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护理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1)

2011-04-09 07:24张焕芳李红玉
护理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伤员灾害危机

张焕芳,李红玉

灾害除了造成物质和躯体损伤之外,还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我国的危机干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就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各类事故灾害而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灾难救援中,护理人员作为第一时间接触受难者专业救护人员,及时为伤病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有效实施护理心理干预,无疑对降低其心理创伤及促进灾后心理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灾害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灾害”的定义是:任何时候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是灾害发生了。

2 灾害发生时对心理干预的需求

灾害除了物质损失和躯体伤害之外,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灾难个体易产生一系列的躯体、情绪、认知行为反应,甚至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人格等方面的改变,出现头痛失眠、焦虑紧张、恐惧害怕、悲伤抑郁、愤怒、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部分个体会出现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自杀[1]。如果病态心理反应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SD)、重性抑郁(MDD)、物质滥用以及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对个体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创伤,导致工作能力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2-4]。研究发现[5-7],灾害初期55.28%的个体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并需要心理干预,灾后1年~2年内PTSD的发生率为3.80%~60.00%,MDD的发生率为16.00%。灾后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缓解受灾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可以降低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远期心理问题的发生[8-9]。在灾害救援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救助,更要注重对受灾者的心理援助。地震后骨折伤较多,占55%;四肢神经血管伤多,以较大面积挤压伤为主。常为多肢体损伤;挤压综合征。全身软组织受压时间长,挤压综合征发生率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性损伤多,症状相互掩盖;饥饿、长时间缺水、断粮造成全面饥饿[10]。这些创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痊愈,大多数需要住院治疗,而治疗期间与病人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这为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提供了最佳时机。

3 灾害救援中的护理人员

3.1 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援全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救援活动的关键角色之一[11]。在救援过程中与团队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协作,扮演着预防、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物资管理者的角色。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救治、康复的全程参与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现场大批量的伤员,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进行伤情评估、分类。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在现场开展急救和转送伤员,对灾难现场的人员和医疗物资进行组织、管理。同时还要对灾区民众进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心理疏导及承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在地震伤救治结束后,护理人员还需针对救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研究计划和课题,以制订地震伤员救治的相关指南,为以后的地震伤员救护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3.2 灾害救援中对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 国内外有关灾害护理能力的信息,H su等[12]通过循证分析发现,与危机有关的灾害护理能力共有7项:识别危机并采取初步行动的能力;运用危机管理原则的能力;运用危机事件安全原则的能力;理解机构制定的突发事件运行规划的能力;有效实施危机交流的能力;了解危机预警系统及自己角色的能力;危机事件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完成自己使命的能力。日本兵库大学护理学院在多年地震灾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包括知识、技巧与判断3个方面,涉及5个能力领域:灾害护理基本态度、灾害护理系统化评估与提供、脆弱人群及其家庭的护理、灾中护理管理及专业发展[13]。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野外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条件通常十分艰苦,医疗、生活物资缺乏,很多时候需要护士自己背负很重的必备物资进行长途跋涉,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且没有规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是难以胜任的。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否则在面对惨烈的灾害场景时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这种情绪和灾区人民的情绪会相互渗透和影响,对救援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而乐观向上的情绪会感染周围的同事和灾区群众,给医疗救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护理人员还要具有高尚的护德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救助和关心伤者。

国际著名的灾害护理和预防专家Tener等[14]认为,一个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计划、交流、管理、检伤分类、庇护护理、恢复公众健康的能力,应当能够应对各种灾害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早期识别各种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当通晓如何进行应急搜救、应急救援、应急医疗救助[15],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常见医疗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种野外条件下生存和工作。知识广博,了解多民族习俗,善于非语言交流,同时有较好的外语水平,以便在国际救援或救治外籍人士时更好地发挥作用。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应是优秀的全科护理人才,要一人多专,一专多能,适应灾害救援的需要,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3.3 灾后护理人员实施心理干预的优势条件 地震对于人心理上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青少年,汶川地震中的主要受灾点是学校,由于正是上课时间,学生成为这次地震中受害的主要群体。而以女性为主体的护理人员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在灾害现场幸存者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而护理人员有医学知识,在实施心理干预时更容易被伤员接受,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很容易被接纳并取得配合,引起共鸣,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4 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与不足 护理是促进人在其所处社会与环境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健康水平的活动[16]。护理人员在地震外伤处理、大量伤病员的急救管理、疏散及临时庇护所内的护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明显不足[17]。而且救灾人员虽然做好充分准备,但也会有痛苦的体验[18]。此外,救援中还发现需特别处理的情形,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严重心理反应。尽管已有许多专业团队相继赴川开展心理救援行动,但灾后中远期灾民心理和精神的重建更需要关注,有些灾民的心理痛苦甚至可达20余年。这就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具备灾后(尤其是灾后中远期)心理社会救护知识与技能[19],以实现对灾民及其家庭、受灾社区及其他受到间接影响的人与社区提供长期持续的支援。

