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11-04-10 11:23周学文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9期
关键词:防洪节水水利

□周学文(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突出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十二五”期间,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段进行重点治理。二是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面广量大的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三是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尽快在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建成2058个县级行政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对重点防治区中灾害风险较高、居民集中且有治理条件的山洪沟逐步开展治理。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区,实施搬迁避让。四是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加快使用频繁、洪水风险较高、防洪作用突出的蓄滞洪区建设。近期重点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长江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外迁。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一是尽快形成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尽快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和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工作。二是完善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对于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积极有序地推进水库建设。对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强化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三是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快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城镇密集区的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大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的利用。四是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约3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进集中式供水,能与城镇供水管网相连的,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大力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一批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大田间工程建设力度。二是积极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优先在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连片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立一整套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三是科学合理发展新建灌区。在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后备产区,结合水源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地扩大灌溉面积。四是加强牧区水利建设。根据水资源条件,在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牧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积极推进以灌溉草场建设为主的牧区水利工程建设。

推进水土资源保护,保障生态安全。一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首先是立足于防,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其次是治理和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二是推进生态脆弱河湖修复。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防止无序开发水资源和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对开发过度地区,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压缩灌溉面积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合理调配水资源,逐步把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退出来。三是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尽快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加大超采区治理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雨洪水、再生水等回灌地下水。四是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库建设中,要对工程方案科学比选,尽量减少移民和占用耕地,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河道生态基流。在河道治理中,处理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重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水利跨越式发展。一是稳定和提高水利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二是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规模。三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四是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五是细化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的政策措施。

猜你喜欢
防洪节水水利
坚持节水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