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民营柞蚕种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2011-03-30 06:16樊志国丛娟韩兆国
吉林农业·C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发展

樊志国 丛娟 韩兆国

摘要:通过对凤城市民营柞蚕种生产企业发展现状的评述,得出了通过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手段,促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推动柞蚕业健康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结论。

关键词:民营;柞蚕种生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11-1

近年来,凤城市民营柞蚕种生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拉动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增收以及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归其原因,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柞蚕种生产从此逐步结束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平二调”模式,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大部分蚕种生产场家纷纷落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场家基本的生产资料或被租赁、或被转让,彻底失去了生产蚕种的能力。到上世纪末,尚能维持经营的仅7家,到2009年仅剩下4家了。

我市的少数蚕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开始,进而发展到以村民组或村为联合体。到本世纪初,我市的蚕种产销经纪人便应运而生。作为我市民营柞蚕生产企业的雏形已经产生。我市的民营蚕种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2 较好地发挥了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蚕种生产经营市场的补充作用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从全国的柞蚕生产现状而言,现存的有能力生产经营蚕种的生产场家的生产能力很难满足市场全方位需求,同时,壁垒式经营也不利于公平竞争。2000年-2009年底,全市有蚕种生产经营企业28家,年生产春用蚕种卵3.5t,秋用蚕种卵3t,实现蚕种销售产值500余万元,利润近300余万元,实现社会效益近亿元,占全省的10%左右。使1000余社会富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所产蚕种销往全国各柞蚕生产区。下面是我市本世纪以来民营柞蚕种生产企业的发展态势线形图。

从图中可见,10年中从2000-2006年经历的是缓慢上升的态势,从2007-2009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并达到10年来的谷峰。

3 占据特色农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

凤城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70万亩,实际应用125万亩,平均每年养蚕2万余把,从业人员近10万人,是全国柞蚕科、工、学、贸的中心。所辖的21个乡镇均有柞蚕生产,部分乡镇的蚕业收入可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是我国传统的柞蚕生产基地,具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有全国最大的柞蚕科研中心和国际野蚕研究中心,为我市的民营柞蚕种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里交通发达,陆路、铁路、水路、航空条件十分便利。多年来一直是广大蚕农选购优质蚕种的热土。

近些年来,随着柞蚕产品由单一缫丝产品向食用化和实用化的转变,柞蚕神仙蛹、黄色蛹、雄蚕蛾、老熟蚕、蚕丝被等产品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农民养蚕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每名蚕工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柞蚕业的第二次繁荣期已来临,这一切都使我市的民营蚕种企业如虎添翼。

4 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使民营蚕种生产经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为防止粗繁濫制、私繁滥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和伤害蚕农的切身利益,政府职能部门强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4.1 严格发放许可证书 认真进行蚕种生产资格评估和论证,对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发给“蚕种生产许可证”、“蚕种经营许可证”和“蚕种质量合格证”,使生产经营企业腰杆挺直,名正言顺。

4.2 定期进行岗前培训 对微粒子病镜检资格、目选水平等进行资格认证,并坚持持证上岗,违者一经查处,坚决取缔。

4.3 坚持种茧复验制度 多年来,市蚕业主管部门,坚持每年对每个企业所购种茧进行认真细致的复验工作,一丝不苟,不留情面。现已累计查获销毁假冒伪劣种茧300余千粒。

4.4 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督查 现已累计出动督查人员300余人次,中止违规操作企业2个,有效监督销毁劣质种卵100kg,累计抽查镜检样品500余个,没有发现微粒子病卵漏检现象发生。在每年的两个蚕期,我们还会同乡镇蚕业干部一道,深入到蚕农中去详细了解蚕种的应用情况,认真倾听蚕农的意见。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企业销售道德、服务态度、售后服务的督查。

4.5 大力倡导杂交种生产 柞蚕杂交种一般可增产10%以上,但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着容易混种、成虫期相遇难等诸多问题,我们因势利导,在制种期间派专业人员,指导柞蚕杂交种“大三元”、H8701×抗大、9906×抗大等的生产。目前,杂交种生产已达100%,实现了蚕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4.6 积极开展培养新型农民活动 近5年来,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聘请专家在我市的鸡冠山、沙里寨、红旗、白旗、石城子、宝山等地举办柞蚕放养技术培训班21期,受教育农民1000余人次。通过此举,使广大蚕农对柞蚕新品种应用、病虫害防治、蚕场生态建设、放养新技术、柞蚕新产品开发等新技术、新成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简介:樊志国(1977-),男,满族,大专学历,研究方向:林业。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