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学而不乐
——对湖北省内944个中小学生样本的厌学问题调查研究

2011-03-24 05:29华中师范大学刘齐平湖北省教研室刘合荣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学业学校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 刘齐平 湖北省教研室 刘合荣

他们学而不乐
——对湖北省内944个中小学生样本的厌学问题调查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刘齐平 湖北省教研室 刘合荣

人们一般只发现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却没有发现教育的内涵质量效益实在太低,其内部过程中的公平问题更为突出,致使很大比例的中小学生不乐学或厌学,反叛学校教育。他们的父母高高兴兴地送他们上学,他们却在学校里不乐学甚至厌学,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不会告诉其父母他们在学校里不乐学或厌学,他们忽悠着父母,也就等于学校如此忽悠着人民,说明学校不是在办人民群众及其子女真正的可持久满意的教育。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教育、社会问题,若是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从根本上不利于基础教育的真正公平和均衡发展,必将损害一大批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质性成果。

为此,我们在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协作体,在协作体的部分学校抽取了分别代表大中城市城区、县城、集镇和乡村的9所中小学的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开展了一项专题调研。现将调研中发现的中小学生不乐学问题的基本状况和比较表层化的原因分析结果略作介绍,权当本课题研究的阶段进展报告,期望引起广泛高度的关注。

课题组针对9所学校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4份,回收率达到94.4%。在回收的学生问卷中,大城市城区学校学生占29.8%,县城学校的学生占25.7%,集镇学校学生占27.3%,乡村学校学生占17.2%。家境较好的占20.0%,家境一般的占66.3%,家境较差的占13.3%。男生占50.1%,女生占49.9%。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分别占2.2%、23.2%、 27.9%、20.6%、12.9%、13.2%,初中生占71.6%。学业成绩居上游者占15.6%,一般的占55.2%,基础差需要努力者占29.1%。

一、学生不乐学问题的普遍程度及表现特征

在上述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4%的学生认为学校还是吸引他们上学的,比较直率地认为学校令人生厌的学生只有4.8%,但是认为学校不太吸引人的学生有39.9%,另有31%的学生表示不好说,不能排除其回答存有一种委婉和客气。虽然从本问题的回答中不能直接得出有超过70%的学生不乐学的结论,但我们可以推断,不同程度的不乐学者(厌学者)应该就在这70%左右的学生之中。

“你觉得如今的学校吸引你上学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学校吸引我上学227 24.0 24.3 24.0 学校不太吸引我377 39.9 64.2 39.9学校令我生厌45 4.84.8 69.0 不好说293 31.0 31.0 100.0 缺失值2 0.2 0.2 0.2 合计944 100.0 100.0

让同一个班的同学估计厌学人群规模大小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则使问题的答案趋于明朗化了。27%的学生认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厌学,加上19.3%的学生认为有超过40%的学生厌学,再加上17.7%的学生认为有30%左右的学生厌学,做出这三个估计的学生人数累计相加占学生总数的64%,换言之,最保守的分析表明,有64%的学生认为他们当中有30%左右的同学属于厌学者之列,其中,至少有46.3%的学生认为他们当中有40%左右的同学属于厌学者。同学们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了解,用“估计你身边对学业产生厌倦情绪的同学占多大比例?”这么一个价值负荷稍低的问题让他们判断一下身边不乐学人群的规模和大致比例是比较有效的,至少有助于从另一个侧面推测学生自己所不便说的自己是否厌学的情况,而且,不出意料,同学们的这个判断与其他学者所做的调研结论大体一致。还有36.2%的学生估计有30%以上的学生因为学业基础不好被当做“差生”对待了,而这些所谓“差生”实际上就在程度不同的厌学者之列,于是,问题的总体状况便进一步得以印证。

对学生不乐学问题的某些具体情况所做的交叉分析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

第一,县城学校学生对学校的好感最低,只有11.9%的学生表示其学校吸引他们上学,有59.2%的学生表示学校不太吸引他们上学或者认为学校令人生厌。大中城市城区学校和集镇学校学生认为学校不太吸引其上学的比例都在40%左右,乡村学校学生认为学校不太吸引其上学者和令其生厌者的比例倒是最低,共计只有32.1%。当然,这个情况是表明乡村学生有些求学若渴之感还是表明他们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判断力偏低还是容易满足于学校任何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呢?这里只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便于做进一步的推断和假设。