4 灾害心理干预

4.1 灾后护理人员对伤员实施的心理干预 灾难中的伤病员易发生心理危机,甚至产生ASD、PTSD等心理疾病,而与伤员接触最早、最密切的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可以在最佳时机为病人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同时,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助人自助”工作,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证明,护理人员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包括与病人沟通,与医生沟通,与护士群体沟通,与其他健康服务者沟通[20]。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理解的眼神,关爱的肢体行为,握住被救助者的手询问:现在身体还有哪些不适吗?现在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疼痛吗?医生会给您诊治的,能说出来吗?谈话的关键是不要涉及灾难的经过,让被救助者着眼于眼前,使他感受到现在不是孤立无援的,很多人在关心帮助他[21]。当被救助者出现流泪,甚至号啕大哭等情绪反应时,护理人员应使用简短、温柔的语言和拥抱或握手行为辅助疏导,正面劝导被救助者存在这种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是每一位遇到此类事情的人都会出现的反应。不要试图去阻止被救助者宣泄情绪,理解和接纳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哭出心中的痛苦[22]。

4.2 心理干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与伤员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因而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伤员情况,对伤员的伤情和心理状况应有全面了解,在掌握伤员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要做好心理干预: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伤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前提,护理人员与伤员沟通时,应以理解伤员为原则,积极主动地去关心伤员生活,认真倾听伤员的感受,帮助解决家属的吃、住、看病等问题,让伤员解除后顾之忧,能安心养伤。在尊重伤员,与伤员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体心理干预与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目的是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针对地震伤员均为骨折伤员,伤情相同,致伤因素相同,普遍存有心理创伤的特点,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式以达到心理放松目的。通过集体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以达到相互支持,帮助伤员在心理上消化创伤体验,通过集体讲授心理知识,以纠正伤员不合理的认知,在集体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对焦虑、抑郁程度严重的伤员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干预,同时加服抗焦虑、抑郁的药物。

5 小结

心理干预是灾后心理重建的重要内容,应贯穿灾害护理各阶段。灾后伤病员的心理创伤往往首先体现在躯体的不适,护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观察到伤病员的心理及身体变化。护理人员若掌握科学的心理护理知识,学习简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生命救护的同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不会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而现在我国护理人员对心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于大大加强,尤其是在重大灾难发生时的特殊时期。

[1] 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等.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3-158.

[2]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200-202.

[3]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抽样调查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2):106-108.

[4] Freedy JR,Simpson WM.Disaster-related physical and m ental health:A role for the family physician[J].Am Fam Physician,2007,75(6):841-846.

[5] 任凯,彭龙颜,邢济春.什邡地震灾区 984名灾民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4(3):243-245.

[6] Kuo CJ,Tang HS,Tsay CJ,eta l.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among bereaved su rvivors of a disastrous earthquake in Taiw an[J].Psychiatr Serv,2003,54(2):249-251.

[7] Nefia Y,Nandi A,Gales S.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following disasters:A systematic review[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08,38(4):467-480.

[8] Goenjian AK,Walling D,Steinberg AM,eta 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depressive reactions among treated and untreated adolescen ts5 years after a catastrophic disaster[J].Am JPsychiatry,2005,162:2302-2308.

[9] 赵国秋.心理危机干预技术[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5-47.

[10] 王岩,郭渝成.地震伤急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3.

[11] Wynd CA proposedm odel for m ilitary disaster nursing[J].On-line J Issues Nurs,2006,11(3):5.

[12] Hsu EB,Thomas TL,Bass EB,eta l.HealthcareW orker Com petencies for Disaster Training[EB/OL].http://www.biom edcentral.com/1472-6920/6/19.

[13] College of Nursing A rt and Science,University of Hyogo.Core Competencies Required for Disaster nursing[EB/OL].h ttp://www.coe-cnas.jp/english/group education/core competencies.htmL.

[14] Tener GV,Ready RN.H andbook for disaster nu rsing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2th)[M].St IDuis Mo:Mosby/Elsevier,2009:2-6.

[15] 譬晓萍,张利岩,高歌,等.届际救援实践对护理培训方向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12-113.

[16] 侯晓红,臧渝梨,娄凤兰.《灾害护理学》的教学设计[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0-602.

[17] Chaa EYY.The untold stories of the Sichuan earthquake[J].Lancet,2008,372(9636):359-362.

[18] 程果,寇敏.灾后救援人员心理干预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09,7(9B):2423-2424.

[19] 游睿芳,赵文婷.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现状[J].全科护理,2010,8(3C):823-824.

[20] 冷晓红.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21] 周小东,刘潇.简易、快捷的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中的运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3):1-3.

[22] 张宏晨,王培席,王伟,等.结合汶川地震浅谈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灾害护理能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37-39.

猜你喜欢
伤员灾害危机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危机”中的自信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