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2011-04-07 14:42陈以藏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公民大学课程

陈以藏 邓 涛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陈以藏 邓 涛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均需要具有全球意识并为之行动的全球公民,由此在原有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全球公民教育,且对这一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共识。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尽管对此教育的理念还存在争议,且实现这一理念的教育实践不尽一致,但其精神实质则是趋于相同的。

全球公民教育;世界公民教育;全球公民;教育理念;教育实践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S·Nye)在其著作《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1977年)中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1]伴随着这样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的是:世界各个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即类似能源、人口、环境、粮食、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这些全球性问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国所能承担,它需要各国相互协作,共同行动才能有效地完成,由此,各国政治家、各领域的学者以及教育界人士提出了解决之道,其中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步。

尽管目前对于全球公民这个概念还存在着争议,但总体而言,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全球公民,并进行与之相应的教育,这个观点则是一致的。全球公民不仅要具有全球意识,还要能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于这样的公民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或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的理念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认为全球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全球视角,把他们培养成为积极而又负责任的全球公民,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和人人都能幸福地生活的美好世界做出贡献。这其中,美国的戴伟·巴罗斯(David Burrows)、英国的奥克斯法姆(Oxfam)为代表。他们首先提出了全球公民的素质或者说具体的全球公民教育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构建出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教育内容,且认为这些知识是达到全球公民教育目标的基础;技能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条件和动力;而价值观则为目标的达成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

总体来看,全球公民教育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全球公民教育目标观以及内容观。目标为全球公民教育指明了方向,而内容是实现此目标的手段。两者共同构成了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

1.全球公民教育目标观。

全球公民教育论者认为全球公民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以下二个方面的素质,即:认知能力以及参与当今世界事务的意愿和能力;认知能力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和参与的先决条件。而只有参与且付诸实践才是做出贡献的前提,也才有了现实意义。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

(1)认知能力。全球公民教育论者强调,全球公民必须具有超越只关注自身以及周边的意识,具体来说则是:培养全球认同、培养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并坚信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2)参与当今世界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全球公民教育论者认为:认知能力使公民理解世界和关注世界问题成为可能,而作为行动基础的,则需要成功地应用这些知识并能产生有效影响的动力。换言之,就是对问题能够做出批判性判断的能力,辨明是非是正确行动的前提。

(3)实际行动。这是将知识和理解转化为行动的技能和动力。愿意并有能力参与地方、国家和全球的政治,并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的能力。要使实际行动有成效,就要具有愿意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的意愿;也要具有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的能力。

总之,全球公民是具有全球意识、并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积极行动的人。但是,全球公民不是以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相反,全球公民既维护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又超越民族文化的狭隘局限,将两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简言之,全球公民角色应该是“思考着眼于全球,行动始自于地方”。(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

2.全球公民教育的内容观。

为了使以上的素质落到实处,全球公民教育论者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内容:

(1)知识和理解。在知识与理解维度上,主要强调进行以下一些内容的教育:社会正义与平等教育。即要辨明是非,积极维护正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侧隐心及仁爱精神,使其从心灵深处抵制以强凌弱的行为。对不同文化持平等、欣赏的态度,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要了解世界的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以培养学生同舟共济的全球意识和精神。

(2)价值观和态度。全球公民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国际的眼光来对待问题,懂得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理解“全球性的考虑,全球性的行动”或“全球、地方性的统一考虑,全球和地方性的统一行动”之意义。坚信任何一方只有走双赢或多赢的道路才有出路,而双赢或多赢的可能就在于“全球视角”的获得以及对其真正地践行。要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人类共同体的利益,做出自己认为是对国家和社会,以及整个世界最为有利的选择。所有这些价值观和态度的获得,靠的是教育。由此要着力对学生进行全球视角与意识的教育、全球责任感教育以及共处教育。

(3)技能。在技能方面,突出以下几方面要素: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辩论的能力、挑战不公正和不平等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全球公民论者还对课程提出了要求:他们并不赞同单独地列出一门课程;而是主张将全球公民教育纳入到诸如历史、社会、地理、外语等学科中,尤其强调开展课外活动以及不同国籍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重要性,并对这样的交流活动甚为赞赏,认为这些对培养全球公民比单纯的全球公民知识的学习更为有效。同时,他们还对教师寄予了厚望,认为更多的要依赖教师而不是课程,因为教师的影响可以持续终生。

由此观之,全球公民教育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全球公民教育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更注重学生的正确而有效的行动。

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理念,一些国家在其教育实践中开始得到体现。

二 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

从实践上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公民教育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了实践。

第一次国际全球公民教育大会于2008年7月在意大利的科托纳(Cortona)举行。来自哥斯达黎加、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西班牙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大约100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交流了进行全球公民教育的经验。会议发表了《“全球公民教育”——国际宣言》(‘Educating for a Global Citizenship’– International Manifesto),强调进行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进行该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会议之后,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全球公民教育——作为建立公平世界的基础的学校》(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The school as a foundation for a fair world.),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个人和集体所学习的有关全球公民教育的各种课程、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等[2]。

在美国,全球公民教育不但反映在大学的课程上,也反映在大学的专业上。其表现便是大学中一门新专业的诞生——“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且这门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中发展很快的专业。美国现有数百家高等教育机构现在开设“国际研究”本科专业。

美国的查普曼大学就明确提出,要把该大学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探究的、有道德的、有贡献的全球公民。且通过国外学习计划、海外合作、开设世界文化课程、访问学者计划、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培养。此外,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就开设全球公民教育讲座。波士顿大学也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

