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课程体系改革

2011-04-10 08:27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1期
关键词:师范类数学课程课程体系

(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前一时期,各省及直辖市陆续实行了中小学课程改革。特别是2009年秋,湖北省开始全面实施高级中学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性课程的数学,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数学方法,较之以前出现了巨大变化。首先,数学内容较之以往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增强了数学的文化特征与应用特征。如A系列中二模块中的算法初步、统计、概率,E系列中的优选法与实验设计、统筹法与图论,D系列中的数学史选讲,F系列中的对称变化与群、球面几何与非欧几何等(在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内容被分为A、B、C、D、E、F共6个系列,每个系列又由几个模块构成,其中A系列为必修课,B、C系列分别为文、理科的必修课,D、E、F为文化系列、应用系列、拓展系列的选修课[1-2])。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这些数学内容的更新与数学方法的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以往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教学大纲已显得陈旧,不再适应培养满足现代要求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修订原有的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该问题参考了国内部分院校的研究[3-6]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课程体系❶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2009013)。。

1 强化师德修养,拓宽专业基础

笔者到荆州市教科院、荆州市部分中小学就数学教学与数学教师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要求给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家感到压力巨大,责任巨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以及高超的教学水平。而放在首位的是敬业精神,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其次,中小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学习与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与中小学教材内容相匹配的科学思想方法,具备扎实全面的人文素养与专业功底。最后,应当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并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

基于社会对初等教育师资的需求,笔者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作了相应调整(见表1),在确保思想品德、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增加适应高中课改的专业选修课,保证毕业生掌握从事初等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获得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2 增强应用能力,突出师范技能

1)增强应用能力 在笔者制定新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强化了数学应用方向的课程,如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注重科学计算、统计实验、数据处理、社会调查等包括大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见表2),以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表2 师范类专业选修课以及课程设置

2)突出师范技能 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在课程体系中突出了师范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普通话、粉笔字、演讲等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保证教育见习、试教、教育实习等系列师范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重点改革数学教学论、初等数学研究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其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当前中小学教学内容,确保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成为毕业生今后从事教学工作的范例。

3 增强统计方向,确保就业前景

根据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调研,结合前几年毕业生就业的形势,笔者发现社会对中小学数学师资的需求量逐年减少,而对应用统计、金融数学方面的人才的需求,还有较大的空间。为此,笔者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增加了一个统计方向,其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成绩优异者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

为实现培养目标,笔者确定了学位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了相应课程体系(见表3)。与师范类的教学计划相比,增加了随机过程、多元分析、抽样调查、时间序列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减少了部分数学理论课,专业选修课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见表4),在实践环节上增加了社会调查统计方面的自主实习环节。

表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统计学)

表4 统计学专业选修课以及课程设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绍学.数学(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何先平,宋述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课程体系改革 [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514-155.

[4]唐高华,赵继源,刘立明,等.地方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广西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总结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4-47.

[5]黄秦安.数学课程改革向何处去-关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 [J].数学教育学报,2011(3):12-16.

[6]郭运瑞,赵晨萍,潘全香,等.新课标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提高施教能力 [J].新课程学习,2010(11):182.

猜你喜欢
师范类数学课程课程体系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