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2011-04-08 13:54施海燕张桂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腰椎膀胱神经功能

韩 英 施海燕 张桂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人民医院骨科 宁夏青铜峡 751600)

2008年10 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55例,女20例;年龄15~68岁,平均49岁。骨折部位:胸椎骨折15例,手术6例,伴有神经损伤者3例;腰椎骨折60例,手术38例,伴有神经损伤者23例,所有手术患者均经后路内固定。

2 护理

2.1 体位护理 胸腰椎骨折后,若体位不当可致骨折块移位出现或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搬运和更换体位时应保持脊柱纵轴水平一致,即嘱患者挺直胸腰背部,以紧张背部肌肉,使之形成支撑作用,避免扭曲、旋转和拖拉。最好使用三截褥子或带洞口木板床,不用翻动患者即可使用便盆,使胸腰椎保持平直;双侧下肢应保持正确体位,尤其是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避免关节挛缩、变形或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必要时应用护理技术给予支持、固定或按摩。

2.2 卧床并发症的护理 胸腰椎体骨折或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因长期卧床预防泌尿系、呼吸道的感染、褥疮及血栓形成等[1]并发症尤为重要。除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外,应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以预防压疮,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老年肥胖患者。指导患者正确饮水,因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有尿潴留或尿失禁的,部分患者因不习惯卧床小便出现尿潴留者。留置尿管可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应加强会阴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定时开放尿管,以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翻身时应给予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运动等协助排痰,尤其是老年患者,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

2.3 改善营养状态 评估患者饮食习惯及营养状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加强营养的重要意义,以改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促进损伤愈合。胸腰椎损伤时可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伴有脊髓和神经损伤的患者,直肠功能易出现障碍,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腹胀、腹痛及便秘或不习惯卧床排便。部分患者不愿或不敢进食或少进食。应鼓励患者摄入蛋白质丰富、粗纤维、多种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胃肠蠕动,以刺激患者食欲和预防便秘。

2.4 术后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2.4.1 术后失血性休克。术后平稳抬放患者,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应妥善安置、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堵塞,特别是患者翻身时保证引流管不打折、不受压。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液量的变化,尤其是切口引流管,当短时间内引出大量血性液或无色液时,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

2.4.2 硬膜外血肿形成。患者麻醉恢复后应严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检查其双侧下肢感觉和运动,牵拉留置导尿管以检查膀胱功能,每班检查2次,连续检查3天。若术前无神经功能异常,术后双侧下肢感觉、运动异常或术前神经功能有异常而术后症状加重的,如手术时无意外,可能出现血肿压迫硬脊膜,应报告医生。

2.4.3 术后血气胸。胸椎骨折术后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叩诊呈浊音或鼓音,经床头胸部X线检查确诊后即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做好引流后护理。

3 功能锻炼

3.1 早期锻炼 床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基础,早期通过主动和被动活动可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向患者讲明床上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合作,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残失的功能,对伴有神经损伤者充分利用健侧功能代偿;非手术者,伤后3天疼痛有明显缓解后,应在平卧位时在伤椎下垫塔形垫,以尽可能恢复胸腰椎生理曲度或伤椎高度。塔形垫应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高度,持续6周,最高可至10~12cm。主动行双侧下肢交替直腿抬高,以预防肌肉萎缩。手术者,术后24小时应行双侧下肢交替被动直腿抬高,逐步增加抬高角度直至90°位,以预防神经根粘连。非手术者伤后1~2周,手术者术后2周均行腰背肌肉功能锻炼,以缓解腰背肌肉痉挛、萎缩,尤其是手术患者,以预防预后背部慢性疼痛。应根据患者年龄、体型以及是否伴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循序渐进,由开始行“五点支撑法”至“三点支撑法”锻炼。切忌粗暴剧烈,防止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手术者伴有骨质疏松的应推迟至术后4周,以防内固定拔出。

3.2 站立和行走锻炼 站立和行走应根据病情而定,非手术患者伤后6周佩戴腰围或胸腰段支具保护性站立和行走;手术患者及伴有下肢瘫痪的,应早期逐渐抬高床头,锻炼坐起,练习坐轮椅,以达到部分自理、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参加直到会活动的目的。

3.3 膀胱功能锻炼 应根据膀胱功能失调类型进行护理,协调痉挛性的膀胱护理,侧重会阴部皮肤护理和外流尿液的引流,常规进行会阴冲洗;失协调痉挛性膀胱应留置导尿管,每日2次膀胱冲洗,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协调性迟缓性膀胱患者,应按压腹部形成排尿培养患者良好的排尿习惯;失协调性迟缓性膀胱患者,应间歇性导尿辅以间歇性膀胱冲洗,定时排尿,每次尽量排空尿液并多饮水。一定要教会患者及家属体会和观察护理过程,协助做好康复训练工作。

[1]唐 辉,齐保闯,徐永清.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性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84

[2]黄公怡,刘长贵,温建民.现代创伤骨科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229

猜你喜欢
腰椎膀胱神经功能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