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驴产业现状初报

2011-03-31 06:12严秉莲
草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武威市凉州甘肃省

严秉莲

(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武威 733000)

凉州驴是甘肃省北部优良地方驴种的代表,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又叫河西驴[1]。凉州驴具有体小精干、性情温顺、耐苦耐劳、抗病力强、易饲养、好管理等优良特性,属轻型驴品种。近10多年来,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凉州驴作为役畜其作用日趋弱化,养殖逐渐转向皮张药用和产肉性能,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饲养体格较大的驴种,因而导入了庆阳驴等外来驴血液,再加上缺乏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科学的保种利用体系,导致凉州驴存栏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鉴于此,凉州驴于2009年被甘肃省农牧厅首批确定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本研究对凉州驴品种特性、生活环境、产业现状和开发利用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凉州驴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品种形成及生活环境

凉州驴是从西域不断输入的驴逐渐繁殖而成的。约始自西汉时期,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3]。凉州驴是在当地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村极其粗放的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4]。凉州驴为甘肃最古老的原始品种,中心产区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凉州区,分布在酒泉、张掖地区,主产区位于 101°59′~ 103°23′E,37°23′~ 38°12′N 的武威市,总面积3.3万km2,总人口 194.24万[1]。产区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8℃,日极端最高气温40.8℃,日极端最底气温-32℃,气候干燥,空气中相对湿度小。无霜期85~156 d,年降水量52~522 mm,年蒸发量1 400~3 010 mm,日照时数2 200~3 030 h[5]。年均大风天数12 d,年均沙尘暴天数为9~34 d,风向多为西北。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山洪和雷雨冰雹[6],市内河流分属石羊河和黄河两大水系[7],水资源总量14.94亿m3,其中地表水14.3亿m3,地下水0.64亿m3[5]。土壤多属灰钙土、栗钙土。武威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大[8],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 、谷子、大麦、青稞、胡麻、油菜 、大麻及瓜果蔬菜等。森林面积40.0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12.06%,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138.07万hm2[9]。凉州驴非常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且抗常见病能力强,很少得病。

2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凉州驴体格短小精干,属轻型驴品种。头大小适中,眼大有神,鼻孔大,嘴钝而圆,耳略显大,竖立,转动灵活,耳壳内外着生短毛。颈薄,中等长,鬣毛少,肌肉厚实,头颈结合紧凑,颈肩背结合良好。鬐甲低而宽、长短适中。母驴胸深,肋开张良好,腹大略下垂,公驴胸深而窄,腹充实而不下垂。背平直,体躯稍长,背腰结合紧凑。尻稍斜,肌肉厚实。四肢端正有力,骨细,关节明显,蹄圆形小则坚硬。尾短小,尾毛较稀,尾础适中[5]。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优良品种,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驴品种现状进行了实地抽查,取得了如下数据(表1)。据对60头凉州驴的调查统计,被毛灰色者24头,占40%;黑色者16头,占26.67%;灰黑色者 10头,占 16.67%;灰白色者9头,占15%,青灰色者1头,占1.67%。除黑驴外,多数有黑色背线,肩上有鹰膀,前膝及飞节侧面上有二、三条斑纹。与1980年的体长数据[1](表2)比较发现,身高和体长明显增大10 cm左右,并且出现身高大于体长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导入了庆阳驴等外来驴基因,二是饲草料丰富,饲养条件改善,使役程度减轻。

表1 凉州驴体尺(2007年)

表2 凉州驴体尺(1980年)

凉州驴存栏数已呈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存栏较1985年下降56.96%,年均递减 4.13%。1985年存栏91 300头,其中能繁母畜25 700头[1],而2006年末存栏仅39 299头,其中能繁母畜16 767头。通过调查发现,凉州驴在中心产区呈现急速减少的趋势。原因是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凉州驴作为役畜的作用日趋弱化,目前主要利用皮张药用和产肉性能。因凉州驴体格较小,皮张和肉产量较低,且饲养周期长,农民养驴的相对效益不高。同时,仅有的部分养殖户,一味追求饲养体格较大的驴种,促使驴种向体格较大的方向改良和发展。调查还发现凉州驴种公驴缺少,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科学的保种利用体系,优良的母驴多用公马配,生产驴骡,结果造成凉州驴的繁殖率低,品质下降。因此,必须加强对凉州驴这一优良品种的保育工作,尤其注意母驴基本群的建立和优秀种公驴的培育,保证凉州驴遗传资源得以保存。

3 开发利用对策

3.1 制定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利用凉州驴已于2009年被甘肃省农牧厅首批确定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明确选育和开发利用的原则、目标和规模,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10]。建议由市政府出台保护政策,扶持和鼓励凉州驴扩大饲养、繁育和开发利用。

3.2 加大选育力度,促进数量增长凉州驴存栏数呈现下降趋势,加大选育力度,加快纯种凉州驴个体数量增长,是其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建立一个保种场,组建一个保种群,划定保护区范围,实行群选群育,促进数量增长。二是要加强凉州驴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突破选育手段,提高选育技术,尽最快速度增加凉州驴的数量。

3.3 加大开发力度,突出独特优势凉州驴及其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推广利用价值。凉州驴平均屠宰率为48.2%,净肉率为64.79%[12]。驴肉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尤其钱肉可补肾壮阳,补精益髓,主治阳痿、腰腿无力等病[13]。驴皮能熬制名贵的补药——阿胶,主治虚痨咳嗽、肺萎吐血、胎动不安等症[14]。驴乳所含化学成分与人乳很接近,作为病人的医疗滋补品和哺育婴儿的代乳品是很好的选择。因此开发凉州驴产品意义非常大[15]。

3.4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消费市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凉州驴及其产品的天然、独特、无污染特性,从而提升凉州驴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启动和扩展消费市场。

[1]甘肃省畜牧厅.《甘肃省畜禽品种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37-39.

[2]甘肃省农牧厅.中国食品科技网[EB/OL].(2009-04-08)www.tech-food.com/news.

[3]吴锦淑,杨从军,段玉兰.浅谈中国驴种起源与驯化[J].山东畜牧兽医,2008(3):16-17.

[4]高雪,史明艳,候文通,等.我国主要驴品种亲缘关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35.

[5]武威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武威地区农业区划汇编[M].武威:武威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出版发行,1987:23-25.

[6]李毓堂.国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草业绿化战略工程[J].草业科学,2008,25(8):1-6.

[7]林丽,赵成章,龙瑞军,等.石羊河上游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生态位分异特征——以阿尔泰狗哇花型草地为例[J].草业科学,2009,26(5):50-55.

[8]颉鹏,蔺海明,黄高宝,等.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差异研究[J].草地学报,2009(4):224-229.

[9]武威市统计局.武威市统计年鉴[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02-103.

[10]严秉莲.天祝白牦牛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草业科学,2003,20(9):40-41.

[11]沈善义,许惠.凉州驴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草食动物,2009(6):51-54.

[12]汤培文,王墨清.凉州驴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3(1):5-9.

[13]陈贺亮,钱程,郜双丽.浅谈高档驴肉生产[J].现代畜牧兽医,2005(8):9-10.

[14]张少权.阿胶原料的主要蛋白组成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5:8-11.

[15]陆东林,张丹凤,刘朋龙,等.驴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J].中国乳业,2006(5):57-60.

猜你喜欢
武威市凉州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最爱凉州面皮子
小刺猬的秘密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凉州七里十万家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