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对外贸易演变及新形势下的对策

2011-04-04 04:31李南凯陈晶晶
对外经贸 2011年6期
关键词:外贸安徽省贸易

李南凯 陈晶晶

(1.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当前,国际贸易虽然隐含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贸易结构上的南北差异等,但是总体上呈现出贸易种类丰富多样、贸易手段日渐扩大、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巨大推动等景象,这对于人类继续推动贸易的纵向发展以及贸易结构不断升级是具有积极效用的,贸易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马车”之一,是安徽省经济“中部崛起”的重要动力,因此有必要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的演变作详细的分析、总结和预测,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安徽省贸易层次的提升和贸易质量的进步。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又开始抬头,发达国家利用不对等协议或者保护本国利益的贸易壁垒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压制,手段也开始从简单的出口商品补贴、区域法律管制升级到汇率操纵、高额征税以及联盟打压等更多的形式,诸多所谓的贸易保护案中对我国以及安徽省的贸易发展事实上释放出一个危险的信号,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对此给予更多的重视并设计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形成新形势下实现自身贸易利益的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对策。

一、安徽省对外贸易的早期演变

安徽省的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鼎鼎有名的徽商早在当时就通过丝绸之路把茶叶、丝绸等商品销售到欧洲。南宋,徽商又和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商人通行贸易,商品同时输往南洋。明朝时期,徽商和晋商结合,市场拓展到东欧。直至清朝早期,安徽省的贸易仍展示出如火如荼、欣欣向荣的面貌。清朝中晚期,外国殖民者通过设立代理公司,从安徽省摄取大量重要的产品和资源,有些还直接建立工厂,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大量产品运往本国。这也直接导致清朝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期安徽省贸易的衰退。数据表明,安徽省出口初级产品的比重1980年为80%以上,1990年约为41%,2003年为11%。进口初级产品的比重也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下降到20%以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贸发展思路的转变,安徽省加大了对短缺资源的进口,进口初级产品比重有所上升,2003年为31.3%。

二、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转型

1949—1976年,按照国家下达的出口商品调拨任务,安徽省充当了为其他出口省份供应产品的角色,同时由于不具备出口经营权,因此外贸形式以收购出口产品、组织调拨为主。在这一时期,安徽省进出口额度增长不到400万美元。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被赋予一定的自主经营出口权利,外贸形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收购调拨转变为市场经济情况下开始对港澳地区试行一部分自主经营业务,以此为转折点,安徽省开始直接地走向国际贸易市场,同时,改革开放的契机也使得安徽省很多企业家的思路得到解放,外贸量开始逐年增加,很多民营企业此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大量的外资企业也不断进入安徽省投资。1979—2003年,安徽省进出口额从2782万美元增加到59.4亿美元,增长了213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这一增长速度,既高于同期全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的平均增长速度,从而使安徽省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由0.2%上升到12.4%,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0.06%提高到0.7%,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2位上升到第12位。贸易结构上,安徽省的贸易从以“农业、轻工、重工”的结构慢慢过渡到“轻工、重工、农业”,贸易结构上的良性转变体现出安徽省对外贸易由量到质的变化。

在数量和结构演进的过程中,安徽省还利用外贸过程中形成的外部性作用使外贸运输、仓储、出口包装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方面使得安徽省的外贸配套更加齐全,创造了有利的外贸条件,同时,在和我国其他省份的竞争中形成了比较优势,依靠规模经济扩大了生产规模,降低了成本,间接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重视发展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同时,安徽省注重技术的引进、出口和与外资新型合作方式的拓展。安徽省的技术引进是从20世纪80年开始,至1992年,安徽省引进项目1299个,使用外汇8.8亿美元,其中已投产的百万以上项目87个,共花费2.27亿美元。技术出口方面,1987—1992年,共出口项目87项,金额达5555万美元,其中百万以上的项目有2个,金额为1297万美元。在与外资合作上,安徽省由早期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开始逐步探索合资方式的转变,从外方租用土地,购买劳动力到购买先进设备技术、聘请外方高级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才,从独资到控股、参股或者技术转让,从单纯的实体资产管理到国际金融市场的试探性实验,再从单方的无条件扶持到根据政策要求选择性发展适宜产业,安徽省的外贸路径也愈加理性和前瞻。

