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艰苦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1-03-21 02:45王璐璐
文教资料 2011年2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职业心理

王璐璐 季 阳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艰苦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中面向农、林、水、地、矿、油等行业的专业。这些行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物质产品或信息资料,是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行业的基础性、广泛性、成长性促使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艰苦专业人员作为社会工作团体的分类之一,在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等矛盾的平衡方面,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以及家庭生活解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由上述压力对艰苦专业人员造成不良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甚至心理障碍,对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艰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开展进一步研究意义重大。

一、艰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基础

1.心理素质的理论原理引入

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周围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阐释心理素质涵义的代表性观点有:(1)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素)和身心潜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2)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1];(3)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2];(4)心理素质就是人格和个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3];(5)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4]。以上研究理论,分别从生理、构造、机能、人本等学派研究方向的角度对心理素质的定义进行了阐释。基于此理论基础,将其原理引入到艰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专项分析当中。

2.艰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意义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类专业领域,艰苦专业必须大量储备高层次人才。鉴于学科专业的应用特点、工作环境的相对艰苦和社会认可度的明显偏差,艰苦专业学生除要努力学习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较之其他专业学生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艰苦专业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如角色转变、环境变化、人际变更等强烈的变化将会给他们带来种种新的考验和挑战。如果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就能更好地适时调整心态,把握自我,开放自我,与新的环境保持平衡,尽快适应职业角色,使适应期大大缩短[5]。同时,还能在长期的发展中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增强心理健康,为人生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心理保证。

二、艰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从一个角度讲,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的合金,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激烈的工作竞争使得人们的事业雄心和物质渴求日益突出。艰苦专业人员是在艰苦环境中奉献自我,为国民经济提高、为人民生活幸福而工作的一大团体。在不断奉献青春、奉献智慧的过程中,他们要学会以乐观的心理状态适应工作环境,学会如何避免或消除由于工作地域、环境、性质及社会观念和舆论等特殊性所造成的在环境适应、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及学习、恋爱中的矛盾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也是一名优秀的艰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1.平和的生活心态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顺境逆境都会出人意料地随时出现在人们面前,平和的生活心态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可靠保证[6]。在长期的、重复的工作中,有些人员会对乏味的、辛苦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厌倦和反感,认为自己的工作已不像他们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理想,这属于正常现象。艰苦专业学生需要以平和的生活心态克服倦态对自己意志的逐步消磨。与此同时,艰苦的环境也容易使人对美好的、享受的事物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艰苦专业学生的工作收入相对较为充溢,只有抵制物质享受这个“糖衣炮弹”的诱惑,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利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再者,人们容易在身处逆境时选择放弃。艰苦专业学生要以平和的生活心态承受住逆境的磨砺,学会苦中作乐,这样才能在专业的土壤里打下牢固的根基。处理以上各类负面情绪影响的关键就是培养平常心态,学会以平常心去对待工作,牢记当初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积极乐观地享受工作的乐趣。

2.完善的综合能力

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就是能力。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个性心理特征。完善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升心理素质。艰苦专业学生应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1)专业知识能力。社会工作需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相应的社会工作中占有立足之地,良好的专业知识是一切求生和发展的前提。(2)情绪控制能力。专业学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势必会有不快的心理体验及心理负担。一个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人员更需要保持不急不躁、不慌不忙、镇定自若、沉稳冷静的心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影响大局,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3)长远判断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毕业生趋于追求眼前利益,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日益严重[7]。艰苦专业学生具备长远判断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锤炼远大的目光和审时度势的能力。(4)适度评价能力。艰苦专业学生要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专业作出适度的评价,以完成理想、信念和现实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消除对自身的负面评价,对自我心理排污除垢,促进自身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良性心理微循环。

3.坚韧的心理品质

坚韧人格是一种针对于发展性生活的集认知、情绪、行为为一体的人格特征,是一个贯穿于动态过程中活跃的人格结构。坚韧人格可以缓冲压力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使处于高压力情境下的个体保持身心健康[8]。磨砺坚韧的心理品质是艰苦专业学生走向社会、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挑战自我、实现理想的重要基石。

三、艰苦专业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

1.职业迷茫与职业倦怠

当前,高校学生的职业观呈现出一些特点:现实与理想并重、求职意愿趋向多元化[9]。一直以来,社会大众对美好职业的普遍认识也局限于体面化、高层次。社会评价和自我潜意识思想常常造成艰苦专业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过度担忧和顾虑,不能在偏僻的工作环境倾情于自己的工作,不能踏实地学习和生活,对职业目标产生迷茫感,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可以提升艰苦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从当前形势看,艰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思想保证;从当前就业形势看,艰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开辟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实现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人才分布结构的合理引导[10]。

2.职业要求与年龄心理的矛盾冲突

“80后”、“90后”年轻人常会表现出浮躁、不正确地自我评估、做事易偏执等不足,有时会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艰苦专业的工作中,职业特性对于从业人员的各项要求与毕业生同步的年龄心理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明显。苦苦求学十几年,换来的工作环境却较为艰苦,这让很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年轻人产生不平衡心理,过于注重外在表现和工作的体面性,不能正视困难和挫折。

3.家长意志与家庭组建的担忧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够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棵“独苗”的情况下,父母对于子女的工作选择和事业发展会倾注更多的家长意志,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艰苦专业学生对于工作的选择和坚持。同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家庭基础、物质享受、外在攀比对婚姻家庭组建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和深重,异性在择偶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工作环境、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于是,婚姻问题就成为了很多艰苦专业学生面临的人生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加担忧,压力更大,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4.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匮乏

自我心理调节在所有心理调试方法中是最为便捷、参与因素最简单、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自我调节能力的匮乏不利于心理压力及时有效地疏导与缓解。艰苦专业学生繁忙、繁重的工作性质不利于他们有意识地、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只有对艰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方法的培训,使他们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不过低评价自己,保持应有的自信,也不高估自己、狂妄自大,心平气和地从点滴做起,踏实工作,他们才能及时调整生活的目标和计划,才能正向良性地成长。

[1]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43-146.

[2]张大均,冯正直.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56-62.

[3]王极盛,冯正直.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21-25.

[4]肖汉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

[5]白鹤峰.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08,(4):106-107.

[7]周小平.论改善高校艰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1998,(20):74-77.

[6]孙爱国.健康的心态胜过良药[J].解放军健康,2003,(1):21-21.

[8]卢国华,高爱真.探讨坚韧人格对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医学与社会,2010,(2):88-89.

[9]李玲,陈全君.高校艰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方法与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8,(6):81-83.

[10]周丽.高校艰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重要意义[J].教育研究,2009,(1):153-154.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