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1-04-03 07:13宋文翠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情感

● 宋文翠

论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

● 宋文翠

儿童文学与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特性存在内在的联系,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建构。在儿童文学教育中通过具体策略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教育;儿童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内涵,作为一种审美客体,它既是对现实的创造、超越与升华,又是一个民族对下一代的精神传递,是作家对儿童情感发展的深情关注和对儿童价值趋向的艺术引导,借助语言建构的审美创造,向儿童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儿童文学独特的审美特质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

一、儿童文学内在的审美特质与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儿童文学作品的游戏精神契合儿童的阅读兴趣

早在1762年卢梭在教育小说《爱弥儿》中就把前人认为只属于儿童的幼稚、天真无邪的“游戏冲动”提到了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高度,“不仅对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产生了持久的重要影响”。[1]首先,文本的游戏精神与儿童接受心态相契共通、能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吸引其审美注意。作品所表现的稚拙、欢愉、离奇、变幻、荒诞、颠倒等多种美学品格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具有多样化的艺术品性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其次,文本的游戏精神是对儿童游戏玩耍心态和生命情状的真实写照,能激起儿童情感的共鸣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变形金刚》等作品充分张扬游戏精神,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强烈的个性、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吸引儿童如饥似渴地阅读,儿童在感受到艺术世界神奇美妙的同时更能舒展被压抑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张扬童心,进而培养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与儿童阅读兴趣相契相融,能使儿童沉浸于作品中自觉接受艺术美的化育与熏陶。

(二)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儿童审美心理的建构

儿童喜欢模仿,除了模仿现实中的成人外,文学作品中那些形象生动的人物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儿童文学作家在给儿童描绘出气象万千的自然画卷和生机盎然的锦绣人生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令儿童喜欢、崇拜的人物形象,如长袜子皮皮独立、自信、乐观,助人为乐,不畏强势;海尔兄弟坚强、乐观、机智,挑战挫折,不畏艰险,这些美的艺术形象积聚、强化,不断丰富着儿童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热爱真善美的情操,造就着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法国作家贝洛的《仙女》通过妹妹姐姐行为的美丑对比使孩子们明白善良、有爱心是做人的根本;儿童文学也描写悲剧,但大都用了淡化悲剧色彩的艺术处理,这既能增加儿童的悲剧情感体验,又有助于儿童对现实生活、对生命有更深入的体验与感悟。

(三)神奇美妙的意境契合儿童的审美趣味

儿童天性喜新奇,好玩乐,儿童置身于作品营造的奇绝神秘的意境中,会跟随作品主人公猎奇探险,品尝嬉戏娱乐、痛苦磨难、失败成功等滋味与乐趣,从而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滑稽幽默风格的作品,更受儿童青睐,如《皇帝的新装》是对皇帝愚蠢行为的嘲讽,作品展示的矛盾冲突表面而直接,这很符合儿童智力处于较低层次的审美心理需求,使儿童读后产生心理上的优越。至于作品对当时上层社会虚伪、愚蠢、相互欺诈、不务正业等痼疾的揭露与批判这些深层的意蕴,大龄儿童也能逐渐理解。此类作品大都在滑稽幽默的艺术情调中包含着机智、愉快、令人开心愉悦的生命内蕴,涵纳着宇宙人生的哲理意识以及善良、乐观、机警、豁达的品质,不仅契合儿童的阅读趣味和审美需求,更能引导儿童明辨是非善恶,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幽默本身焕发出的智慧及对丑恶现实的讽刺,促使其心智逐渐走向成熟。

二、在儿童文学教育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措施

怎样有效地通过儿童文学教育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呢?

(一)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培养儿童的审美感受力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作品外在形式因素的感知能力,如所描绘事物的形态、颜色、声音,人物的肖像等;二是对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意蕴的感知能力,如作家的价值取向、审美理想等。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感受力,首先,要重视诵读,激发儿童的联想与想象。一些优美的作品要鼓励孩子反复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进而内化为儿童阅读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儿童学会欣赏作品,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或利用多媒体画面,从儿童情感体验与想象力发展的角度恰当引导,儿童便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不仅能把月亮与小船、天空与大海进行对比联想,而且能自然地融入作品的意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快感。其次,引领儿童感受作品美的形式和艺术精神。儿童由于知识、阅历有限,对作品外在表现形式的感知比较容易把握,而对作品蕴含的审美情感与意蕴的把握则需要较高的理解力,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精心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让儿童听录音、看动画片等,或采用亲自给孩子朗诵诗歌、讲述故事等方式,让儿童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同时给以适当地解说、点拨与引导,引领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而启发他们充分感受作品丰富的情感和精神意蕴。

(二)通过解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力

注重以欣赏的方式解读文本,加强与作家的精神对话。文学阅读活动不是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审美欣赏活动,审美欣赏实际上“是主体间的对话,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情感沟通。教师要引领儿童体会作家隐含在作品中的殷切之心,通过对作品人物和事件的整体把握理解作家所传达的思想意蕴和美学追求。教师可选择一些审美价值高的作品,利用作品主题情感多元,美的形态丰富多彩等特点,抓住文学欣赏中感知、理解、体验、鉴赏等几个关键环节,让儿童体验作家所传达的挚爱、诚实、善良、不畏艰险等人类美好的情感。教师还应注意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朗诵、讨论加评析等,引导儿童阅读和欣赏,在实现文学多元教育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体验作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美学追求。

重视建构儿童的审美知识结构,提升儿童的审美境界。教师在实践中应选择意境优美且蕴含人生百味经典作品来构建儿童的审美知识结构,指导儿童掌握主要儿童文学体裁的表现技巧和美学特质。引导阅读经典童话,使他们“生活在幻想的、超现实的童话里,同时又和触手可及的现实相联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出神入化地、自如地转换着”。[2]教师还可选择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共同阅读、讨论,比较,让他们各抒己见,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训练他们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准确到位的点评,使儿童初步掌握文学艺术的审美标准,逐步完善其审美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其审美境界。

(三)通过引导儿童表演与创作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儿童处在生理、心理、美感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虽然其艺术思维比较幼稚,但其情感流露却是自然、真诚、直率的,其审美创造活动与他们精神活动的想象与幻想密切联系。所以,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要特别注重在感受、认知、鉴赏美的基础上去开发他们创造美的潜能。首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创造的天性。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进行自由创编和角色表演活动,使儿童尽情发挥其审美想象力,如把童话改编成戏剧,组织儿童表演与演出;引导儿童续编故事,并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引导儿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喜好,把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情节用剪纸、绘画、泥塑、歌舞等艺术形式展示出来,这都有助于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其次,结合作文写作,鼓励儿童进行文学创作。处于创造状态的儿童,其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十分活跃的。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儿童的艺术天性得以自由表达和尽情发挥,发展他们的童真童趣,培养和提升儿童这份“艺术家”的气质,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能以艺术的灵性轻松自如地面对生活,使其人生达到一种更美好的境界。

[1]方卫平,王昆建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27.

[2]张海丽,张博:幼儿园课程中的文化品性,学前教育研究[J].2006,(6)5-7.

宋文翠/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育与审美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儿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