王》、《俄狄浦斯王》等)、外国文学名著(如《人性的枷锁》、《巴黎圣母院》、《飘》等)中的人物;经典与流行的影视作品,如《太阳的女人》、《别对我说谎》、《樱桃的滋味》、《弗里达》、《第六感》等;以及一些流行现象,如娱乐节目“非诚勿扰”所展示的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与价值观,等等。另外,教师个人的临床案例也可运用于精神分析教学,但要遵从保密原则,即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征得案主同意。

自我分析法是精神分析课程的特有方法,在创建上结合了角色扮演、临床体验等体验教学方法,其技术主要有轴线法、结构法、构念法、唤起法,等等。轴线法,如在“人生全程的动力观”的主题教学中,要求学生依据标志点将个人内在情感发展进行定位,并围绕位点进行拓展性描述,整理自己内在情感经验,获得自我成长。结构法,如在“地志学与结构学”主题中,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的结构图,并进行分析佐证,从而达到对自己内在人格结构概况的了解。构念法,如个人构念系统的测试等,帮助学生获得客观的自我认知,认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唤起法主要应用于情绪的唤起体验,如在防御主题当中,教师设计并展现一个场景,如纸团试验,唤起学生的阻抗与防御体验,随后展开防御的讲解,并要求学生作自我分析。

三、临床式的课堂管理态度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成分[6],不仅用来控制、减少学生不当行为,而且还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支持性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爱、尊重、归属(于学校)的需求的回应[7]。在精神分析课程上,考虑到精神分析本身对于人类行为背后潜在意义的探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临床态度的渗透,这体现了教师统合内在角色的要求[8]。

临床式课堂管理主要体现为以共情的态度、抱持的接纳所创建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同时细心地倾听、澄清与面质、解释等,临床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课堂管理的效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于其理解自我、了解个人内在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临床式课堂管理使学生可以“亲见”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使用,直观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些都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课堂管理的范围涉及学生的诸多行为,他们既是课堂管理的对象,又是课堂管理的主体。共情的态度涉及对学生课堂行为背后潜在意识的深层次理解,如迟到,教师探究的是迟到背后传达的动力意义,并鼓励学生个人展开对迟到行为的分析解释,或鼓励展开课堂讨论;抱持的接纳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不理想行为进行包容,通过非语言线索传达出关注而非批评的情感态度;倾听、澄清、面质、解释等技术可用于课堂提问、师生互动等环节当中,如教师在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耐心、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的澄清与面质、对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点悟式的解释,等等,均可促进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索努力,促进内在的成长成熟。

四、自我分析报告式的考核形式

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其作用不仅在于检验教与学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储备与转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教学效果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有考试与考查形式两种,考试还可分为纸笔测试与口试,其中以纸笔测试为主,它又可分为开卷与闭卷两种形式,多以测验项目构成。考查方式在大学教学中主要为写论文、设计报告等形式。

精神分析课程的考核突破以往模式,以自我分析为基本轴向,要求学生依据课程设置的五个主题,对个人内在动力成分作以细致分析。即要求学生首先将自己视为一个长期案例,依据所学的理论与技术,对个人动力成长史、内在人格、防御行为、潜意识冲突、自我悦纳与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增强自我心理发展的信心,促进内在动力、自体意识、社会化三个方面的成熟。

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面对自身,不需使用参考资料,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来源。另一方面,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依据的是课堂所讲的理论与演练的技术,因而保证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积极投入,促进了课堂管理;再者,自我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对各个教学主题展开分析,因而考核全面,可以衡量每个主题的教与学的效果。

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学生对所学主题掌握的准确程度、理解问题的深度、分析的准确性等,其它标准主要指语言的流畅性、内容的完整性、表达的清晰性等方面。在课程教学的最初,学生不免对这种不熟悉的考核形式有所担心,但到提交报告之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他们能够努力和勇敢地面对个人内在,在报告中或口头交流中都表达出对此门课程的认可,以及对自我分析式体验教学效果的肯定。

五、结语

精神分析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灵魂深处隐藏的力量的探索;精神分析的目标在于发现生命早期的历史真相,揭示因果关系,从而解放个体内心的枷锁,以获得新的成长。然而,精神分析之难——对于其主体与对象而言——意味着在其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劫数”,无论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临床者,或是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艺术家与文学家,掌握精神分析的唯一途径是“体验”,也就是说,首先要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而对于一门课程而言,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即成了了解与掌握精神分析思想精髓的不二选择,而自我分析则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所在。

在精神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模式,贯穿自我分析于始终,要求教师能够将督导、分析师与教师两者的角色恰当融合:既要教会学生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又要做到指导的恰当,给学生以一定的心理空间能容纳自我分析的内容,同时还要能有理智与情感的距离,作为“第三只眼”观察在师生互动中发生的精神分析现象,能够做到恰当的节制,指导另两个角色之间较好地平衡,以促进学生理论与情感两方面的成长成熟。明知困难但坚持,这就是精神分析的态度,也是追求真理的态度。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和知识的统一,希腊语中的美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他的真正潜能,而知识指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人对自身的知识,也包括对人所处情境的知识[9],而这两者恰恰是精神分析所要成就的。精神分析为人们认识自己及其情境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其技术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实现潜能。精神分析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这个哲学契机,在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下,自我分析是大学生开启内在心理世界的钥匙。随着对内在世界的探索的深入,年轻的一代将卸除异己的包袱,发掘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1]弗洛伊德.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五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295.

[2]Bateman,A.W.&Holmes,J.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M].London:Routledge,1995.15.

[3]Loo,R.Kolb’s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Istherealinkage?[J].EducationalPsychology,2004.24,(1):99-108.

[4]张海英.关于体检式教学基本原则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9.32,141-142.

[5]Sadler-Smith,E.,&Smith,P.J.Strategies for accommodatingindividuals’stylesandpreferencesinflexiblelearningprogramm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4.35,(4):395-412.

[6]Brophy,J.History of research on classroom management.In C.M.Evertson&C.S.Weinstein (Eds.),Handbook of Classroom Management:Research,Practice,and ContemporaryIssues[M].NewJork: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06:17-43.

[7]Nie.A,Shun.B.Complementary roles of care and behavioral control in classroom management:The self-determinationtheoryperspective[J].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2009,(34):185-194.

[8]Theodosius,C.Recovering emotion from its management[J].Sociology,2006,40(5):893-910.

[9]G.希尔贝克,N.伊耶.西方哲学史[M].童世俊,郁振华,刘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2-43.

猜你喜欢
体验式理论分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