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2011-04-04 04:31孙贻君
对外经贸 2011年6期
关键词:长三角集群企业

孙贻君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块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浙江省目前已形成了成百上千个专业村、专业镇,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就有500多个,大约占了浙江工业产值的一半。江苏省的产业集群现象也十分明显,例如苏州新区、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都形成了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市的工业总产值中,约60%左右是由该地区产业集群贡献的。当然,长三角地区的大多数产业集群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具有某些集群特征的产业集聚现象,是“准集群”。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

(一)市场是主要驱动力量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由企业自我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如该地区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及依靠当地企业家和工商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加以引导。而且,从发展历史看长三角地区集群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市场,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市场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大好时机,实现了空间集聚和产业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并在其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二)地方政府发挥助推作用

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地方政府往往都会积极扶持,对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从而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业园区,鼓励企业“进区入园”,促进产业集聚和园区化进程。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尽管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该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瓶颈。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过度竞争对区域集群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内部的资源禀赋相似,运输成本和地区的消费结构相似等原因,长三角地区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相似度较高。但由于集群内企业普遍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普遍采取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生产供过于求,集群企业间恶性竞争,阻碍了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成本价格快速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目前,这些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依靠低成本的自发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受到严峻挑战。

(二)区域内资源与要素不足严重制约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供给紧张,成本上升。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工业用地已近枯竭,土地价格暴涨;水、电、煤等基础生产资料供应紧张,制约了现有传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二是高级要素匮乏,主要是熟练工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集群内部研发机构、信息传播机构缺乏,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水平低,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和科研条件。目前,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集群中,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三)集群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

产业集群的主体由众多企业构成,集群整体的发展,必须通过提升集群内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构成集群的每个组成部分,增强集群的系统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很多集群从事传统产业,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基础上。这导致很多集群企业规模小,企业员工素质偏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由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同时,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名牌企业却忽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长三角虽然目前有许多产品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30%~50%,钟表等甚至占到了世界市场份额的80%,但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长三角的自主品牌产品并不多见。事实上,长三角产业集群生产的许多产品大都是采取贴牌生产,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只获得少量加工费。

(四)集群企业关联度和合作水平低,产业布局不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政府规划引导型产业集群中。主要表现在:1.企业间关联度和合作水平低。许多当地政府部门在将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作为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政绩的重要任务来抓时,往往缺乏对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2.产业布局不合理。表现为重复建设、定位模糊、产业集群缺乏区域特色。在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中,部分地区不善于根据国家政策引导和培育本地特色产业,跟风现象严重,造成同档次、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同程度存在,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造成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长三角产业同构率高达70%。

三、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工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内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应依赖于创新,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特定的技术问题,集群企业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意味着该产业的技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此,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群及其内部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此外,对于那些以贴牌为主的集群,要推动企业从委托加工(OEM)向自主设计加工(ODM)和自主品牌生产(OBM)转变。

(二)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优质、充足的生产要素,完善的要素市场对于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不断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合理开发并规划土地的使用,使土地向高新技术产业、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流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完善金融体系,促使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信任,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外商对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

(三)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地方政府要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对称。同时,发展产业集群还应重视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在产业集群内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如商会、同业公会等,发挥其在拟定和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行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价格调节,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防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协助处理多边事务,发挥对外合作交流和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

(四)制定科学规划,促进集群协调发展

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合理规划产业集群,正确制定、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构建一个区域性的产业集群规划组织体系,对产业集群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问题。为了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支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提升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还应促进区域内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集群经济。

[1]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2):19-26.

[2]董树荣.浙江产业集群“盛极而衰”[EB/OL].http://www.zjsr.com.

[3]顾强等.产业集群与品牌互动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5]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2):119-124.

[6]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3(6):4-11.

[7]张曼茵.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J].经济纵横,2005(7):13-14.

猜你喜欢
长三角集群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