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央企入驻大理州”的战略意义和研究任务

2011-03-31 06:04杨运星
关键词:桥头堡大理州工业

杨运星

(大理学院 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论“央企入驻大理州”的战略意义和研究任务

杨运星

(大理学院 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以云南“央企入滇”战略为背景,分析了中央企业入驻大理州的战略意义和研究思路及任务定位,大理州应将做好“央企入大”作为大理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环节,立足州域发展现状及其基本趋势,着力加强“央企入大”的环境建设、引进项目和责任主体、综合价值评价及“民企入大”配套战略的研究。

央企;大理州;战略

在我国中央企业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简称央企)。目前,我国电信、能源、航空、铁路、粮食、军工等领域的央企被认为是融政治和经济于一体的国有经济的中坚力量,基本处于所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具有垄断优势,地方引进央企是具有战略性的“政治经济学”课题。

一、“央企入大”的战略背景和意义

2010年3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重要指示,决定实施“央企入滇”战略,吸引中央企业到云南开发合作,共谋发展。同时,发布了《云南省关于促进央企入滇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描绘出了“央企入滇”的现状和未来。至2011年3月,已有16户企业入滇,协议投资额达3206.26亿元,有12户为首次进入云南发展。从签约上看,这16户央企大多落户在昆明以及昆明周边地区,央企在云南的投资范围还未大规模向其他州市扩展。

大理州作为滇西八州市的交通枢纽和中心腹地,在“央企入滇”战略中拥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优势、建设滇西中心城市优势和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大理州必须抓住“央企入滇”这个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大力促使中央企业入驻大理州(简称“央企入大”),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央企入大”是落实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推动大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央企入大”是推进“央企入滇”的战略实践。“央企入滇”战略的实施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从抓住三大机遇出发,推动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具体来说,首先是西部大开发机遇,其次是“两强一堡”建设,最后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迎接央企进驻大理州就是贯彻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对于大理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来州投资兴业,做大做强工业实力,发挥龙头、枢纽、门户和桥头堡城市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大理州来讲,在“央企入滇”的战略新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中央企业资源推动大理州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大理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大理州工业在新一轮发展当中,能占领制高点。通过“央企入大”,打造大理州战略性产业,构建新兴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央企入大”是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央企入滇”已经被看作是“加快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大理州的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与很多中央企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实施“央企入大”,有利于借助优势企业力量推动大理州企业和资源的整合重组,为大理州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利于加速形成大企业大集团,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央企入大”也是大理州建设滇西桥头堡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壮大大理州工业的一项重大措施。“央企入大”能使大理州与更多的中央企业通过调整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资源能源、生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加强合作,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大理州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热忱欢迎更多的央企到大理投资创业,共创美好未来。

第三,“央企入大”是实现“工业强州”的重大举措。多年来,大理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工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逐步明确了“把工业建成富民强州最大产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大理州紧紧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积极培植壮大矿冶、建材、烟草、电力、机械、生物资源及优势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引导企业集约发展,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较好效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可以预见,“央企入大”将带动大理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实现大理州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大理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改革、重组、嫁接、提升,促进大理州工业的快速发展。大理州在桥头堡建设和“十二五”建设期间,要牢牢抓住推进“央企入滇”面临的重大机遇,切实把握“央企入大”的工作思路和重点,遵循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形式多样、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全力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强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

二、“央企入大”战略的研究思路

应紧紧围绕“央企入大”,加快大理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题,突出形势变化、发展思路、发展对策研究;认真总结目前大理州工业发展主要成就及发展“短板”,深入查找大理州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科学分析“央企入大”的实施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大理州在“央企入大”中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对策措施,形成具有较强指导性、操作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夯实“央企入大”的前期研究基础,为科学谋划大理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编制好大理州“桥头堡”建设规划及实施好大理州“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三、“央企入大”战略的定位

