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读安文铸著《在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里耕耘》感言

2011-04-03 07:13周少鹤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真实世界辩证法改革

● 周少鹤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读安文铸著《在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里耕耘》感言

● 周少鹤

《在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里耕耘》(下称《耕耘》)内涵丰富,涉面广泛,可称“治教之大本”。全书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既纵论教育战略和教育决策,又直击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既解答学校德育工作之困惑,又指出课堂教学之误区;既有中外教育现状之比较,也有本国教育历史之钩沉。分块论述,分层举要;条分缕析,切中肯綮;观点鲜明,不蔓不枝;案例鲜活,随手拈来,真实可信。话题虽各异,却相互关联,钩锁绵密。有些重要观点和论述,在同一块状的文章中交叠出现,以加深印象。

《耕耘》采料真实,行文直率,言人所不敢言。读《耕耘》,你会明显感到作者的“忠赤之气,拂拂指端”,诸如:“一些单项的教学改革的决策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导向,其中尤以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为甚。”“课改推进的最大失误是忘记了中国80%的中小学在农村,所定目标太高,推进速度太快,脱离了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实际。”“在世纪之交,以‘转制’为名,把幼儿教育像‘甩包袱’一样地推给了社会,大伤了幼儿教育的元气。”“鄙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还远远没有转变;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仍是今后长时期在教育决策层面应该解决的问题。”笔锋犀利,不遮不掩。但也不是一味牢骚、批而不评、诊而不治,而是有问题分析,有诚恳建议和具体指导,光明磊落,尤为可贵。

《耕耘》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充满辩证法。《耕耘》以大量篇幅谈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看问题精准,分析问题深刻,解决问题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弊端不可小视,劳民伤财的现象难以杜绝。具体反映就是,部分教育科研者课题研究不切实际,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每遇批评,不仅不深刻反思,反而理直气壮。面对这些现象,作者做了深刻剖析。作者指出:教育科研课题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提炼得来。作者强调:教育科研有三个目的——①以研究的意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②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③通过学校整体改革的课题研究,培育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作者进一步指出:“中小学教育的最人特点是它的简单性和朴实性。”“其简单性和朴实性体现为‘三个贴近’原则(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教育教学);其深刻的规律性体现为‘小主题、大背景’的原则。”要真正解决好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策略是求真求实,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有效手段是运用辩证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者认为:在任何意义上,“改革”都并非是对“原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继承“原有”、优化“原有”、创新“原有”;要善于用理念指导行为,在行为中体现和渗透理念;合理的课堂节奏应该是活跃和宁静的对立统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本真……这些充满辩证法的文字,书中俯拾即是。

读《耕耘》,你还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作者循循指导,谆谆告诫,有如智者的叮咛。如“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观点、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处理好预设目标和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切忌用似是而非、花样翻新、形式主义的导向,把中小学教育搞得热热闹闹,玄而又玄,令人眼花缭乱。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这样的经典语录,《耕耘》中随处可见。作者把对教育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求真务实、忠诚耿介的人格魅力一定源出于此吧。

周少鹤/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真实世界辩证法改革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研究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改革之路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改革备忘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