三、新形势下安徽省对外贸易存在的矛盾

30余年的快速发展并不能说明安徽省的对外贸易不存在矛盾,事实上,外部和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外贸产品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较少。这种产品结构,导致安徽省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链上很难成为高附加值、高门槛、高效率的一环,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产品需求旺盛的今天,这种结构上的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调整,安徽省的外贸规模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发展速度也将后劲不足。第二,外资引进上,安徽省直接引进外资相比全国偏少,这也导致安徽省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发展落后,在当前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环渤海区域经济圈大力引进优质外资的情况下,能否利用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好形势,从东部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知名度高、产品声誉好的外国企业或公司来皖投资合作,将是安徽省亟需解决的困难之一。第三,出口企业上,企业规模小,结构较单一。目前安徽省出口企业类型以专业外贸公司为主,出口生产型企业少,大型外贸企业(包括出口生产型企业)少,外商投资企业少,民营外贸企业少,这使得未来安徽省必将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双重挑战,由此可见,专项结构向多样化企业延伸将是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第四,政策扶持上,相比沿海省份,安徽省由于财政经费上的压力,对诸如出口退税等形式的合法的地区贸易保护手段支撑能力不足,对很多具有高科技的风险投资不足,难以支撑其R&D(研究开发),使得很多具有外贸潜力的朝阳企业无法得到基础资源而难以发展。第五,发展思路上,由于安徽省的地域特点和经济水平,从事外贸事务的人员思维没有与世界同步,对新产品的开发动力不足,依赖老式的优势产品和营销思路而不更新观念,这在世界产品快速推陈出新的今天也是需要相应调整的。第六,国际接轨上,安徽省由于引进外资较少,出口不是GDP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对外贸的经济拉动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导致安徽省对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机构、法律法规、协议条款甚至贸易潜规则都不甚熟悉,这在我国加入WTO逐步开放各领域与国外竞争的过程中将非常不利,所以,加强外贸人员的相关培训和与兄弟省份沟通将是安徽省贸易政策制定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新形势下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充分利用区域发展的政策扶持,加强与兄弟省份的有效合作

安徽省地处中部,原始资源多集中在北方少数地区,同时沿海沿江地段较少,因此,安徽省在地理和资源上都不存在原发优势,对外贸易对于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就具有更独特的意义,尤其在WTO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安徽省就更需要积极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依托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抓住先行先试的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对外贸易形式,同时通过对兄弟省份的考察学习,汲取宝贵的外贸经验,尽早熟悉国际外贸市场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在未来外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速引进高质量外资,加快外贸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加大对外贸朝阳行业的投入

安徽省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合芜蚌经济圈的契机,在国外需求复苏的态势下,派出专人同适合安徽省外贸需要的外资企业公司集团接洽,邀请相关人员来安徽省考察,通过双向熟悉了解,寻找适合安徽省经济发展,适合安徽省外贸结构的高质量、有市场的外资企业来皖投资合作;产品结构上,安徽省应在夯实优势外贸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向高资本含量、高知识含量转变,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适时地更新生产和销售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除了财政出资,通过风投会、创业板融资等形式,以各种有效渠道大力宣传推广安徽省的朝阳产业,借机让国内外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公司向这些企业提供资金和其他帮助,使得安徽省外贸具有足够强大的创新力和承载力。

(三)改革外贸机制,优化外贸服务环境

资本都是逐利的,安徽省要能把外资请进来并留得住。要使安徽省的产品具有差别化竞争力,安徽省的机制体制将是最坚强的基石。只有让外资看到安徽省具有较好的投资环境,并把配套条件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才能让其展开与安徽省的长期合作,同样,安徽省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大多不完全竞争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中,只有把产品的外围保证好,才能让顾客感受到产品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力量,而这些也必须以体制改善和服务优化为前提。

[1]陶涛,魏林.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

[2]雷朝阳,资树荣.安徽省与中部四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夏兴萍.安徽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5(3).

[4]潘理权.安徽省外贸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及对策[J].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猜你喜欢
外贸安徽省贸易
成长相册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