目前在美国,“全球公民教育进入到政治主流中,并己经获得了牢固的基础,且对全球公民教育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己经出现。”[3]

加拿大的阿尔伯特大学与非洲的加纳大学共同发起了“全球公民教育计划”(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Programs),开设了《全球公民教育》课程。该课程由两所大学共同开发、共同教授。自2007年起,两所大学每年都开展该项计划。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该课程开设之初,就明确了其目的:要使两国的学生成为有知识、积极的全球公民,使他们在将来能够影响地区、全国以及全球的积极变革,而这一切对于日益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加的时代是极为重要的。阿尔伯特大学还将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巴西等世界各地的学者以及本国其他大学的学者集中起来,利用这一优质师资的优势,在大学里开设了全球公民教育的系列讲座。

在英国,全球公民教育在学校中已开展多年。而它的大学更是进行该教育的先锋。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全球公民教育的课程问题。巴斯思巴大学(Bath Spa University)开设了全球公民教育的课程。在阐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原因之时,该大学明确写到:开设这门课程反映了21世纪不断增长的对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需要的一种回应,以及需要学生具有全球的视野[4]。伍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orcester)还对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实施路径等进行了深入且具有实效的探索。在2001-2002学年期间,威尔士大学的世界教育中心发起了一项培养全球公民教育的教师计划,该计划认为教师教育与课程培训对培养从事全球公民教育的合格的师资起着关键作用。格拉斯哥大学则尝试把全球公民教育融入到教师教育中,并力图探索出全球公民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其目的就是要为培养全球公民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这表明为了使全球公民教育能有效地开展,转而开始注重培养从事全球公民教育的新型教师。

近年来,日本也意识到进行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体说来,日本将这种教育(指全球公民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尤其是英语教学中……特别在近年,一些地方教育机构更将这种致力于全球公民教学的教育计划专门化,这样,尽管这个概念(指全球公民)源自西方,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许多地方教育者所接受。”[5]该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全球公民教育,对于建立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世界是极为重要的,这种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相互依存以及对其他民族人民的同情。

一些国家,并不是单独开设全球公民教育课程,而是将其融入到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音乐、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外语以及社会科等科目中进行教学。如,新加坡是通过各科教学,尤其是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全球公民教育的。[6]

三 简要评价

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反映并表达了善良人们的善良愿望,体现着对人类生活最高境界的诉求,希望以此教育来改变当今世界中的弊端、解决存在的问题,达成人类的美好未来,从而建立一个大同的世界。这种愿望虽早已有之,但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促使人们对这种愿望的渴求,且使人们从理想逐渐转化为现实,并付诸行动。

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对这种美好愿景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目前的条件下,虽然具有乌托邦的色彩,但毕竟代表着一种向善的追求和努力,对现实中不完美之处可以起到警示和矫正作用,虽可能失败,但仍不愧是一种积极尝试。正如当代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所言:“目前应该做的,正是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案,以消除当今社会所显示出来的缺陷,克服它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使世界向较为公正的未来发展。倘若放弃一切努力,将世界看作一片黑暗,将改善目前状况的一切尝试统统称之为幻想,那么今天的状况将成为‘铁的现实’而延续下去,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没有什么希望了。”[7]

尽管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尚处于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之中,但全球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努力培养积极而又负责任的全球公民,进而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和人人都能幸福地生活的美好世界,它的实现,需要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和实践规范,如法律、规则、目标、机制等等。没有如此支撑,全球公民教育只能是稀缺之物,全球公民的理想只能是乌托邦。也因此,用全球公民教育的思想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进而达到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幸福,无疑过高地估计了教育的作用。

就目前来说,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范围还是比较小的,在大学和中小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全球意识教育,而真正能与各国学生的广泛交流还是凤毛麟角的。这固然是由于条件,尤其是经济和政治条件的限制的缘故。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全球公民教育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总而言之,正如美国学者汉斯·珊特尔(Hans Schattle)所说的,全球公民教育是否就能够真正培养出“全球公民”,仍然是个未知数。就目前国家主义色彩甚浓的背景下,要培养出“全球公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美]基欧汉,[美]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2]Marco Galiero,William Grech and Dominik Kal-weit.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The school as a foundation for a fair world[J/OL].

http://www.educiglo.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0&Itemid=80.2011-2 -10.

[3]Schattle,Hans.Global Education and Global Citi-zenship:Widening the Scope of Civic Education[Z].The paper which prepared for delivery at 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44-45.

[4]Education Studies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Global Citizenship[J/OL].http://www.bathspa.ac.uk/courses/postgraduate/education.asp.2011 -4 -16.

[5]Salem K.Hicks.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J/OL].JALT2009 Conference Proceed-ings.Tokyo:JALT.:548.http://jalt- publications.org/proceedings/2009/contents.php.2010 -12 -8.

[6]Cher Ping Lim.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school curriculum and games:Learning Mathematics,Eng-lish and Science as a global citizen[J].Computers & Edu-cation Volume 51,Issue 3,November 2008:1073-1093.

[7]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01):28.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hen Yicang Deng Ta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and the increase of problems met with by the global people,the citizens with global awareness are needed urgently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existed.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Although the idea of the education is still on debate and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ways in different countries,but the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 is the same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global citizen;educational idea;educational practice

G511

A

1672-6758(2011)10-0007-3

陈以藏,硕士,讲师,皖西学院政法学院,安徽·六安。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邮政编码:237012

邓涛,博士,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邮政编码:13002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编号:DDA090352)

Class No.:G51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公民大学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论公民美育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