(一)大理州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基本趋势

大理州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基本趋势研究是实现“央企入大”的重要基础。目前,大理州的工业经济纵比发展较快、横比严重滞后,存在工业经济总量少、起点低、比重小、带动力弱的问题及资金瓶颈、人才瓶颈、观念瓶颈等制约因素。只有系统认识和把握大理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就、“短板”及其基本趋势,才能对本土企业实施有效的改革、重组、嫁接、提升,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引进本地最需要、最关键、最迫切的央企合作项目,形成优劣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为大理州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注入新的活力。

(二)“央企入大”的环境建设

硬、软环境建设及其成效是“央企入大”的最大筹码和重要保障。在推进“央企入大”工作中,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大理州资源、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环境的规划、开发和建设研究,还要进一步加强大理州文化、政策、制度、法律、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建设研究,探索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更多央企“入大”发展。在推进硬、软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在滇央企的摸底调研工作,深入研究央企的投资热点和资本流向,了解和掌握当前在滇央企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央企入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防止地方的政治理性与央企的经济理性发生冲突,防止出现一厢情愿的现象;要系统研究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软硬件服务水平提升问题,以及与央企广泛开展不拘形式、不设条件、不限领域的合作问题;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研究,以促进大理州工业园区围绕“央企入大”建立服务推进机制,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中小企业孵化器,进而为央企入大项目及相关配套中小企业的项目落地创造条件;要具体研究“一企一策”的实施问题,以便根据每个入大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灵活的政策措施,在土地供应、税收服务、资源保障、物资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为进驻大理州的央企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三)“央企入大”的引进项目和责任主体

明确引进项目和责任主体是“央企入大”的核心环节。在“央企入大”工作中,一是要围绕生物医药、烟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研究并明确需要引进和可以引进的重点项目及其责任主体,保障“央企入大”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要研究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问题,推进落实协议合作事项,力求合作项目早落实、既定项目早开工、实施项目早见效。对已经按照合作协议展开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领导,实行重点联系,跟踪协调服务,务求取得实效。三是要加强思想理论研究工作,使各地各部门、各大企业集团树立“好环境大家营造、好项目合力推进”的观念,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合作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要研究项目引进的制约瓶颈及突破策略,力促央企入大建设项目落地,坚决避免“落地难”情况发生。五是要研究督促联系机制的建立问题,强化“接触、宣传、洽谈、跟踪”机制,确保“央企入大”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央企入大”的综合价值评价体系

要使中央企业平台的综合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必须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央企入大”价值评价体系,跟踪评价“央企入大”后在整合大理州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创业就业机会、带动地方和国际国内竞争实力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实现情况,判断其是否做到了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税收回报多,是否有利于增强产业实力、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有力地支撑桥头堡战略的实施。

(五)“民企入大”的配套战略

积极推进“民企入大”是对“央企入大”的有效拓展和补充。要着力研究如何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符合大理“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鼓励非公企业配套发展下游、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拓展非公企业与央企的合作空间,从而促进民企与央企及大理州资源、政策优势互补格局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理州的产业发展结构。

四、结语

随着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的深入推进,作为“央企入滇”战略重要实践的“央企入大”工作在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将日益显现。大理州应将做好“央企入大”作为大理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环节,立足州域发展现状及其基本趋势,着力加强“央企入大”的环境建设、引进项目和责任主体、综合价值评价及“民企入大”配套战略的研究,明确“央企入大”各主要环节的主要思路和标准,才能为“央企入大”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依据,才能促进“工业强州”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1]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大理州央企入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大政办发2010年44号)[EB/OL].http://www.dali.gov.cn/dlzwz.

[2]李建平.“央企入滇”战略推进 引进央企求解政经课题[N].昆明日报,2010-03-26(2).

[3]李叶娇.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央企入滇”战略[EB/OL].http://yunnan.mofcom.gov.cn.

[4]李强.云南实施“央企入滇”战略[N].中国经济时报,2010-06-30(2).

[5]云南工信委.央企入滇工作稳步推进[EB/OL].http://www.ynetc.gov.cn/Item/9305.aspx.

F127

A

1673-1395(2011)07-0057-03

2011-05-26

杨运星(1969-),男,云南剑川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桥头堡大理州工业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工业人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
打造华北地区再生资源开发桥头堡——访唐山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