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及教育

2011-04-08 13:54安咏梅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饮食胰岛素血糖

荀 芳 安咏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1;①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2009年1 月~2011年3月对263例住院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263例住院患者,男153例,女110例,最小27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65岁。单纯糖尿病51例,合并高血压65例,合并肾病25例,合并视网膜病变122例。

2 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分析

2.1 紧张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或群体处于对模糊的、不具体的威胁感到不安(忧虑)及自主神经系统受到刺激的状态[1]。有些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患者不知道紧张焦虑的心理可以使血糖升高,心率加快,还可以导致许多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2.2 消极心理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治方法,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必须经常注意控制饮食、监测血糖、长期药物治疗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使一些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产生消极心理。针对此类患者,向他们讲解该病的危害性,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3 淡化心理 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加上有些患者年龄偏大,自己或家人认为,反正也活不了几年,想吃啥吃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认为已服降糖药物,不必控制饮食,产生侥幸心理。对于这些患者多与其沟通,教育他们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2.4 恐惧悲观心理 大多数患者由于血糖较高,担心出现并发症,使他们产生恐惧和悲观情绪。已经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生活及劳动能力的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有研究报道[2,3],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是唯一与不安情绪的增长相关的疾病因素,而且并发症的数目是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的因素之一。由于担心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患者往往有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加上有些患者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糖尿病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给患者的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责任护士经常下病房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告诉患者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出现并发症也能治愈。并发症也不是不治之症,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锻炼,按时口服降糖药物或者坚持打胰岛素,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并发症。告诉家属要耐心、疏导、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要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能坦然面对现实,情绪稳定。

3 健康指导

3.1 饮食指导

3.1.1 合理分配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按照病情、饮食习惯及胰岛素药物使用情况合理分配每日饮食中的热量。每日主食应控制在250~300g,强调少食多餐,防止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胰岛素负担。三餐主食量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也可四餐分为1/7、2/7、2/7、2/7,脂肪的摄入量每日 40~60 g,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50~70 g。限制钠盐的摄入,饮食不宜过咸,以偏淡为主,每日食盐量应在5g(大约一啤酒瓶盖)以下,糖尿病合并肾病水肿者钠盐摄入量需更低[4]。严格限制含糖类食品:如糖、水果、饼干、蛋糕及各种含糖点心、冰淇淋等。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本原则,所有糖尿病患者无论采取降血糖药物与否,首先必须控制饮食,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

3.1.2 食物的选择。主要以大米、玉米面、小米、荞麦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副食可选择适量的富含蛋白质的大豆和豆制品,配一些鸡、鸭、鱼、蛋、牛奶等动物蛋白。脂肪类应食植物油,少食动物油。应大量食用如番茄、黄瓜、南瓜、芹菜、苦瓜、萝卜和胡萝卜等含大量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可在餐前或睡前作为加餐适量食用[4],应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

3.2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加速脂肪分解、增强体质、改善代谢[5]。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状态的目的。运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步行、跑步、各种健身操、太极拳及球类活动等,可根据病情和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步行最安全、可行,最易坚持,是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最好相对固定,饭后1h左右参加运动较为合适,并随身携带糖果,血糖较低时及时服下,避免发生低血糖。运动强度以自我感觉轻松,运动后有微汗、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为宜。运动前应进行身体健康状况评估,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应穿着宽松舒适,保护皮肤和足,活动由轻渐强,动静结合,运动后及时检查双脚,并注意有无水疱,感染等,有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不宜进行活动。

3.3 药物运用指导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血糖药物和皮下注射胰岛素,当饮食治疗不能使患者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时可应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要按时按剂量服药,餐前半小时服磺脲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应在餐前0.5h皮下注射,注射剂量要准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药物吸收。

3.4 糖尿病的监测方法 家属及患者要熟练掌握一定的糖尿病技能知识,学会尿糖、血糖检测法。出院前,护士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检测尿糖,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方法等。随时尿糖测定,定期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测定,3个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1年全面复查如体重、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情况、神经情况等 。

通过对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责任护士经常下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意义,不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紧张、焦虑、消极、淡化、恐惧悲观心理,而且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会了尿糖、血糖检测法、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全面护理,才能使患者病情平稳,身心健康。

[1]李 宁.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0-136

[2]郜爱莲,王 冰,宁乐萍.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317

[3]Peyrot M,Rubin RR.Levels and risk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atology among diabetic adults[J].Diabetes Care,1997,20(4):585

[4]张爱珍.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1999,2(1):13

[5]刘英丽.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干预指导[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7):787

猜你喜欢
饮食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健康饮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