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1-03-31 10:22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1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油田石油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1 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的目标已经确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目标:科学和技术核心竞争力要有 “质”的提高。中国宏大的石油勘探、开发、炼制等工程建设为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了机遇和工程实践的工作岗位。创立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及生产单位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使企业及生产单位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充分调动石油企业界、工程界国内外资源,高校和企业及生产单位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联合制订石油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照标准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石油工程人才。

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学校为主导,由于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学校的专业工程训练资源和油田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使得人才工程能力培养效果有限,因此将油田的工程资源和学校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探索出提高人才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案例,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方针政策,深入油田企事业单位一线,研究油气勘查技术岗位对所需人才规格、知识结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听取油田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意见、建议和要求,邀请油田油气资源勘查工程技术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起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证,确定人才在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精神方面培养目标,探索制定以培养符合油气资源勘查岗位要求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工程技术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 “走出去”战略,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石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2 教师队伍建设

1)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石油工程科技人才,必须有一支有充分实践经历和能力的工程型教师队伍,校内教师要具有工程实践经历,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学校要制定 “双师”培训政策,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1~2年。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学校要制定到企业轮训的制度,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教师要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还应该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教师实践和进修期间,教师的业务考评与管理,运行与制度执行程序建立涉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评价制度使得高校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在聘请企业中的 “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讲课的同时,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实验中心和石油石化大企业实践,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科技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获得工程能力,使具有工程师等证书的教师达到工程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此外,还要优先支持参与工程实践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

2)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工程全过程的案例教学。倡导多学科教师联合指导课程设计,如涉及地震、地质、测井、录井、采油等内容的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师讲授产学研结合,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实践、服务社会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融入教学。通过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的石油科技专业人才。

3)实践中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对教师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时时分析油气勘查专业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现状,探索利用油田企业优质的工程环境进行教师工程能力培训和提高的途径及机制,探索聘请油田油气勘查工程技术专家到高校进行讲学、兼职和合作指导等提升学校工程教育质量的途径,探索建立一支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互补、专兼结合的高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

3 课程体系建设

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对工程人才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研究,建立石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工程型培养,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能源为出发点,满足国家经济建设能源需要,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研究目标是培养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的石油领域工程师,其特征具备工程师和技术员资格,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具备制造、运行、营销和管理等全套工程操作能力;具备生产操作系统的设计运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培养人才工程技术综合能力为主线,按照培养工程基本能力、专业工程基本能力和专业工程应用能力的阶梯式能力培养目标,研究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综合教育3个模块的课程优化调整和有机组合,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使课程模块和能力目标相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科学有序。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使得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就直接能胜任油田油气资源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缩减以往油田对接收毕业生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岗位培训,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为人才顺利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了便利。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根据专业高等工程教育要求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充分利用本专业的 “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油气资源勘查”省级教学中心、省部级重点科研实验室、秦皇岛野外实习基地以及在油田建立的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调整,使实验教学、野外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功能各有侧重,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共享油田优质实训资源的渠道和机制,提高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人才工程技术素质。

2)企业与学校联合建立工程实践平台,联合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使教师学生真正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与开发,使石油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事业单位设立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为未来工程师提供最好的实习岗位,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学习累计1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改变理论+技术实践的专业技术型培养模式,主要培养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3)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与石油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拟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 “3+1”教学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要求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2个阶段并重。石油院校要与国内外石油公司,石油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生可以按照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就业去向、个人专长与兴趣爱好,选择实习单位。在实习期间,学生都以工地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工程建设,并承担一定的技术工作。

4)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落实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研究基地、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校办产业的资源,学校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和交叉型实验室,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5 结 语

企业深度参与、校企精诚合作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功的关键,也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邀请油田企业参与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让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人才的联合培养者,让企业优质的工程技术背景和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将有效解决校内和校外、学校和企业、教学和科研各种类型的实践平台有机融合的问题,通过最优化的配置,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油田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掘金油田环保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