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011-04-08 13:54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闭式外伤胸腔

肖 伶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外三科 天津 宝坻 301800)

胸外伤患者,特别是多发肋骨骨折病情多较危重,易致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护理上需严密观察,对伤情做出及时评估,做好周密护理,以挽救患者生命。我科2005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胸外伤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年龄17~66岁;交通事故致伤38例,摔伤、打伤、挤压伤4例。全组治愈好转40例,治愈好转率95.2%。1例因刀刺伤心脏大血管而死亡,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 护理

2.1 早期发现ARDS 本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时间:入院时14例已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入院后72小时内发生。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节律、频率、深浅及有无缺氧表现,在伤后3天内尤为重要。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变化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舒张压的变化,脉压差<2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应引起重视[1]。

2.2 呼吸道管理 首先要向患者解释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做有效咳嗽,同时协助患者排痰。对于病情重、自主排痰能力差、常规处理不能使呼吸道保持持续通畅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吸痰、清洗口腔、更换体位等操作后,应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观察患者反应,了解吸痰效果及呼吸机工作状态,并做好记录。气管切开部位应坚持每日换药2次;保持开口纱布清洁干燥,被痰污染或潮湿后及时更换,吸痰时带可弃式塑料薄膜手套。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每周更换1次呼器管道。监护过程中通气良好的表现是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肺部呼吸动度适度,末梢循环良好。

2.3 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多合并有血胸、气胸,常需行胸前鄙视引流术进行治疗。闭式引流可促进肺复张,改善呼吸困难,并可防止凝固性血胸、脓胸的发生[2]。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外伤患者的常规治疗,在护理中应注意观察:①闭式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及脱落;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量。如持续2~3 h,胸腔引流>200mL,说明胸腔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行开胸探查手术。

2.4 机械通气的监护 为了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缓解呼吸衰竭,纠正低氧血症,恢复有效的气体交换,应及时合理使用呼吸机。我们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6mL/kg),适当增加PEEP,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呼吸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呼吸参数调节。但应注意患者若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脑水肿患者,PEEP不可过高,以免减少静脉血液回流,加重低血压及脑水肿。应用呼吸机时,应注意报警系统的提示,一定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2.5 密切监测并及时发现处理其他并发伤 全面的查体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其他并发伤。加强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监测尿量及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等情况。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1]何 鹏.重症胸部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8

[2]魏红云,李光星.1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患者的急救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2,12:71

猜你喜欢
闭式外伤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