第二,家境好的学生对学校的吸引力持负面看法的高达55%,或者说他们之中不乐学的问题比较严重,而家境较差的学生认为学校令其生厌者也高达11.1%,比家境好的学生持这种看法(10%)的还多,各自说明什么原因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判断吗?应该不是,我们推测学校里的某些社会性因素,比如社会和学校里弥漫着的爱富嫌贫的价值观让家境贫寒的子弟缺乏自尊自信,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再者,家境好的学生是否感觉学校生活条件不够好,又不得已而刻苦学习,与其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这也有待进一步证实。

第三,学生性别在乐学和不乐学问题上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不同年级和学段的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与别的学者的研究非常一致,随着学生年级和学段的升高,不乐学的学生比例从六年级到高二年级逐年上升,从19%一直上升到60.7%,而相应地,乐学的学生就会逐年减少,有42.9%的六年级的学生表示学校吸引他们上学,到了高一年级却减少到8.8%,高二年级略为有所回升至17.2%,这大概与文理分科有点关系,倘若不分文理科,其状况如何则不得而知。至于高三学生的情况如何,这次调研没有去打扰他们,因为学生们面临着前途和理想的选择,加上他们的成熟程度,或许情况要比高二强,后续的调研或者别的学者的研究应该能够揭示这个问题。

不乐学的学生最厌倦于学校哪些课程科目的学习呢?究竟有没有他们乐于学习的课程呢?答卷显示,学生最厌学的课程科目是外语,有29.1%的学生厌学外语,其次是数学26.2%,物理居于第三位,有11.1%。而学生最厌学这三门课程的主要原因值得深入研究,大抵上可推断为首先是课程内容的符号性质最明显、最枯燥,其次恐怕是教学的原因,教师对教学规律的领悟和学法与策略指导乏力也是非常明显的。

学生最乐学的课程科目是:乐于体育课程的学生占30.5%,音乐占25.7%,综合实践活动占13.1%,美术占11.3%。然而,这些最受欢迎的课程往往又是学校最不重视的课程,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至少说明,学校教育者不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也不懂得哪些课程不但不是学业额外负担和压力,相反还是减轻压力和负担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

那么,不乐学的学生乐于干什么呢?82.7%的学生说,不乐学和厌学的学生是在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在虚拟空间里获得快乐体验,59%的学生提供的信息说他们在谈朋友(或“早恋”)。

二、学生不乐学问题原因的初步分析

对于学生不乐学的原因的分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本次调查所设计的变量而言,只将原因比较表面化地归结为三个层面。其一是学生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方面,其二是学校教学过程和教育生态方面,其三是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学生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

问及上学有没有满足其成长发展需要的好处时,有7.4%的学生认为如今上学几乎没有什么用处,居然有25.7%的学生并不认为上学有利于成长发展,有多达60.1%的学生认为是要谋生而不得不上学。有些学生不乐学或在学业上沦落为“差生”,被调查的70.2%的学生认为还是学生自己缺乏学习动力。这个回答挺耐人寻味,可以猜测,这或许是学生的一种不太完整的简单判断,也或许是他们有一种很宝贵的自责态度和学业反思意识,比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还要强些。

学生之间的学业拉开距离、有些学生学业掉队并产生不乐学和厌学情绪多发生在这样的几个时候——换班和换老师的时候(52.1%的学生认同)、出现意外事件和家庭变故的时候(44.8%的学生认同)、升学和升年级的时候(43.9%的学生认同)、受到责备时(38%的学生认同)、换座位和同桌伙伴的时候(30.2%的学生认同)、接近异性同学的时候(25%的学生认同),48.9%的学生认为,某个时候学业掉队了却又没有及时补上,就会导致不乐学和厌学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情方面的这些重要信息,要了解和掌握防范和缓解厌学问题的最佳时机,培养自己的教育观察力和敏锐感。

62.9%的学生认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会导致学业失败和掉队,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学生的个人问题,当然也可以追问到我们教学过程中去,以便于引起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自觉,引起对学业指导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学校教学过程与教育生态方面的原因

47.6%的学生体验到淘汰性质的学业考试竞争太激烈,让人喘不过起来。在这种环境里,22.5%的学生认为学校里的交往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而感受到“一旦学业基础差了,不但得不到帮助相反还受歧视的学生”竟然多达46.3%,他们缺乏心理安全感。

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死啃书本的状况也导致了65%的学生不乐学或厌学,23.3%的学生认为不在学校上课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29.2%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善于激发学习兴趣,70%和25%的学生认为学业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业成败具有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影响,他们不会学习需要指导却又缺乏指导,这应该说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现在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有43.2%和37.5%的学生表示很欢迎和比较欢迎学校有计划地开设学业习惯和学习方法指导的校本课程。

33.3%的学生和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数老师和几乎没有老师深入了解并关怀学生,19.6%的学生认为不负责任的老师导致了有些学生沦落为差生,21.1%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素质不行,简直是误人子弟。

只有29.4%的学生认为学校内的教育管理制度总体上有人情味,46.9%和23.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情味不够或缺乏人情味。为了缓解学生不乐学问题,学校制度常规迫切需要系统改造,校园文化生活质量迫切需要提高。

(三)社会和家庭因素的深刻影响

44.5%的学生对于今天就业难的问题的看法显然影响了其自身的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业态度,他们认为读很多书依然就业难不如不读书早点学会谋生,这个倾向是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的新“读书无用论”在作祟,学生本人、家长和全社会都需要引导,把这个问题搬到家长学校的课堂上讲解、讨论甚至辩论一番都非常有必要。

66.8%的学生认为家长是否看重学校教育并对子女的学业目标寄予期望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18.1%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中的好学上进榜样作用很重要,只有7.4%的学生认为家庭的教育投资能力影响很重要。有31%和43.6%的学生很赞成或比较赞成开设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培养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有21.6%的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好,不利于其顺利完成学业,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他们的家境条件导致其学业进程不顺利或者很艰难,学校教育要为其励志,讲理想,讲抱负,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其提供现实帮助。

34.9%的学生认为有些学生沦落为差生是因为其交往的伙伴有很大的影响,54.2%的学生认为网络和商品经济观念等因素,让一些学生在学业上掉队。这两种情况表明,同辈群体的非正式社会交往、科技发达导致网络虚拟世界对学业失败群体的吸引力,再加上商品经济观念导致的不健康的享乐价值观,都在深刻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广泛领域,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率先与时俱进,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能力上切实提高自己,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以达到缓解学生不乐学和厌学问题的目的和目标。

三、本项调研的重要收获和不足之处

本次调研基于“当前中小学生厌学问题比较严重”的假设而展开,从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有46.3%的学生认为他们当中有40%左右的同学属于不乐学者之列的这个描述与其他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比较接近,或相互印证。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城乡学生、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家境的学生不乐学状况的差异,发现了学生最不乐学的课程科目和最乐学的课程科目,发现了不乐学的学生在干什么和怎样逃避学校教育,也发现了学业掉队的关键时期和主要原因,这些初步的发现非常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学情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和职业自觉,有利于改造教学过程和教育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办人民群众可持久满意的优质教育。

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于本项研究,起初我们所选定的样本学校中有一些学校明确或委婉地拒绝了我们的调查活动,于是,我们的取样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能够回收问卷的学校就算是相当支持本项调查研究的样本学校了。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答卷过程中的规范欠缺的情况,不能排除问卷设计中问题变量表述方面的歧义和模凌两可情况,还有可能存在师生答题过程中理解题意的偏差,甚至也有可能出现有些班级里学生答题时可能被暗示的不正常情况,当然这毕竟比不欢迎本项调查进学校的情况要强得多,也促使我们以后努力改进我们的调查研究。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内外环境下,我们课题组深深理解,对任何一所学校学生的不乐学(起初讲的是厌学)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对于学校及其师生来说的确是一项价值负荷偏重的问题,若期待这样的调查得到很多学校及其师生的欢迎,恐怕不太现实,很多其他研究者可能也有相同的体验,所以他们也常常如此报告其研究过程的基本情况。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期望本项调查能对中小学生不乐学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注:因版面原因,本文略去了报告的一些调查表格)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学业学校课程
艰苦的学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35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